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影
【摘 要】目的:探討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收治在我院的30例臨床擬診肺血栓患者,并對選取的患者進行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檢查及多平面后重建技術,對患者的臨床表現特征進行統計觀察記錄。結果:選取的30例臨床擬診肺栓塞患者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臨床診斷現實均有肺栓塞部位、范圍、局部管腔狹窄程度,病變程度累及肺動脈主干、肺段以及肺段分支部位;臨床表現癥狀為5例肺動脈管腔完全閉塞,8例中央型,17例偏心型和附壁型。結論:給予擬診肺栓塞患者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臨床診斷,能夠有效的現實急性肺栓塞,其檢查方法快速、安全、有效,且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肺栓塞臨床診斷中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肺栓塞診斷;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814.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02
引言
肺動脈栓塞是一種由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造成肺動脈及動脈分支栓塞從而引起肺循環障礙綜合癥,其在臨床表現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具有潛在危險性,造成患者呼吸困難及胸痛,病死率高,患者若沒有接受有效治療,病死率高達1/3[1],嚴重的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以往由于醫療水平較低,很容易發生肺栓塞漏診和誤診的現象,隨著現代醫療設備及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醫療水平的提高,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正確采用為臨床病情診斷及救治提供了可靠地影響信息,對以往漏診及誤診的情況進行了有效改善,大大降低了肺栓塞誤診率及漏診率[2]。現階段世界公認的肺栓塞診斷方法及最高診斷標準是肺動脈造影技術,但肺動脈造影術的臨床應用對患者的身體具有極大的危害性,臨床應用中導致非致死或致死性合并癥的發生[3],也因此,科學家及學者對造影術進行不斷的改進,近幾年隨著CT技術的臨床廣泛應用,患者肺動脈情況可通過CT技術肺動脈造影清晰的對患者的肺動脈主干及分支進行顯示,以有助于醫生對患者肺動脈栓塞情況的清晰觀察及準確判斷,大大提高了肺栓塞診斷正確率,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進行保障[4]。本次研究就擬診肺栓塞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在肺栓塞診斷、觀察、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收治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肺栓塞患者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分布:25-73歲,平均年齡(52.5±5.1)歲;患者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胸悶、胸痛、呼吸困難,部分患者伴有發熱、咳嗽等癥狀;對選取的30力肺栓塞患者進行臨床常規檢查顯示患者D-二聚體濃度均呈現程度不一的上升態勢,所有患者均符合肺栓塞臨床相關診斷標準,符合肺栓塞臨床相關癥狀表現。
1.2 檢查方法 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仰臥姿勢,先進行東芝16層螺旋CT掃描機患者肺尖至膈上部位范圍常規平掃掃描。之后進行高壓注射器患者肘靜脈65mL優維顯(380mg/L)推注,之后再進行30mL生理鹽水注射,之后開始進行CT掃描,掃描結束之后進行軸位圖像采用多平面重建方式再行薄層重建,之后進行所得數據傳入工作站進行圖像處理。
1.3 重建方式 掃描之后進行軸位圖像再行薄層重建,重建厚度為1.25mm,間隔0.5mm,之后將所得數據傳入AW4.3-05工作站進行圖像后處理。
1.4 閱片標準 由2位資歷豐富的影像學診斷主治醫師及1為專家進行CT掃描影像資料在軸位圖像基礎上結合MPR/VR/MIP圖像觀察,并做出分析評價。在意見出現分歧時,再加入1位主任對掃描影像結果開展集體討論。
2 結果
2.1 肺動脈累及部位 經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檢查,30例患者均顯示不同部位肺動脈及動脈分子的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損或者血管中斷現象。其中15例患者表現為雙側病變,左右肺主動脈主干及分支出現栓子,另15例患者右主肺動脈及動脈分支出現栓子,3例患者左心肺動脈及動脈分支發現栓子。
2.2 直接征象 (1)5例患者為閉塞性,患者的肺動脈管錢顯示完全閉塞;(2)8例患者為中央型,患者管腔內充盈缺損位置位于血管中央,充盈缺損部位周圍有對比劑環繞;(3)17例為偏性型和附壁型患者,患者官腔內充盈缺損位置不規則,偏向管壁的一側。管壁邊緣突兀不規則,不光滑。
2.3 間接征象 (1)6例患者觀察肺腔可見局限性馬賽克征,血管紋理稀疏;(2)2例患者表現為肺梗死,其肺外圍出現以胸膜為基地的條狀實變影,其尖端與患者供血肺動脈相連,周圍表現為磨玻璃樣滲出;(3)12例患者胸腔出現少量積液。
2.4 溶栓后復查 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后1-4周后進行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復查發現,10例患者的肺動脈栓子消融實現完全再通,15例患者肺動脈栓子現實縮小,4例患者肺動脈栓子顯示無明顯變化。
3 討論
肺栓塞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胸痛、發紺、病情惡化到一定程度會引起急性肺源性心臟病,重者導致右心衰竭。老年人因細胞代謝緩慢等因素,其是肺血栓疾病的高發人群,發病率高達20%,相關調查文獻現實,發病率還在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增長。當前,用于肺栓塞檢查的主要檢查手段為多種影像檢查,它們主要包括DSA/MRI/CT以及肺通氣灌注核素掃描,檢查方式各有優缺,其中MRI敏感性及特異性較高,但其價格昂貴,檢查時間較長,并且不能進行對肺段和亞段栓塞情況進行有效檢查[5]。現階段各大醫院普遍應用CT技術進行影像檢查,16層螺旋CT其檢查速度極快,具有強大的圖像處理功能,檢查方法安全可靠,等超越了很多常規CT檢查的限制,在臨床應用上具有很多優點。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以及其后處理技術能夠對患者的肺動脈空間解剖圖像及內部結構、血管分支及走向等進行完整直觀清晰的顯示,除了碘過敏外基本不會對患者造成其他任何并發癥的發生,并且可以進行反復多次掃描使用[6]。完整直觀清晰的圖像顯示使得醫生及影像學專家能夠通過直接征象和間接征象對患者的患有肺栓塞情況進行有效準確判斷。通過直接征象判斷患者是否出現肺動脈栓塞,通過間接征象判斷患者是否出現肺動脈栓塞的征兆,不僅有助于肺栓塞患者的診斷治療,而且對患者的潛在肺栓塞情況進行提前預防,有效降低了肺栓塞對人體的傷害。
綜上所述,給予擬診肺栓塞患者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臨床診斷,能夠有效的現實急性肺栓塞,其檢查方法快速、安全、有效,且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肺栓塞臨床診斷中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季曉微,張馨赟,嚴惟力,等.多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0,16(2):171-174.
海英.多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2).
項劍瑜,李陽,劉緒明,等.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對肺栓塞診斷的臨床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0,31(4):966-968.
裴光華,曾春.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對肺栓塞診斷的應用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6):1041-1042.
代自倫.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對肺栓塞診斷的應用價值[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4,39(1):115-116.
聶薇薇,陳斌,王升忠,等.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對肺栓塞診斷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5):82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