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摘 要 文章重點分析了地方縣市報紙與新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沖擊、挑戰及機遇,并對如何推進媒介融合發展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縣市報紙;新媒體;融合發展;思考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2-0052-02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報紙是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承擔著傳遞信息的重任,是人們獲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徑,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影響。而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手機新聞客戶端、微信、新聞網站等為主的新興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并迅速發展壯大,給傳統傳媒特別是報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報業的廣告收入及發行量日益下滑,呈現出滯后的發展趨勢。新媒體因其具有信息量大、互動性強、實效性高等特點吸引了大量的受眾,不僅許多讀者紛紛轉向了新媒體,成了新媒體的忠實粉絲,而且不少廣告商也逐漸傾向于把資金投入新媒體。新媒體的不斷涌現及其驚人的發展變革速度對新聞傳播業帶來了極其遠的影響,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推動下媒介融合的趨勢已逐步形成,這也是處于信息時代的報業得以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地方縣市報紙在媒介融合的大趨勢下面臨著諸多困境與挑戰,同時也給其發展帶來了機遇。
1 媒介融合趨勢下縣市紙媒面臨的沖擊與挑戰
1.1 面臨的沖擊
1.1.1 受眾方面的沖擊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推動下,一些新興的媒體不斷涌現,發展速度之快、覆蓋面積之廣超乎人們的想象,對報業等傳統媒體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受眾方面產生的沖擊。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依靠電腦及移動設備等新興媒體收集信息,使得報紙受眾日益銳減,規模不斷縮小,影響力也日益下降。
1.1.2 傳播方式方面的沖擊
新媒體具有較強的時效性,能在短時間內匯集大量的新聞趣事,滿足受眾對新聞時效性的高要求。然而,報紙在傳播新聞前還要進行排版、印刷等制作,這些制作均需要一定的時間,導致信息時效性較差,特別是突發性事件的報道上顯得十分滯后。另外,縣市報紙受紙質傳媒的局限,信息傳播時主要以文字與圖片為主,傳播方式較為單一,趣味性較差。
1.1.3 廣告宣傳方面的沖擊
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優勢較為明顯,其在廣告宣傳上更占先機,且隨著新媒體輿論引導能力的日益增強,許多廣告商也逐漸把資金投入新媒體。這對縣市報等傳統媒介的廣告業發展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
1.2 面臨的挑戰
其一,時效性明顯不足。在過去,信息技術尚不發達,報紙由于方便攜帶,成為市民們青睞的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如今,我們已置身于信息時代中,報紙的傳播速度顯然無法滿足新時期市民們對信息獲取的高時效性要求。其二,互動性明顯不足。新媒體互動性較強,受眾可第一時間對某一新聞進行評論,抒發自己的觀后感受,同時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新聞內容。而報紙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傳播上具有單向性,傳播過程中市民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內容,而只能單方面的接收信息。媒介融合發展趨勢下,地方縣市報單向傳播的局面可能得到一定的改變,但在互動上仍然不足。其三,信息量及趣味性不足。報紙受版面及出版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在傳播信息數量上遠遠落后于新媒體,再加上地方縣市報的板塊通常是以民生、經濟、娛樂、體育及時政等為主,內容較為局限,使得趣味性略顯不足。另一方面,新媒體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將信息呈現于受眾面前,趣味性明顯強于報紙。
2 媒介融合趨勢下縣市報紙存在的問題
雖然媒介融合趨勢已勢在必行,但我國的媒介環境仍處于融合的起步階段,各方面制度及準則仍不完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正是地方縣市報轉型發展可以把握的機遇。
2.1 新媒體在信息真實性上把關不嚴
新媒體給市民提供了一個開放的信息平臺,市民可以是信息的閱讀者同時也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而由于信息發布的準則框架仍較模糊,導致海量信息庫中充斥著許多不真實的信息,使讀者的思辨能力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報紙發布的信息會經過許多媒體人的審核,傳播的都是些正確輿論導向的信息,相對來說其更可信可取。
2.2 新媒體在信息報道上深度不夠
就目前來看,不少新媒體為了獲得關注,滿足讀者高時效性上的需求,通常出現信息報道深度不足的現象。比如,一有“新事件”發生,幾分鐘之內就可在網上看到,這種過于追求高時效性,必然會導致報道的信息較為膚淺。而報紙更注重挖掘信息表象背后的真相,其較新媒體而言,在報道深度上更勝一籌。
3 推進縣市報紙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思考
3.1 樹立一體化發展觀念,實現知行融合
一體化發展是推進地方縣市報紙與新媒體融合的內在要求,只有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樹立融合發展、一體化發展觀念,才能真正實現新舊媒介之間資源及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真正實現信息內容、人才隊伍及技術應用的共享融通。一體化發展觀念的形成還需提高以下意識與思維:其一,不斷強化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力大家有目共睹,傳統媒體的改造同樣要依靠網絡技術手段去實現。因此,地方政府及各級黨委應用全新的互聯網思維謀化及推進各項工作。其二,提高借力發展意識。所謂借力發展指的是地方縣市報在與新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要充分借鑒并運用他人較為成熟的技術、手段、平臺或渠道等推進其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而不能關起門來搞融合,那樣終將會被市場淘汰。其三,提高創新意識。新媒體的不斷涌現正是技術創新的具體體現,地方縣市報要想走的更遠,就應站在市場前沿,大膽探索,銳意創新。
3.2 強化硬件支撐,實現技術融合
首先,充分利用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不斷推進新聞生產。充分利用這兩大技術可不斷優化媒體內容制作、分發及存儲等流程,從而將其數據處理能力提升,為新聞生產與傳播提供硬件支撐。通過建立規模化的、專業化的信息數據庫,可夯實融合發展的信息資源基礎。例如,地方縣市可建立數字化報業,數字化應體現在編排、印刷及內容等多方面。這樣市民既可第一時間在網站看到報紙資訊,又可隨時查閱往期報紙的內容,為讀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值得注意的是網站建設需要資本,而且需要聘請較為專業的運營維護人員。另外,各類新聞網站建設過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點,又要與報業自身發展實情及特點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進行網站設計,從而使網站形式與信息內容更符民意,贏得受眾青睞。
其次,充分利用移動互聯技術,擴大報業的覆蓋面及影響力。處于信息時代的我們幾乎都成了“低頭一族”手機寸步不離,移動終端成為我們獲取新聞最主要的手段。媒介環境下傳統報業可充分利用移動通信技術平臺,開展手機報,加強手機網站建設,盡可能的豐富信息內容,促進其走向規范發展軌道。另外,基于商業網站在手機瀏覽器及移動客戶端等方面技術已十分成熟,媒介融合發展過程中可多關注該類網站,并借助它們成熟的技術與平臺,不斷擴大報業在移動終端的影響力及覆蓋面。
再次,充分利用社交平臺與相關技術,拓寬傳播渠道。如今,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站集聚了大量的忠實粉絲。進一步推動地方縣市報紙與新媒體的融合要密切關注這些社交平臺,并有選擇地應用這些技術。如,在微信、微博上創建法人賬號,一旦有地方熱點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在賬號上實時發布。這樣既改革了以往報紙每日一期的局限,也提高了其時效性,從而其用戶規模會日益擴大,繼而傳播效果日益提升。
3.3 加強人才建設,實現隊伍融合
媒介融合發展大趨勢下,地方縣市報業發展迫切需要一支集采、編、攝、播于一體的全媒體新聞隊伍。因此,要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不斷引進一些能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經營人才、技術人才及管理人才,為媒介融合發展提供根本保障。首先,改革以往用人機制,建立統一的人才管理體系,不斷優化人才結構,以適應新媒體發展需求。其次,積極的引進全能的技術人才,技術人才除了要懂得專業技術進行網站維護之外,還要懂新聞、懂市場營銷,從而為讀者進行個性化的新聞推送。再次,培養高素質的采編人員及全能記者。新時期的編采人員及記者應具備較全面的多媒體技能,盡可能地培養多項能力,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受眾需求。最后,完善績效考核機制,不斷引進人才、留住人才,以人才為切入點加強新媒體管理與創新,從而更好地推進地方縣市報紙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佳佳.淺談報紙供給側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16(11).
[2]韓長玲,孫聞.實踐與思考媒體融合時代下都市類報紙供給側改革路徑探索——以《焦作晚報》為例[J].視聽,2017(7):191-192.
[3]武超群,張秋陽.報紙供給側改革——供給調節背景下的報紙供給側改革[J].青年記者,2016(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