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宇
【摘 要】目的:為了研究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護理的科學方式。方法:將我院接治的68例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4例,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手段,觀察組除了常規護理外,重點對腦出血術后并發癥進行預防護理,同時進行一定的心理護理。結果:對照組患者康復率82.4%,并發癥發生率41.2%,對護理的滿意度70.6%;觀察組康復率94.1%,并發癥發生率17.6%,對護理的滿意度94.1。采用重點護理的觀察組康復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點預防術后并發癥與良好的心理護理顯著提高了腦出血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是一種先進的護理方式,值得進行推廣。
【關鍵詞】腦出血;術后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7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01
在腦血管疾病中,高血壓腦出血所占比例在30%以上,且具有最高的死亡風險,因此一直是腦外科治療與護理的難題。腦出血發病突然,治療時間寶貴,且具有很高的并發癥發生率,極容易導致后遺癥甚至再次發病。因此探究科學的腦出血患者術后護理方法,對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診的腦出血患者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61歲;體重58~74kg,平均體重68kg;入院時均經CT檢查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其中小腦出血14例,腦橋出血13例,內囊出血10例,其他出血9例,并伴有嘔吐、神志不清等癥狀。病情均為突發,發病時間24h以內,出血量在可控范圍內,均立即進行手術。將6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在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符合手術條件的,應立即進行手術并做好術后并發癥的防止護理。其中,對小腦出血與基底節區出血的,行開顱血腫清除術;腦室出血的性腦室穿刺外引流術;其余行血腫腔鉆孔引流術。
對照組患者實行普通病房護理。護理病房為患者提供安靜的休養環境,依據正常的護理標準對患者的實時情況進行監測,及時向醫師報告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狀況,督促患者按時用藥與接受其他相關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ICU病房進行護理,首先同樣要做好對心率、呼吸、血壓等常規生命體征的監測,并確保病房內具備呼吸機、起搏器等醫療器械。護理人員隨時對病房內的環境進行管理,保證病房內溫濕度適宜,確保環境清潔舒適;術后恢復期間嚴格按照遺囑管理患者,例如幫助患者每日按時清潔口腔,幫助患者抬高床頭促進靜脈回流。術后患者的管道護理是需要注意的重點,部分患者術后需要留置尿管,則應每日按時記錄患者的尿量與顏色狀況;對于尚未恢復吞咽功能的患者,需要使用胃管進食,為此要及時觀察患者的進食狀況與胃殘余量,如果發生返流、嘔吐等癥狀,要及時向醫師報告并進行相關處理;尤其要注意腦室的引流管與中心靜脈導管不能發生堵塞狀況。由于高血壓腦出血是極為危險的病癥,對患者的身心狀況會造成嚴重打擊,且具有很高的致殘率與死亡率。為了保證患者恢復期間的心理狀況,不至于由于負面情緒而影響康復,護理人員應經常與患者交流,向其普及術后康復的相關知識,如發現患者存在心理障礙,應及時加以疏導,協助患者家屬共同穩定患者情緒。對于對照組患者,采用定期心理健康教育與音樂療法等相結合的方式保持患者具有積極的情緒。
腦出血術后的一大特點就是容易出現并發癥,因此對并發癥的預防護理是一大難點。常見的術后并發癥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顱內感染、消化道出血與腦水腫等。因此護理人員每日及時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為患者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做好胃酸的抑制,嚴密監測患者的狀況,及時發現再出血等問題;為了預防尿路感染,還應當按時沖洗膀胱,做好尿道管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腦出血術后患者的恢復情況,主要觀察指標包括康復率、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以及統計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等。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分析觀察記錄的相關統計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對比,觀察組患者共34例,死亡2例;對照組患者34例,死亡6例,觀察組生存率94.1%,高于對照組82.4%;從并發癥的情況看,觀察組并發癥6例,對照組并發癥14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7.6%低于對照組41.2%;在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中,觀察組28例特別滿意,4例一般滿意,2例不滿意,總體滿意率94.1%,對照組18例特別滿意,6例一般滿意,10例不滿意,總體滿意率70.6%,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開顱手術雖然治療了患者的病癥,但也對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創傷,如果康復工作沒有做好,不僅會增加術后的早期死亡率,也會因術后并發癥為患者帶來生理上的障礙,因此腦出血患者的術后護理是十分重要的。
腦出血患者的術后護理的主要目的時預防術后并發癥。腦出血時候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肺部感染,很容易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致死。一旦發生肺部感染,患者失去呼吸功能后隨即發生昏迷,昏迷后的患者處于無意識狀態,導致醫護人員難以及時發現并判斷病情,患者也不能主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進而導致病情惡化。為了預防肺部感染,護理人員不僅要嚴格做好口腔護理,確保對患者的護理器械進行消毒,還要保證室內的溫濕度適宜,通風良好。對于病人的生命體征情況,一方面要監測病人心率與呼吸狀況,如果發生體溫升高、呼吸不暢或痰液增多,就應當考慮肺部感染的可能性。由于部分患者在術后仍然需要留存尿管,因此尿路感染也是容易發生的并發癥之一。尿路感染的原因很多,例如長期使用抗生素造成尿道菌落失衡、反復插管引發尿道損傷感染,或膀胱沖洗工作不到位等。對此,除了監護病人多喝水,按時記錄尿液情況以外,還要避免尿管脫落與插管時造成的損傷。術后顱內感染雖然發生率不大,但造成的后果很嚴重。除了手術過程中沒有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以外,術后引流時間沒有控制好,護理工作不到位也是重要的原因。為此要按時更換無菌引流袋,保證手術與護理工具的無菌狀態,一旦發現傷口膿液等疑似感染的情況,應當及時通知醫師。術后再出血或腦水腫等并發癥的護理難點在于相關癥狀不會立即發生,一般在術后12h以后才出現相關癥狀,一般是由于術后對供血、供氧等措施控制不理想造成的,為此在術后護理過程中首先要將患者的頭部抬高,保證頸部靜脈回流順暢,嚴格控制血壓與供氧情況,隨時觀察患者的已是意識狀況,如果患者重新出現頭痛、意識不清等腦出血病癥,則應考慮出現了術后再出血癥狀。
除此以外,患者的心理護理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情緒有助于患者身體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的愈合與身體的康復。為此,護理人員應當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患者病情,確保其對治療具有積極的態度。如果發現患者對自身病情出現疑慮、焦躁或沮喪,應及時予以疏導。另外,合理的音樂療法與康復訓練,也是值得嘗試的手段。
總之,對并發癥的嚴格預防與監控,同時采取多種手段促進患者身心康復,是提高腦出血術后護理效果的有效手段,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馬君.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腦水腫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醫療裝備,2017,30(3):167-168.
嚴紅穎.腦出血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3):19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