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健
[摘 要]在教學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學習語文,尤其是學習文言文時,一些學生課文讀得不熟悉,有時還讀破句,就急于逐字逐句背誦,費事很多,效果卻不好。其實,要背誦好古詩文,關鍵要在朗讀上下功夫。要反復朗讀課文,做到讀得順暢、流利,朗朗上口,要讀出節奏,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關鍵詞]語文教學;方法與技巧;學習文言文;增強記憶
背誦是傳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是增強記憶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因此也就成為初中生最常用的記憶方法;但背誦不等于死記硬背,在學習過程中,切實掌握一些背誦的方法與技巧,勢必能大大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一、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在教學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學習語文,尤其是學習文言文時,一些學生課文讀得不熟悉,有時還讀破句,就急于逐字逐句背誦,費事很多,效果卻不好。其實,要背誦好古詩文,關鍵要在朗讀上下功夫。要反復朗讀課文,做到讀得順暢、流利,朗朗上口,要讀出節奏,讀出語氣,讀出感情。反復朗讀后,就會發現課文差不多能背誦下來了,這比課文讀得結結巴巴就急于背誦要好得多。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把“背誦”比作“砍柴”,那么“朗讀”就是“磨刀”。試想,刀磨得鋒利了,砍柴還難嗎?實踐表明:讀得越熟練、流利,背誦就越快、越好。如“三抓”背誦法,從字到句,從句到段,聯系上下段,直至背誦全篇。也可以列一份領頭字、領頭句的簡表,在熟讀之后,看看簡表來背誦,直至離開簡表也能背出為止。
二、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分層理解背誦法:在熟讀的基礎上,對背誦的內容進行認真的分析,歸納出段落大意,在理解的基礎上分層次背誦。例如背誦《春》這篇散文,可按照“盼春”、“繪春”、“贊春”的層次進行,在背誦“繪春”一層時可按照“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五個小層次進行。在背誦游記和部分說明文時可循游蹤進行。例如《桃花源記》可循“窮桃林 入小口進桃源 出桃源 后問津”這條漁人游蹤線索來背。
多數學生可能有這樣的體會:一些篇幅短小的古詩文,即使對內容沒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多讀幾遍也能背誦下來,但默寫時,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寫成“浥清晨”,“客舍青青”寫成“客舍清清”。顯然,對詩句內容沒理解,可見,理解對背誦是多么重要??梢赃@樣說,沒有對古詩內容的深入理解,就沒有高質量的背誦。
教材中的文言文,絕大多數要求背誦全文,少數幾篇要求背誦幾個段落。在朗讀中要逐步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文章的脈絡、層次,抓住語言方面的特點,對背誦有很大的幫助。如背誦《馬說》,要理解“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在文中的比喻義。還要弄清全文的層次:先寫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再寫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即“食馬者”的無知,最后寫“食馬者”的愚妄。內容理解了,層次理清了,背誦就容易了。
三、要學會運用組塊記憶背誦
多數學生背誦古詩文,常常是逐句突破,如果能學會組塊記憶,便會提高背誦的效率和質量。所謂組塊記憶,就是把背誦的材料分割成若干個記憶單位,每個單位就是一塊,然后按塊進行記憶。怎樣組塊呢?可按照內容組塊,也可按照結構層次組塊,因文而定。如《醉翁亭記》第三段主要寫滁人、賓客、太守游瑯琊山的情形,抓住關鍵句“滁人游也”、“太守宴也”、“眾賓歡也”、“太守醉也”,然后按照這些關鍵詞把文章組成四塊,再按照組塊背誦,一般就不會出現前后句顛倒、漏掉句子等現象了。
學會組塊記憶,背誦的速度和質量都會明顯提高,運用組塊記憶背誦古詩文,要建立在對課文的深入理解。要熟練運用,需要一個過程。
四、強化記憶,鞏固背誦成果
多數學生背誦古詩文,常常采用邊看邊讀、邊讀邊記的方法,如果在背誦過程中調動多種感官參與記憶,效果就會明顯。如果在邊看邊讀、邊讀邊記的基礎上,再動筆抄寫背誦的古詩文,將會大大提高背誦的質量。動筆抄寫,不僅能強化對古詩文的記憶,還能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一些難寫或容易寫錯的字,通過抄寫也可以解決。此外,還可調動聽覺來幫助記憶,聽錄音是個好辦法,它能幫助我們發現背誦的錯誤,還能對背誦不熟悉的地方有提示作用,調動聽覺參與背誦,效果十分明顯。
一首詩或一篇文章背誦下來了,過一段時間就背得不熟練,甚至被不出來了,這是許多學生都遇到過的情況。我們知道,遺忘的規律是在識記后最初一段時間內遺忘得比較快,而后逐漸變慢。背誦完一首詩或一篇文章后,應及時復習鞏固。最好的方法是反復朗讀,也可以采用聽錄音、默寫等方法,此外,平時背誦過程中易出錯的詞句,要強化記憶。
總之,要提高背誦的效率,就要在朗讀、理解上下功夫,采用靈活有效的方法,注意鞏固背誦成果。要克服畏難心理,樹立自信心,逐步培養對古詩文的興趣,這樣背誦好課文是不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