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
【摘 要】對國內護士職業壓力、人格特征、復雜的人際關系及應對策略進行綜述,旨在指導護士緩解壓力,提高自身抗壓能力,促進身心健康。
【關鍵詞】護士;職業倦怠;影響因素;應對策略;綜述文獻
【中圖分類號】R47.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1
護士職業倦怠是指護士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護士伴隨長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1]。職業倦怠不僅會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個人和家庭生活,還會造成其組織績效降低、工作滿意度下降、醫療事故和個人意外發生率上升以及離職等不良后果[2-3]。當前護士職業倦怠已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本文對護士職業倦怠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進行綜述,旨在為緩解護士職業倦怠,增加抗壓能力,維護護士身心健康提供理論指導。
1 護士職業倦怠影響因素
1.1 職業壓力
1.1.1 職業性質方面 護士職業性質特殊如護理工作的持續高負荷、高責任狀態、輪班工作制、經常加班、不定期的培訓考核、繼續深造和晉升機會少、社會地位低、不良的工作環境如職業暴露、嘈雜等因素,均使護士職業壓力過大、身心疲憊,從而產生職業倦怠。Camerino[4]的研究顯示,輪班工作制擾亂人體生物鐘,護士除了承擔繁重的工作以外還需照顧家人的生活,常得不到充分休息。在醫院要努力扮演好護士角色,在家庭還有承擔起賢妻良母的角色,多重角色使護士感覺身心疲憊。有報道指出,由于長期高強度工作壓力,護士易出現職業倦怠[5]。有關文獻也表明,護士承受的壓力日益增大,其職業倦怠感則愈甚[6]。這與林家誼等[7]研究結果一致,工作壓力是導致倦怠的最主要原因,與倦怠呈正相關。
1.1.2 人格特征 護士職業倦怠與個人的人格特征密切相關,外向性格的護士個人成就感較高,能應對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敢于面對挑戰;內向型性格的護士在工作中多表現為焦慮,低自尊、倔強,遇到重大事件常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倔強的護士比較偏執,缺乏同情心,富有攻擊性,去個性化程度高[8]。自尊水平低的護士人際關系發展不良,易在人際交往中體驗無能感,感受到壓力而產生倦怠,個人成就感也低[9]。
1.1.3 復雜的人際關系 護士在臨床工作中的人際關系極為復雜,要處理醫護、護護、護患之間的關系,如不能妥善處理,就會陷入人際關系的困境,因護士與患者接觸最多,護患關系尤其難以處理,我國目前病人和家屬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對護理工作要求日趨嚴格、規范,在工作中,要求護士需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及有效處理復雜人際關系的能力,加之患者疾病的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及醫學技術的局限性使得風險無處不在,導致護士壓力過大,嚴重影響護士心理健康。由此可見,繁雜工作及相關的人際關系是造成護士壓力最主要的原因[10]。
2 職業倦怠應對策略從個體干預和組織干預兩方面進行。
2.1 個體干預
2.1.1 有效緩解職業壓力 國外調查發現醫務人員是工作倦怠的高發人群[11],國內的相關實證研究也表明護理人員較易發生職業倦怠[12-13]。緩解壓力的常用方法有傾訴、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外出旅游、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尋求正確的宣泄方式,豐富業余生活等。與合適的傾聽對象進行訴說,傾聽對象要耐心傾聽、正確做好引導,積極消除消極的態度,增強護士自信心。尚劍等[14]研究指出,減少產生壓力的情境;減輕護士對壓力的身體反應;改善護士對壓力的心理反應;引導護士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做出合理的自我評價,從而加快護士適應環境,完成職業適應。
2.1.2 正念減壓療法 Cohen-Katz等[15]的研究表明,運用正念減壓療法(身體審視、坐式冥想、瑜伽氣功練習,45分鐘/次,6天/周)進行為期8周的練習,能有效降低職業倦怠水平,并且實驗組的情感衰竭和去個性化分數顯著降低,個人成就感的提升也接近顯著水平,這種效果可以持續到實驗后3個月。這與Cahn B R等[16]研究結果一致,正念冥想訓練可調節大腦神經電活動已促進個體記憶、注意力和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提高個體主觀幸福感,增進心身健康。指導護士掌握和正確應用正念減壓療法進行減壓訓練,調節護士出現的負性情緒,及時釋放壓力,有益于身心健康。
2.1.3 合理情緒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RET)是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的,是認知心理治療中的一種方法,國內學者丁煥娟等[17]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對受試者進行分階段、分組的培訓,繼而實施每周兩次的信念誘導,最后綜合運用暗示誘導、降低期望值等方法幫助護士減少或消除已有的情感障礙,結果顯示可顯著降低護士的情感衰竭、去個性化癥狀,提升個人成就感。有學者指出,運用認知療法改善個體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其效果明顯,可改變其不合理的信念,有益于個體身心健康[18-19]。因此,指導護士掌握和正確應用合理情緒療法進行訓練,可以更好地調節護士自身情緒,保持情緒穩定,緩解職業倦怠水平。
2.1.4 人格特征 具有良好人格品質的護士能更好地面對和調節工作壓力,由此可見培養護士的健全人格是減少護士職業倦怠的重要途徑之一[20]。郭瑛等[21]指出,個性特征受遺傳和個體的成長環境影響,具有生物與社會的雙重屬性,外部的社會因素能夠影響個體個性特質的形成。護理管理者要注意護士人格的后天培養,使其能夠逐漸轉變自身的人格特征,以能夠勝任自己的護理工作,護理管理者更應該注重對護士的人格教育和共情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嚴謹性和宜人性的人格特征[22]。因此,護理管理者應加強護士人格健康教育的培養,提高護士的共情水平,進而提升護理質量,豐富護理職業的人文內涵。
2.2 組織干預
2.2.1 支持系統 家人、同事、領導的支持對緩解護士職業倦怠起著重要的作用。袁彬彬等[23]研究表明,家人支持提高護士職業獲益感。同事支持是指個體在應對外界刺激時的重要應急緩沖系統,該系統使個體感受被理解,繼而產生歸屬感與自信感[24]。在我國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護士往往把同事關系作為事業成功和個人成長的重要因素[25],對護士而言,同事支持滿足了其與同事保持融洽關系,相互支持的需要,更投入工作[26],對團隊而言,同事支持為護士營造了和諧健康的工作環境,使其能更投入工作,提高職業認同感,增加工作活力,提高工作滿意度及工作效能,有效的緩解了職業倦怠。
2.2.2 護理管理者的領導作用 國外有學者[27-28]報道,護士長的領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護士的工作滿意度,如何提高護士滿意度是穩定護理隊伍、提高護理效能的重要措施。護理管理者可以通過提高護理的職業認同、創造良性的職業發展環境、營造良好的護理團隊文化等來提高護士職業獲益感,從而提高工作滿意度[25]。管理者應更多關注其切實需求,實行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柔性管理,滿足其合理的需要[29]。護理管理者還應注重加強工作激勵機制,優化管理,多關心及鼓勵護士,彈性排班,公正待人,增加護士繼續學習深造和晉升的機會,充分調動和激發其內在積極性和工作熱情度,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
2.2.3 心理授權 心理授權是指授權的個體內心體驗的總和,表現為工作意義、工作自主性、工作自我效能感及工作影響四個維度[30]。李紅等[31]研究顯示,護理管理者應適當合理授權,提高護士心理授權水平,提高其工作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護士自主學習能力。王聰等[32]的研究表明,護士心理授權與職業倦怠及離職意愿均顯著相關,護士心理授權在職業倦怠和離職意愿之間起中介作用。Deb和Arora[33]研究發現,個體心理上對授權的認知程度越高,越能獲得更高的學術成功。因此,護士長應多給予護士鍛煉的機會,適當合理授權,給予充分的信任,提高護士心理授權水平,增強護士的自主學習能力,樹立集體榮譽感和使命感,提升個人成就感。
3 小結
穩定護士團隊,減少護理人才流失始終是護理學界關注的熱點,目前關于護理職業的研究重點放在繁重的護理工作給護士帶來的壓力與職業倦怠[34-36]。護士因其職業性質的特殊性,職業壓力大,易產生職業倦怠,嚴重影響身心健康,應對策略從個體和組織兩方面進行干預,提供良好、和諧的工作環境,指導護士正確運用減壓技巧進行減壓,提高護士社會地位,完善護士人格,提升共情人際溝通技巧,護理管理者應更多關注護士切實需求,注重加強工作激勵機制,適當合理授權,提升護士職業獲益感,從而達到緩解護士壓力、減輕職業倦怠、促進身心健康、減少護士流失的目的,充分激發護士工作熱情,積極創新行為,提高抗壓能力,提高工作滿意度,降低護士離職率,更好地適應自身職業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Maslach C,Leiter MP.Early predictors of job burnout and engagement[J].JAppl Psychol,2008,93(3):498-512.
駱宏,葉志弘,馮鶯.護士職業倦怠與工作領域心理社會因素的相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12-14.
A Jimoglu MK,Donmez L.Daylight exposure and the other predictors of burnout among nurses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5(42):549-555.
Camerino D,Sandri M,Sartori S,et al.Shiftwork,work-family conflict among Italian nurses,and prevention efficacy[J].Chronobiol Int,2010,27(5):1105-1123.
曾淑賢,劉志輝,沈萍,等.產科護士壓力源、焦慮狀況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3):17-19.
Xie Z,Wang A,Chen B,Nurse burnou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ccupational stress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Shanghai[J].J Adv Nurs,2011,67(7):1537-1546.
林家誼,覃燕群,許敏昭,等.我院護士職業倦怠現狀及干預研究[J].護理研究,2012,26(7B):1890-1891.
Shirom A,Quick JC,Tertick LF.Handbook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M].Washington DC:Amercan Psycholo gy Association,2002:245-265.
席波,李軍,王翠麗.護士職業倦怠與人格、自尊及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6,21(10):3-5.
周業紅,王銳霞.影響護士壓力的中介因素及應對策略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6,31.(7):95-98.
Hooper C,Craig J,Janvrin DR,er al.Compassion satisfaction,burnout,and compassion fatigue among emergency nurses compared with nurses in other selected inpatient specialties[J].J Emerg Nurs,2010,36:420-427.
錢皎月,李萌,張銀玲.護理工作倦怠和總體幸福感現狀及其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1):789-791.
劉維,趙靜,李富業,等.三級甲等醫院護士職業倦怠現狀調查[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4(6):802-805.
尚劍,黃春華,王慧群,等.產科護士離職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6):822-825.
Cohen-Katz J,Wiley S,Capuano T,et al.The effects of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on nurse stress and burnout: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y,part III[J].Holist Nurs Pract,2005,19(2B):78-86.
Cahn B R,Delorme A,Polich J.Occipital gamma activation during Vipassana meditation[J].Cogn Process,2010,11(1):39-56.
丁煥娟,孫美紅.合理情緒療法培訓在防治護士職業倦怠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9,9(8):45-47.
Lutz W,Schiefele A K,Wucherpfennig F,et al.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depression in routine care:a propensity score based comparison betwee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clinical practice[J].J Affect Disord,2016(189):150-158.
李會玲,趙亞鋒,劉小敏,等.分組認知行為干預減輕急診科護士壓力探討[J].護理學雜志,2014,29(21):72-74.
席明霞,黃冬枚,李丹,等.護士職業倦怠與人格特征的相關性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3A):26-27,61.
郭瑛,李崢.護理心理學[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771-772.
王聰,李繼平.護士共情狀況與大五人格特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7,31(3):316-320.
袁彬彬,郭燕,賀春艷,等.護士職業獲益感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6,23(5):19-23.
邵芳,駱宏,徐鑫芬,等.基于行動研究的護士職業倦怠干預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0):882-885.
趙慶慶,楊軍,張愛華.護士職業獲益感和工作滿意度與留職意愿的關系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1):863-866.
Othman N,Nasurdin AM.Social support and work engagement:a study of Malaysian nurses[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13,21(8):1083-1090.
Tsai Y.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leadership behavior and job satisfaction[J].BNC Health Serv Res,2011,14(11):98.
Sellgren S,Ekvall G,Tomson G.Leadership behaviour of nurse.managers in relation to job satisfaction and work climate[J].J Nurs Manag,2008,16(5):578-587.
錢玉秀,侯利環,武健,等.手術室護士職業認同現狀調查及管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6):1468-1470.
張美燕,劉紅.護士心理授權與職業倦怠及離職意愿的關系[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0):76-79.
李紅,趙麗,龐曉麗,等.護士情商、心理彈性和心理授權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1):854-858.
王聰,廖春麗,李英娟,等.護士職業倦怠與心理授權的相關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4):18-20.
Deb A,Arora M.Resilienc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mong adolescents[J].J Indian Acad Appl Psychol,2012,38(1):93-101.
陳杰,路潛,英圣艷,等.護士職業認同感、工作壓力和滿意度及離職意愿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6):43-46.
龔滿英,黃遠泉,李先榮.深圳市社區護士職業認同及工作壓力對職業倦怠的影響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1-10.
駱宏,張菡,顧利慧.單次聚焦解決模式自我干預對護理職業倦怠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