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達
【摘 要】目的:探究MRI與超聲聯合檢查對胎盤植入的診斷意義。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將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疑似胎盤植入高風險晚期妊娠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并給予這60例患者有效的分組,對照組30例,給予單純的超聲檢查;干預組30例,給予MRI與超聲聯合檢查,對這兩組的診斷結果進行綜合評價。結果:采用單純超聲檢測的對照組靈敏度、特性度、漏診率、符合率等指標分別為73.3%、90.0%、23.3%、90.0%,采用MRI與超聲聯合檢查的干預組靈敏度、特性度、漏診率、符合率等指標分別為93.3%、90.0%、3.3%、93.3%。干預組的檢測靈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PIA漏診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統計學有意義。結論:采用MRI與超聲聯合對胎盤植入進行檢查診斷,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漏診率,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可以在臨床醫學中得以廣泛地推廣應用。
【關鍵詞】MIR;超聲檢查;胎盤植入;診斷意義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01
作為臨床中一種極為常見的產科并發癥之一,胎盤植入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其誘發因素復雜多樣,剖宮產史、多次流產、刮宮術等都有可能引發胎盤植入的發生。胎盤植入產前診斷相對困難,嚴重時會引發大出血,直接威脅母嬰生命安全,因此對其進行有效的檢查、診斷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MRI與超聲聯合檢查在胎盤植入檢查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為了研究其臨床診斷價值,對我院60例疑似胎盤植入高風險晚期妊娠患者進行綜合分析,現將研究結果做一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疑似胎盤植入高風險晚期妊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采取隨機分組法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每組各為30例。干預組:年齡在21~4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5±2.3)歲,其中初產13例,經產17例;11例有人流史,6例剖宮產史,有13例存在前置胎盤;對照組:年齡在22~4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3±3.4)歲,其中初產12例,經產18例;13例有人流史,5例剖宮產史,有12例存在前置胎盤。兩組患者差異不大,符合統計學分析的標準。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單純超聲檢查,采用日本東芝彩超 NemioMX超聲診斷儀(上海歐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探頭頻率為3.5MHz。檢查時指導患者保持平臥位,給予常規的產科彩超檢查,觀察是否出現胎盤組織植入子宮肌層。與此同時,對胎盤位置、厚度、胎盤內回聲情況等進行嚴密觀測。根據臨床標準,胎盤植入彩超圖像主要表現為胎盤與子宮肌層接觸處有異常血流,胎盤腔隙存在血流。干預組:給予MRI與超聲聯合檢查。超聲檢測方法與對照組相同。MIRI檢查采用的是Philips Gyroscan Intera 1.5T MR掃描儀,在檢查中要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掃描范圍由恥骨至宮底部。對所有患者給予常規的SE序列T1WI、T2WI以及STIR序列掃描,將成像參數設置為256×256,采集以3次為宜,層厚設置為5mm左右,層間距在0.5~1.0mm之間,一般情況下掃描層數為25~40層。另外研究還對患者給予增強掃描,給予0.1mmol/kg體重的Gd-DTPA對比劑靜脈注射,并給予矢狀面、冠狀面以及T1WI掃描。根據MRI診斷標準,胎盤植入直接征象表現為低信號子宮肌層局部明顯變薄,胎盤與膀胱交接面位置逐漸消失。間接征象主要表現為胎盤與子宮交界位置呈現三角、蘑菇傘狀相對混雜的信號特征,子宮出現局限性外突。
1.3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采用單純超聲檢測的對照組靈敏度、特性度、漏診率、符合率等指標分別為73.3%、90.0%、23.3%、90.0%,采用MRI與超聲聯合檢查的干預組靈敏度、特性度、漏診率、符合率等指標分別為93.3%、90.0%、3.3%、93.3%。干預組的檢測靈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PIA漏診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統計學有意義。見表1:
3 討論
目前,臨床中對胎盤植入妊娠并發癥的診斷與治療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胎盤植入的誘發因素多種多樣,且近年來該并發癥發生率呈現出逐年增高的趨勢,引起了醫學界的高度關注。臨床中多采用超聲檢查對胎盤植入進行檢查,然而該檢查方式對子宮后壁的病變不能夠做出清晰的顯示,靈敏度低,容易出現漏診。近年來,磁共振成像在胎盤植入妊娠并發癥診斷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該檢查方式成像范圍相對較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腸氣、骨骼等的影響。本次研究中采用MRI與超聲聯合檢查,能夠避免孕婦體質量過重對圖像質量的影響,不僅具有較高的分辨率,而且具有血流敏感性,是目前診斷胎盤植入的最有效方式。研究顯示采用單純超聲檢測的對照組靈敏度、特性度、漏診率、符合率等指標分別為73.3%、90.0%、23.3%、90.0%,采用MRI與超聲聯合檢查的干預組靈敏度、特性度、漏診率、符合率等指標分別為93.3%、90.0%、3.3%、93.3%。干預組的檢測靈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PIA漏診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統計學有意義。綜上所述,對胎盤植入患者給予MRI與超聲聯合檢查,能夠有效提升檢查靈敏度,降低漏診率,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值得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曾春連,王海玉,黃丹萍.彩色多普勒超聲與MRI對胎盤植入產前診斷價值的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4,21(23):6-8.
韓鵬慧,江魁明,郭慶祿,等.超聲及MRI在胎盤植入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6,19(03):194-197.
白艷,石濤,趙婧,等.超聲HD-flow顯像和MRI在產前診斷胎盤植入中的價值對比[J].四川醫學,2014,20(05):600-602.
王連云,謝愛蘭,陳偉,等.產前超聲與低場磁共振檢查在胎盤植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5,26(7):505-508.
Satija B,Kumar S,Wadhwa L,et al.Utility of ultrasoun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renatal diagnosis of placenta accreta:A prospective study[J].Indian Journal of Radiology & Imaging,2015,25(4):464-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