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蘭
【摘 要】目的:探討米非司酮對未破損異位妊娠患者療效及對其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影響。方法:將76例明確診斷為未破損異位妊娠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予以甲氨蝶呤(MTX)單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第7天及第14天觀察血β-HCG與異位妊娠包塊大小變化,同時結合癥狀、體征變化情況評價治療有效率與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間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不同時點觀察組的血β-HCG明顯低于對照組,異位妊娠包塊明顯比對照組縮?。≒<0.05);兩組患者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米非司酮治療未破損異位妊娠療效確切、安全性良好,能有效降低患者血β-HCG水平。
【關鍵詞】米非司酮;異位妊娠;β-HCG;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14. 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01
異位妊娠系指在子宮內膜以外的受孕過程,包括輸卵管妊娠、卵巢妊娠、闊韌帶妊娠等,其中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它是由于輸卵管管腔或周圍的炎癥,引起管腔通暢不佳,阻礙孕卵正常運行,使之在輸卵管內停留、著床、發育,若未在早期發現并有效干預,最終會導致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1]。隨著B超等技術的發展,使得在早期發現異位妊娠尤其是未破損異位妊娠成為可能,這也為內科保守治療提供了前提[2]。米非司酮是一種具有強抗孕功能的類固醇激素,它在拮抗孕激素受體的同時還具有抑制滋養層細胞增殖的作用,被臨床廣泛應用。本組資料中,筆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療未破損異位妊娠,以觀察臨床療效并了解其對患者血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連續選取我院婦產科2013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明確診斷為未破損異位妊娠者共7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受試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間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見表1)。受試患者均征得知情同意,同時實驗內容上報醫學倫理委員會。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受試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及相關輔助檢查符合《婦產科學》第八版有關未破損異位妊娠的診斷標準[3];(2)年齡范圍20-35周歲;(3)盆腔內包塊最大直徑≤4cm,且患者要求保守治療者;(4)血β-HCG水平在5-2000U/L范圍內,且患者要求保守治療者;(5)外周血白細胞數(WBC)≥4×109/L;血紅蛋白(Hb)≥110g/L;血小板數≥100×109/L。
排出標準:(1)B超示包塊內有胚芽及胎心搏動者;(2)妊娠類型為輸卵管間質部妊娠、腹腔妊娠、子宮殘角妊娠等;(3)嚴重的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障礙者;(4)相關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甲氨蝶呤(MTX)(生產廠家: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規格:50m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6518)進行單次深部注射,劑量為50mg/m2,7日后復查血β-HCG,若患者該指標出現上升或下降水平<15%,則再次采用此前劑量及方法再次給藥,療程中,總給藥次數≤3次。用藥期間注意觀察MTX所致的黏膜炎等并發癥,盡量不予以亞葉酸鈣解救。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加用米非司酮片口服(生產廠家: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25mg/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50347)25mg/次,每天兩次,間隔12h,服藥前后2h內禁食,療程共5天,總劑量為200mg。
1.4 觀察指標 (1)于用藥前、用藥后第7天及第14天晨抽取外周靜脈血送檢血β-HCG;(2)于用藥前、用藥后第7天及第14天型婦科B超檢查觀察異位妊娠包塊大小及盆腔積液變化,檢測包塊時取最大直徑;(3)療效判斷標準:顯著進步:患者癥狀、體征消失,血β-HCG <5U/L,婦科B超提示異位妊娠包塊消失,盆腔積液明顯減少或消失;進步:患者癥狀、體征減輕,血β-HCG<5U/L,婦科B超提示異位妊娠包塊縮小2/3以上,盆腔積液減少或消失;無效:患者癥狀、體征改善不明顯甚至加重,血β-HCG下降程度<30%甚至較前升高,婦科B超提示包塊縮小程度<1/3。治療后無效患者轉為手術治療。結合療效判斷標準評價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總有效率=(顯著進步例數+進步例數)/總病例數×100%。(4)分別觀察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間差異
于療程結束后分別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血β-HCG及異位妊娠包塊大小間變化差異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血β-HCG及異位妊娠包塊大小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3及表4。
3.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藥物相關副反應發生,但程度較輕,予以對癥處理后好轉,兩組患者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間未見明顯差異
4 討論
異位妊娠是婦產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由于人工流產、性傳播疾病等發病率逐漸升高,異位妊娠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異位妊娠發病年齡偏低,患者對保留生育功能的意愿普遍較高,因而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治療異位妊娠且保留患者生殖系統解剖及生理功能不受破壞是目前臨床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4]。手術是治療異位妊娠尤其是妊娠包塊破裂的最終手段,然而隨著血β-HCG檢測敏感度及特異性提高及婦科B超技術的普及,使異位妊娠早期即未破損期的診斷率顯著提高,這也為內科保守治療提供了可靠的前提[5]。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可有效提高未受損異位妊娠的總治療有效率并能顯著降低患者血β-HCG水平,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然而,本研究受樣本量限制,統計數據偏倚在所難免,藥物相關作用的具體機制及長期影響尚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Yanaihara A, Ohgi S, Motomura K, et al. An abdominal ectopic pregnancy following a frozen-thawed ART cycle: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17,17(1):108.
謝幸,茍文麗. 婦產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223-227
Ishikawa H, Unno Y, Omoto A, et al. Local injection of diluted vasopressin followed by suction curettage for cervical ectopic pregnancy[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6,207:173-177.
Macaes A, Fernandes S, Rodrigues C, et al. Interstitial ectopic pregnancy managed with local methotrexate[J]. BMJ Case Rep,2015,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