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雪麗

【摘 要】企業創新能力直接關系到創新績效和持續發展,因此強化企業創新能力具有建設性意義。企業創新能力包括研發能力、產出能力、市場能力、學習能力、變革能力5個維度,各能力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傳導機制。基于此,完善企業創新能力傳導機制成為提升其創新績效的關鍵,一方面要明確學習能力的基礎性地位、研發能力的核心地位、市場能力的銜接地位,另一方面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企業動態創新能力。
【關鍵詞】企業創新;研發;學習;市場;傳導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12-0008-04
企業創新特質一直是學術界熱論的問題,許多學者認為企業創新不僅僅局限于技術創新,更多地包含在產品、制度、管理等多個層面。不管是哪個維度的企業創新,都需要創新能力予以支撐。企業作為關鍵性創新主體,對創新型國家構建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提升創新能力成為企業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基本方向。本研究對5種創新能力進行分析,構建企業創新能力關系模型與傳導機制,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實踐指導。
1 企業創新能力界定
企業創新能力是以技術創新為基礎進行提出的,美國經濟學家Mansfield認為技術創新是企業生產與完善產品、工藝的能力[1]。管理學家Burns和Stalker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企業創新能力,即企業對內外部資源進行重新配置,提升企業創新產出的綜合性戰略能力。此后,學術界從不同視角對企業創新能力進行了分析,以Burns等人為代表的戰略管理觀認為企業創新能力是以資金和技術為支撐,對產品和工藝進行開發的能力,強調企業創新能力的整合性;以Kogut等人為代表的知識發展則強調企業創新能力的內生性,認為企業創新就是內在知識的共享與發展,提升知識利用率則是企業創新的重要基礎。從本質上來說,企業創新是內在能力與外部環境不均衡發展產生的系統性變革,是企業適應市場需求、取得競爭優勢、創造更大價值的系統性變革。能力模塊在這個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是將機遇轉變為效益的決定性因素,基于此,本研究將企業創新能力界定為企業對內外部環境感知基礎上,通過信息解讀與傳遞對情境變化做出反應,實現自身與環境協調適應的動態能力。
關于企業創新能力結構的研究也分為不同的視角。有的學者從過程角度對企業創新能力進行分析,認為其主要體現在新產品研發過程中。比如Crossan和Apaydin[2]認為創新核心包括發起、組合、實施、管理、商業化等。創新能力也就展現在這一連串的序列性過程中,體現為市場定位能力、決策能力、研發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商業化能力等。還有的學者基于要素觀對企業創新能力進行分析,認為知識型員工、管理技術和企業價值觀是創新能力的核心要素,企業文化環境、資源配置、戰略管理等也就成為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術界對企業創新能力的結構研究尚未形成統一認知[3],且并未對不同能力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論述。本文以Coughlan和Voss等人的研究為基礎,提出企業創新能力包括研發能力、產出能力、市場能力、學習能力、變革能力5個維度,并論證5種能力之間的相互關系,探究企業創新能力傳導機制。
2 企業創新能力維度分析
2.1 研發能力
研發能力是指企業開發新產品,并將其進行市場投入的科學能力。研發投入產出比是衡量企業研發能力的核心指標,以最小投入獲取最大化產出是企業研發能力的期望,投入指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投入,產出指專利、產品等。產出的獲得首先需要科研投入,或者說科研投入水平直接影響著企業研發能力,Wakasugi和Koyata等人對日本企業研發能力進行了實證分析,特別是對研發投入與創新產出進行了關系論證,認為資金投入對創新專利具有顯著促進作用,科技人才投入與企業創新也存在著正相關關系[4]。張瑞等人構建了關于企業研發能力的PVAR模型,認為創新產出一方面受到科研投入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前期創新成果的影響,因此企業應加大已有知識的運用。從根本上來說,已有的創新成果運用可以看做為研發知識投入,為此,企業提升研發能力需要加大創新投入,從資金、知識、人才等多個方面提供支撐,保障研發產出的高質量。
2.2 產出能力
產出能力指創新研發投入后獲得的結果,比如專利數量與質量,論文數量與質量等。如果說研發能力是從輸入端對企業創新能力進行描述,那產出能力則強調企業創新能力的輸出端。關于產出能力的分類,學者們主要從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進行了論述,產品創新主要指新產品收益水平,比如市場占有率、盈利情況等;技術創新強調生產技術的質和量兩個層面,比如申請專利的數量,獲獎的科研成果數量等。本研究認為技術創新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企業創新產出能力,而產品收益則更多地歸類為營銷創新能力,也就是通過市場機制將技術轉化為產品的能力,因此產品收益值是企業產出能力發揮作用的間接性結果。產出能力越強,技術轉變為產品的概率越大,創新技術市場化的比例也就越高,從而有效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2.3 市場能力
市場能力指企業獲取市場信息,占據市場優勢的能力,表現為產品利用率、品牌價值、顧客滿意度、信息探索、產品盈利等方面的能力。美國管理學家Lee提出研發與市場之間的聯結度是衡量技術型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且根據實際測量,低技術型企業在研發與市場之間的互補性相較于高技術型企業更強。這就意味著,良好的市場管理能力能夠提升創新產品利用率,提高創新資源配置效率,正向影響企業創新集成績效。市場能力與產出能力具有密切關系,并且與研發能力之間也存在著相互支撐、相互制約的關系。首先,研發能力為市場能力奠定良好基礎。研發能力發揮效用為企業提供新的技術和產品,研發速度越快、質量越高越能夠促進企業市場能力的發展。其次,市場能力對研發能力起到激勵作用。一方面通過市場信息搜集和獲取為研發人員提供了對象和材料;另一方面市場盈利豐富了創新資源,提升了創新人才積極性,從而提升其研發能力。
2.4 學習能力
企業學習能力可以說在創新能力多維度中被研究最多的一種能力,眾多學者對學習能力進行了分析。Onag和Tepeci等人認為學習能力對企業競爭起關鍵性作用,企業學習能力即資源整合與共享能力,有利于促進企業目標實現。按照Onag等人的論述,企業學習能力包括邊界管理、管理承諾、賦能授權、團隊習作、知識共享、冒險、建言等11個維度。從本質上來說,學習能力是知識遷移的過程,是企業開發、運行、管理等環境互相作用的動態結果,更是企業與外界環境互動的資源交換過程。因此,企業學習能力具有不確定性、累積性和遷移性等特點。研究表明,企業學習能力與創新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學習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企業創新績效的高低。也就是說,企業加大學習力度,促進知識共享和遷移能夠有效提升研發成果,這種效果對于研發能力較弱的企業是尤為明顯的。學者Lin對英國企業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學習能力是中小企業與壟斷企業進行競爭的重要支撐,通過技術引進、外出調研等形式中小企業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企業學習能力對市場能力具有相應的促進作用,提升產品價值是企業學習的直接目的,但這個過程是伴隨著市場知識學習的,也就是提升市場能力的過程。學習能力的持久性也是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標準,長期的學習能力會形成一種理念,能夠推動企業技術和制度創新,促進企業改革。
2.5 變革能力
企業變革能力是指企業適應外部環境、市場定位、客戶需求、技術創新、組織制度等一系列變化的能力,它是建立在企業原有基礎上的資源再配置。企業變革表現在共同愿景設定、戰略完善、結構重組、權力下放、技術更新等。企業變革是管理知識升級的結果,或者說企業變革與管理經驗是相互影響的,企業領導通過學習將新知識、新觀念引入到企業發展過程中,構建組織型團隊,從內部進行知識結構完善,形成創新動力。企業變革使得領導者和員工的價值觀念出現轉變,不僅能夠保障企業發展方向與市場相切合,更能夠產生相應的新知識,體現為企業創新文化的形成,提升企業創新與變革績效。
3 企業創新能力傳導機制分析
上文對企業創新能力各維度進行了論述,可以發現各維度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因此本文提出假設即企業創新能力各維度之間憑借著某種載體形成了網絡化的能力傳導機制。為驗證這一假設,本文對廣東省部分企業進行了實證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走訪的形式獲取了關于研發能力、產出能力、市場能力、學習能力、變革能力相關數據,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結構方程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結合假設整合出企業創新能力傳導機制(如圖1所示)。
3.1 研發能力與市場能力正相關
在企業正常運行過程中,研發部門與市場部門相互滲透,且創新能力越強的企業兩部門之間的接口質量越高。在實證過程中發現,許多企業分別在研發部門和市場部門設置了輪崗合作機制,在構建平等交互關系基礎上研發部門員工和市場部門員工實現了資源與知識共享,使得企業內部外信息能夠有效傳遞。“研發—市場”傳導機制有利于激勵效應形成,一方面,研發部門的高投入和高產出促使市場部門工作動機和工作質量提升,加強提煉信息、知識的精準度,使得企業市場能力加強。另一方面,市場部門的高工作意愿“倒逼”研發能力發展。市場部門對發展戰略、產品定位的精準把握能夠明確研發部門的方向性和針對性[5],強化企業研發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相關部門員工成為雙向傳導機制載體,為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提供原動力。
3.2 學習能力與研發能力正相關
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學習、引進對企業創新具有普遍性意義。相比西方發達國家,中國企業發展水平和生產技術還處于一個較為滯后的狀態,因此加強學習與模仿是現階段企業提升研發能力的重要途徑。根據調查顯示,生物制藥企業在這個方面效果顯著,比如某企業收購美國制藥公司后保留了基本的生產線,并且借鑒和采用了原有的管理模式,這不但解決了營銷渠道的問題,還使得該公司營銷額直線上升,實現了創新發展。“學習—研發”傳導機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研發資源和經驗不足的問題,有利于學習效果和研發動力有效結合,促進學習與研發之間的有效傳導。
3.3 產出能力、學習能力與市場能力正相關
首先,產出能力正向影響市場能力,且這種影響具有直接性。企業創新產物表現為專利、技術、產品等,這些產物價值的真正實現是以市場為載體的,也就是說只有通過市場盈利企業創新過程才算真正完成。品牌力和競爭力是所有企業關注的焦點,而在這兩個方面創新型企業往往是占有優勢的,比如生物制藥企業生產出的新藥,其市場占有率和產值率直接決定著企業的后續發展。其次,學習能力正向影響市場能力。企業進行的多項學習活動有利于企業創新績效的提升,從而增強其市場能力。以中國移動公司為例,從21世紀初中國移動公司就探索學習型組織構建,并逐漸成熟,通過知識學習、應用、創造等為企業創新提供了巨大助力。但相比“產出—市場”傳導效應,“學習—市場”傳導機制并不顯著,這是由于“學習—市場”傳導機制中需要創新或創新產出這一中間過程。
3.4 研發能力、學習能力與產出能力正相關
首先,研發能力對產出能力具有直接的、顯著的正向影響。研發能力的提升也就意味著企業加大創新力度的決心和戰略意義。根據訪談結果,大部分企業高管將研發能力作為企業創新能力的核心,且研發能力越強的企業其創新能力也就越強。“研發—產出”傳導機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看做是企業創新整體過程的簡縮版,也可以說是企業創新最關鍵、最核心的過程。其次,學習能力對產出能力具有間接的不顯著影響。消化、吸收、再利用是知識的增值過程,也是企業創新發展的過程,特別是知識型人才通過共享、改進促進企業整體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提升,從而為產品、服務創新提供相應動力[6]。但“學習—產出”傳導機制之所以是間接的、是不顯著的,與學習能力的不穩定性有很大的關系,不同員工對知識的掌握程序不同,且知識運用的水平不同,這都對創新績效具有一定影響。
3.5 學習能力與變革能力正相關
首先,學習能力能夠顯著促進變革能力。經濟轉型期間,借助提高銷售、改進技術等方式已不足以應對企業危機。創新型企業的一大特點即超越了傳統企業的危機應對模式,不再簡單地依靠財務、銷售、技術來進行威脅處理,更多地將應對策略轉移到學習上來。根據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學習作為一種發展戰略,比如加強對管理經驗的學習、對營銷模式的學習、對先進技術的學習、對優良理念的學習等。實踐表明,學習能力越強的企業其資金利用率、品牌意識、文化軟實力越強,越能夠拋除企業傳統的思維觀念和落后的管理模式,激發企業及其員工的變革熱情。變革往往意味著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是落后管理制度和思維的摒棄,是固有組織慣性的破除,是對組織原有發展資源的一種舍棄與更替,這也就使得變革面臨著重重阻力。但思想學習使得員工的變革意識增強,技術學習使得變革成功的概率增大,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變革阻力。事實也證明,很多企業通過學習型組織的構建推動了組織變革,提升了創新績效。以華為公司為例,華為從企業文化上起到了學習的導向作用,構建了學習組織、舉辦了學習活動,大大地促進了華為員工意識轉變,推動了組織變革。其次,變革能力反過來顯著增強學習能力。變革意味著組織環境的變化,而能否適應這種變化成為員工薪酬和晉升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員工為更多地實現自身利益需要對新知識、新技術、新觀念進行學習,否則將會被淘汰。這種作用在組織面臨嚴峻外界環境時尤為突出,企業發展的內外環境越是惡劣越需要實施變革,也越能夠從技術、管理、人員等各個方面進行主動與被動的提升。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變革越深入,企業的學習能力越能得到提高。
4 企業創新能力傳導機制完善路徑
企業創新能力包含多個維度,且各維度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傳導關系。基于此,本研究提出關于企業創新能力傳導機制的完善路徑,為企業發展提供相應指導。
4.1 加強企業學習能力
根據企業創新能力傳導分析,學習能力處于一個基礎性地位,也就是說學習能力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其他維度能力均具有促進作用,為此加強學習能力是強化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根基。為此,企業應把學習放在戰略性高度,通過政策和機制制定提升員工學習激情。首先,企業高管應營造一種整體性的學習氛圍,逐漸向員工傳輸學習的重要性,樹立其學習意識。其次,構建學習型組織,這是一個企業是否屬于創新型企業的關鍵性標志。企業領導者要積極創設共同愿景,激發員工朝著共同方向努力,為實現同一目標而努力學習。領導者還要起到模范和服務作用,一方面帶頭拋棄固有思維,促進員工思維轉變;另一方面為員工學習提供良好的機會和空間,保障員工的學習質量。再次,構建員工學習激勵機制,將員工學習能力、學習效果、學習產出轉變為績效評估指標,作為員工薪酬和晉升的重要依據,提升員工學習內驅動力。
4.2 強化企業研發能力
研發能力作為企業創新能力的核心決定著創新績效,是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也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通過上文分析,學習能力和市場能力均與研發能力存在著相應的關系,因此企業應完善“學習—研發”傳導機制,通過知識學習為研發能力增添動力。具體來說,企業要將自身所具備的學習能力和市場能力向研發能力轉換,將學習與市場基礎性知識、技術作為研發的重要動力與推力,提升企業創新與創造能力。但該傳導機制效用的發揮具有更深層的意義,也就是企業的學習應限于一定期限內,真正研發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需要企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一味地學習僅僅是模仿,應把學習轉變為自我研發。
4.3 明確市場能力的銜接功能
市場能力能夠有效銜接研發能力和產出能力。首先,企業創新能力存在著“市場—研發”傳導機制,即通過市場渠道的暢通為企業研發提供良好接口,實現市場部門與研發部門之間的有效對接,從而把市場壓力轉變為研發動力。市場與研發之間的接口關系企業要充分重視,促進傳導機制帶動和實現信息、資源的充分流動,增強企業研發的針對性、社會化,促進企業研發的成本與收益之間呈正比例關系,最終實現“學習—市場—研發”之間的綜合性互動與融合性關聯,真正提升企業的研發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企業中也存在著“研發—市場”傳導機制,也就是研發產品市場化的過程。這種傳導機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往往是間接的,中間有產出這一程序,因此完整的企業創新過程可以看做是“研發一產出一市場一研發”的連貫性傳導。企業創新能力越強表明其研發投入產出比越高,能夠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有效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使得企業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形成創新績效的良性循環。為此,企業應保持市場營銷機制和渠道的暢通性,為研發和產出提供重要保障。
4.4 發展企業動態創新能力
企業的創新過程就是研發、產出、學習、變革等各能力的演化過程,也是企業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的過程。特別是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局勢和市場態勢千變萬化,對于企業來說能否實施資源整合,能否構建動態創新能力是其發展的關鍵。為此,首先,企業應樹立變革意識,將自身發展與社會實踐、社會潮流相結合,找準市場定位。其次,企業應加強邊界管理,保持邊界的活躍性,從而有效獲取外部信息和知識,實現企業內部外資源的交換,為企業發展提供來自社會、政府、其他企業的支撐。再次,提升員工綜合素質與創新績效。制定創新激勵與約束機制,激發員工的創新熱情,使其能夠按照社會、市場、客戶要求進行創新,不斷提升創新能力。
參 考 文 獻
[1]張軍,許慶瑞,張素平.企業創新能力內涵、結構與測量——基于管理認知與行為導向視角[J].管理工程學報,2014(3):1-10.
[2]Crossan MM,Apaydin M.A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0,47(6):1154-1191.
[3]李麗.資源依賴對區域創新的擠出效應及傳導機制——企業創新需求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15):42-48.
[4]屈佳英,張聰群.核心企業創新傳導視角下產業集群升級的機理研究[J].中國發展,2016(3):19-23.
[5]邱艷萍,蔡衛民.民營企業股權分布對科技創新投入的傳導效應分析[J].湖南社會科學,2016(2):130-134.
[6]李曉翔.冗員與中小企業產品創新關系——傳導機制與情境因素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4(8):1251-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