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和心理發展最快的時期。開展初中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激發和樹立他們的競爭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和終身體育意識,使他們具有初步的運動技巧。作為初中體育教師,我們要在充分理解學情,掌握學生個性心理特征的基礎上,認真鉆研教材與新課程理念,牢固樹立起“以生為本、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指導思想,以快樂體育、成功體育為課改方向,推動初中體育教學改革而積極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策略;研究
一、轉變觀念,滲透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教學的第一要務是落實健康之重任,因為體育教學大綱已更名為體育健康大綱。另一方面不在僅僅集焦于體質健康,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身心健康的基礎上實現道德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為此,要搞好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就必須轉變觀念,認真學習體育新課程標準,改變傳統體育教學方法,從單純的培養運動技能轉移到實現初中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通過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不僅要讓初中生學到的不僅僅是單純的運動技能,而且要深刻領悟體育學科所蘊含的例如體育與健康、體育美學與欣賞、體育道德與規范、體育社會行為與法制等體育人文知識,使初中生從體育學科中汲取更多的滋養。這樣,體育教學對初中生的影響才會更加深遠。更為重要的是使初中生在深刻理解體育學科對人一生所起重要影響作用的基礎上,滲透終身體育觀念,以便適應將來的更高級的教育或走向社會的需要,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運動興趣
興趣是人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實踐已證明,在毫無興趣的狀態下,任何學習活動的效率都是低下的。為此,體育教師要落實新課改精神,就要從激發動機、培養參與興趣開始,通過構建地方三級體育課程、篩選教學模式、整合教學內容等途徑來主動匹配初中生的運動傾向與體育需求,將教學目標與體育游戲等結合起來,增強趣味性與娛樂性,教學任務的完成不靠教師身份的高壓,靠施教中的魅力來吸引初中生的積極主動參與,針對初中生的好玩、愛張揚個性,又喜歡體驗新穎別致的運動項目之心理特征,針對傳統教學內容,不斷變換教學方法,采用分組、比賽、挑戰等方法來激發初中生的學練興趣,力爭在歡悅的體育課堂教學氣氛中完成教學目標。例如急行跳遠課,可采用分組比賽的形式,水平接近的同學代表本組出戰,三次取最好成績,落后組成員一起接受“獎賞屈腿跳或俯臥撐20個”,這樣以來,初中生體育學習興趣就得到了有效的激發,課堂實效性得到提高。
三、增強情感維系,創設和諧課堂氛圍
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良性互動、和諧相處,有利于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因為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情感交流的動態過程,體育課堂上的良性互動、也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因素在發揮紐帶與橋梁作用,非常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為此,體育教師在日常體育課堂上及教學過程中要用飽滿的情緒、關切的眼神、富有幽默感的言辭向初中生傳達一種積極的信號,充分動用非智力因素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無壓力的課堂教學氛圍,以此激發初中生的參與動機,快樂地完成教學任務。和諧課堂氛圍創設,首先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多鼓勵少批評;其次,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給他們提供展示個人個性的平臺與窗口;最重要的是要與學生之間加強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及時解惑與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與未來發展。增強情感維系,不僅有利于創設和諧課堂氛圍,同時還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便于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分層教學,尊重學生的差異
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的體能、興趣、運動能力等均存在差距,這是這種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體育教師用相同方法來展開教學,那么教學的針對性較差,學生的學習質量不高。因此,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性別差異(特別是初中階段女生的生理期現象),合理運用分層教學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選擇適合每一位學生的教學方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運動中。這樣既可以體現人文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培養每個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以鍛煉學生的跳躍能力為例,教師可采用分層教學法,對學生進行跳繩、立定跳遠、單腳跳遠、跳高等跳躍訓練,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跳躍比賽,規則如下:以3名學生為一組,完成接力性跳躍比賽,完成單腳跳遠10米、雙腳跳遠15米、跳繩30下,用時越少越好。每個學生完成一項,小組可自行商量,自行安排組員的出場順序。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合適的跳躍項目進行比賽,學生的積極性較高。
五、注重過程性評價
學習評價不僅要關注初中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要關注體育課程對初中未來發展的積極影響,更要培養初中生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體育人文品質。眾所周知,初中生之間差異性明顯,在對他們進行教學評價時,也不能一刀切,要按體育新課改精神要求,建立一種操作性強、更加完善的多元化評價體系。用發展的眼光、遵循分層施教的原則為基點,為進一步發揮初中生的主體作用和培養他們的終身體育觀念,在評價過程中要側重于過程性評價,將初中生的學練態度、進步參數、體育精神品質的提升、創新能力的發展程度等按分數比例納入考評,以激勵為主,真正落實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努力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六、加強小群體自主活動的教學方法
體育教學是在學生集體行為的前提下進行的,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雙邊活動中各自發揮著自已的積極性。現階段體育教學必然受著器材、場地條件的制約和技能復雜組合的影響以及學生群體心理的社會導向作用,因此,以興趣、愛好為基礎的學習小群體,將越來越普遍地代替傳統班級制下的指令性分組,這是中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
總之,要想搞好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初中體育教育教學,作為體育教師,我們除了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以外,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也要與時俱進,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出體育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依照教學目標來開展體育教學,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錢小琴.探析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性的有效策略[J].中學時代,2014(06):194.
[2]臧衛平.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的策略分析[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4(08):66.
[3]李傳東.淺談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