彭文
摘 要:以創建國家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圖書館為切入點,從館藏特色、教學和專業需求、情報服務方向、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提出建設具有符合本校特色、人文特點和職業教育特色的高效、經濟、智能型圖書館,體現出作為高等職業院校圖書館建設的功能與作用。
關鍵詞:優質;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策略
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建設過程中,許多高職院校正在為建設全國優質高職院校而努力,圖書館如何在創建全國優質高職院校中,進一步為學校教學改革和科研創收服務,為學校發展服務,更好地發揮教育職能和情報職能,把圖書館辦成優質高職院校相適應的現代化圖書館,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課題。
全國優質高職院校評價指標體系要求高職院校建立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新體制和辦學機制;提高教學質量,辦出高職院校自己的特色;把教學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作為建設動力;加大經費投入,促進辦學條件的現代化。堅持重在改革,重在建設,重在辦出特色的原則按照這些要求,全國優質高職院校應該是面向社會開放型的;教學質量高,具有專科特色的;教學設備現代化的高職院校。
高職院校應擴大招生規模,提高辦學效益;增加教學投入,改善教學條件;以專業建設為龍頭。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科研校產工作的要求,同時,對圖書館的建設也要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那么作為高職院校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文獻信息中心——圖書館應該如何呢?
圖書館建設必須與學校的建設目標相一致,并努力為實現學校的目標服務。具體而言,優質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應該是:館藏具有行業和專科特色,收藏的文獻能密切結合學校專業特色,為學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能面向社會,開放型的,能為行業和企業提供情報服務的:能運用計算機、光盤等視頻文獻和其他自動化設備從事文獻檢索與管理的高效率的現代化圖書館。
1 建設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館藏特色體系
館藏特色是指一個圖書館所藏的文獻資料區別于其他圖書館館藏的不同特色。一方面是指獨具特色的部分館藏,即獨特的館藏結構;另一方面是指圖書館館藏體系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適應市場對職業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職教育越來越注重人才的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此,高職院校都在竭力挖掘教育資源的潛力,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突出辦學特色。而在高職院校中,圖書館的建設與實驗室、實訓基地并稱為教學三大支柱。那么高職院校如何加強圖書館建設?如何提高高職院的辦館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形成符合高職教育發展要求的館藏特色呢?
1)專業適應性原則:高職院校圖書館主要是為本校教學和科研服務,屬于應用型圖書館,館藏通常是以學校學科體系為架構的收藏體系。每一所高校都有本校特別強的專業群,一所學校的辦學特色也往往是通過這些重點學科、骨干專業形成的。因此,建立高職院校的圖書館藏體系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與學院的專業體系相匹配,并根據學校自身特點來收集相關文獻資料。特別是對重點學科及專業來說,其相關的文獻資料的收集更應該形成較為完整的藏書體系,收集不同的載體形式的文獻資料以及外文資料,形成特色和亮點。
2)地方適應性原則:發展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服務地方經濟,高職院校必須通過服務地方經濟來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以獲取更多的資金支持,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高職院校的本土化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其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結構、課程建設、科研、技術服務等方面都要充分體現地方經濟的特色,同時,高職院校在科研上也更多地側重與地方經濟相關的項目。所以,地方適應性原則體現了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各類技術人才的需要,同時,高職院校的圖書資源作為當地高水平學術文獻信息中心,還具有直接為當地經濟服務的功能。因此,高職院校的圖書館藏體系的建立應結合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進行規劃。只有充分體現地方適應性原則的館藏體系才能最大程度地符合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要求。
3)發展適應性原則:高職教育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的一個不同之處,在于高職教育的發展與市場發展的聯系更加緊密,與職業發展要求同步。這就決定了高職教育的專業設置、課程結構等教育相關因素必須與市場需求的發展相適應,并保持一定更新速度。作為教學重要資源的圖書資料必然要隨著教學需求的變化而及時更新,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的圖書館藏必須堅持發展適應性原則,以確保文獻資料在教學和科研服務中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2 以“育人為本”,密切配合學校教學和專業需求,做好讀者服務工作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高等學校更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學校的辦學方向始終把育人放在首位,從圖書館的角度來看,要完成學校育人的任務必須從兩方面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的專業方面的培養,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教學參考書。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對學生素質方面的培養,使他們能在德智體美各方面都得到發展。培養他們成為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四有新人。因此,我們的藏書建設也要適當兼顧學生對思想、道德情操、文化素養、歷史、地理、科普等方面的需求。
為了密切配合學校教學和專業需求,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教育職能,我們著重抓好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要求圖書館工作者做好“為人藏書”的工作 對于任何圖書館而言,藏書建設是其開展一切服務工作的前提,更是書刊工作的重要基礎。做好藏書工作是圖書館工作者的基本工作,要遵循“科學、實用、特色”六字方針,建立合理的印刷型書刊與縮微、光盤、數據庫相結合的藏書體系。每個圖書館的藏書量是有限的,必須通過館際合作,區域合作,真正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
2)要求圖書館工作者做好”為人找書”的工作
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充分發掘潛力,廣泛地進行社會讀者和用戶需求調研;把握好國家和地區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也應建立良好的圖書館信息檢索系統,使讀者能以最快的速度獲得所需的資料。知識經濟的到來要求圖書館擁有各種類型的數據庫及檢索系統,以提高服務工作層次,圖書館員要善于解答各類讀者和用戶的不同層次的咨詢課題,成為他們的“圖書信息導航員”。
3)要求圖書館工作者做好”為書找人”的工作
“為書找人”的工作,看似平淡卻富有挑戰性。因為它不僅需要對那凝聚了前人精髓的好書有充分的認識,還需要對讀書人有“慧眼識英才”的眼光,更需要的是甘為他人作嫁衣的奉獻精神和勇氣,這恰恰是圖書館人職業道德的支點。圖書館工作者應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這是開展主動服務的基礎。圖書館工作人員應深入熟悉圖書的內容、研究讀者的需求,起到圖書與讀者之間的“橋梁”作用,引導讀者獲取圖書信息,善于把圖書收藏、展示、開發、研究等工作相結合。
近幾年,我們館堅持“以人為本”,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調整開館時間,實現了開館新制度。周六周日也照常開放,改善了廣大師生借書難的狀況,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館藏資源,滿足了廣大師生借閱圖書的要求,受到了全校師生的歡迎。
2)書庫實行半開架、借閱一體的服務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圖書的利用率,方便了讀者。
3)完成了電子閱覽室的建設工作,為師生查閱資料提供了方便。為了讓師生能夠早日通過電子閱覽室查閱電子資料,發揮其電子資料快捷、全面的作用,建成了擁有200多臺電腦規模的電子閱覽室,受到師生的好評。
4)借閱方式由原來的手工操作到現代化網絡系統,采用金盤圖書管理系統使借閱量大增,極大地方便了讀者。
5)建設了館內網絡系統,完成了圖書館主頁的建設工作。
6)建設了校園圖書館“一卡通”,實現了廣大讀者借書和消費一卡通用,極大地方便了讀者。
7)圖書館內設置了館長意見箱,加深了與讀者之間的溝通。館長及時將意見反饋給讀者,能解決的就盡力解決,暫時不太好解決的問題就向讀者解釋清楚,以爭得讀者的諒解。
總之,“以人為本”體現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能動性,闡明了圖書館工作的服務對象及辦館目的。明確“讀者第一,服務至上”是圖書館一切工作的宗旨,也是圖書館開展業務工作的根據與依據,從而進一步體現出圖書館存在的自身社會價值。“以人為本”不僅僅是宣言,它是圖書館和圖書館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精髓。
3 拓寬學校圖書館情報服務思路,不僅為校內教學科研校產服務,而且面向社會、為行業和企業服務
圖書館發揮情報職能,開展情報服務往往有以下形式:(1)情報報導服務,如圖書館的新書新刊通報、新書影刊介紹等。(2)情報檢索服務,包括人工手檢與計算機檢索文獻,協助查目、查新、課題檢索、聯機檢索等。(3)情報咨詢服務,包括參考咨詢服務、定題服務,跟綜服務等。(4)情報分析與研究等形式,它們的產品形式有綜述、調研報告等。在圖書館情報服務中,我們采用上述服務形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館除了日常的情報咨詢服務外,還為學生開設文獻檢索課。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要求圖書館的情報服務不僅面向校內,而且面向社會,面向經濟建設,面向行業,面向企業。為此,在情報信息服務方面,我們進一步提出了以下幾個變:(1)把館藏現成文獻的利用率偏低的信息努力變為受用戶所歡迎的活信息。(2)變被動地為讀者提供靜態服務為要主動地為用戶提供最新動態服務。(3)變過去只局限于為本館讀者提供服務,變為走向社會為廣大用戶提供服務。
4 適應信息高速公路的要求,進行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建設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正在建設壘球性的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正對圖書館產生越來越深遠的影響,未來圖書館必將成為信息高速公路的網絡成員和工作站。高職院校圖書館應該按照這一思路,結合本館制定的辦館目標及建設現代化圖書館的要求制訂圖書館計算機自動化系統的總體規劃。
首先,圖書館應根據學校的經費情況配置設備。分階段逐步實現圖書館自動化。要選擇好適合與信息高速公司聯網的硬件和軟件。配備好操作圖書館計算機系統的專門技術人才,并在本館普及電腦操作知識,培訓上崗人員。
其次,未來圖書館不僅是文獻的藏家。更是信息產品的加工者和生產者。圖書需電子化,轉成數字式復合文本。因此,圖書館抓緊編目自動化,建設具有本館館藏特色數據庫和館藏檢索系統。
第三,未來圖書館將減少紙質圖書的收藏,代之以電子形式存貯的資料庫包括聲音、圖像、電子報表等非書文獻的收藏。服務方式也有所變化,用戶可以不必到圖書館。可通過信息網絡發出申請,圖書館接到申請后。可在用戶終端上提供文獻閱覽或查閱資料的服務,而且。圖書館提供給讀者的不僅是電子文獻的檢索,還是一個集音樂電影卡拉OK等功能的、寓教于樂的文化環境。因此,圖書館必須重視非書文獻的建設,包括電子圖書、光盤、音像資料的收藏和視聽閱覽室的建設。有利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參考文獻
[1]標準規范.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EB/OL].[2013-01-25].http://www.scal.edu.cn/index.html.
[2]劉古洪.建設特色館藏,提供特色服務[J].圖書館建設,2000(3):46-47.
[3]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特色資源庫[EB/OL].[2013-01-25].http: / /www.lib.szpt.edu.cn/dzzy/tszy/.
[4]龔自振,郭向勇.高職院校圖書館創新服務的實證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1(4):67-69.
[5]謝守美,趙文軍.美國嵌入式學科服務實踐及其啟示[J].圖書館建設,2011( 5):60-62.
[6]汪凱,席時珊,危毅.應用型大學能否創建研究型圖書館? —從國內研究型大學圖書館定位的角度提出設想[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09(4) :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