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慧
【摘 要】目的:探究手術室護理風險防范中應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6年1-4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擇期手術的患者100例作為對照組,另取2016年5-8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擇期手術的患者100例作為實驗組,2016年5月我院在手術室護理風險防范中正式采取安全隱患自查模式。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風險發生情況以及患者滿意情況,并對在手術室護理風險防范中應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的意義進行評價。結果:實驗組護理風險發生率為7.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00%,并且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8.67%,高于對照組的88.00%。上述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日常手術室護理風險防范過程中應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能有效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并且對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安全隱患自查;手術室;護理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1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科室,是病人手術和搶救的場所。手術不同于一般臨床療法,手術具有開放式的特點,這也反映出手術治療較其他治療方法存在更多的風險隱患,手術室內除一些必要的先進設施外,還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工作細心、反應迅速、善于隨機應變等能力,手術過程中一旦發生錯誤將會造成嚴重的醫療事故,甚至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工作機理在于護理人員不斷總結手術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隱患,并做出相應的整改,以此來減少手術室護理風險發生次數。文章探究了手術室護理風險防范中應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的效果,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4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擇期手術的患者10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齡(45.0±10.0)歲;另取2016年5-8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擇期手術的患者100例作為實驗組,其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齡(46.0±11.0)歲。以上兩組患者均符合手術指證,未出現精神異常等狀況,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模式進行手術室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具體包括以下幾點:(1)成立以護士長為首的安全隱患自查小組,護士長主要工作為:進行手術室安全隱患工作的后續監督和管理,定期進行工作的總結;此外還四名需責任護士,主要工作在于收集并通報手術室常見的以及潛在的安全隱患,負責實施每次小組會議總結出的整改方案;護士5名,主要負責手術室內日常護理工作,積極配合責任護士,及時巡視并匯報相關隱患情況。小組每周日進行會議總結,整改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并在下周施行。(2)整理每周的會議總結,得到以下手術室護理工作常見的安全隱患:①手術前醫護人員護送患者進手術室,該過程存在手術間錯放、碰傷以及錯誤的手術部位標識等安全隱患;②手術過程中延誤手術時間、進行口頭操作醫囑時出現失誤、手術工具準備不足等隱患③手術結束后手術工具保管不當、未按期歸還、相關管道護理不當致使發生意外等。(3)針對以上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安全隱患,安全隱患自查小組整改了相對應的應對措施①手術前:詳細記錄患者相關信息,進行手術前至少2名護士反復核查術前所必需的藥物及工具;術前需詳細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此過程中醫護人員需注意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的語氣和態度;護送患者進手術室前需再次核對相關信息。②手術過程中:首先檢查 醫療器械是否準備充分,建立相關器械核查表,對于缺失的器械進行快速的補充。積極配合醫生調整患者體位,避免因手術時間過長而阻礙正常的血液循環,導致術后壓瘡。一般情況下,醫生將至今口頭叮囑患者用藥,醫護人員需詳細記錄醫囑,避免混淆藥名及用藥方式。對患者用藥時,護士應整理相關藥物、用法、劑量,并交由責任護士檢查,確保正確后再進行用藥。當患者需要抗生素時,應首先進行過敏試驗;對于血液制品,必須保證相關血型及輸血量正確,再配合交叉試驗;液體藥物需檢查其是否有變色、渾濁、缺漏等現象發生。③手術結束后:護士們安排醫療器械并把它們儲存起來。責任護士負責安排和切片標本并放置在相應的特殊標本袋中,并標注患者姓名、類型、床號等信息;術后患者的導管管理由責任護士負責,制訂相關的規章制度,防止發生導管脫落及導管感染現象。手術護理過程中,為使患者及其家屬更加積極地配合醫療工作,責任護士可適當將各種風險因素透明化。(4)除以上因素及整改措施外,安全隱患自查小組還需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相關專業技術的培訓,或進行相關的座談活動,增強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提高操作能力,使其沉著應對手術室內發生的護理風險。(5)加強手術室內相關醫療設備的管理,定期檢查更新醫療設備,盡可能避免因醫療設備故障對手術產生不必要的影響。
1.3 評價標準
本次研究主要從具體風險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兩方面評價在手術室護理風險防范中應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的效果,其中風險情況主要包括:手術資料不完善、術前準備不充分、手術過程中操作不規范、手術器械引起感染、患者或家屬投訴等;患者滿意度則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將評分標準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級別,并保證問卷的填寫質量及全部回收。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軟件處理,以P<0.05差異為統計學有意義的依據。
2 結果
2.1 手術室護理風險情況分析 實驗組護理風險發生率約7.00%,對照組護理風險發生率約23.00%,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請見表1。
2.2 患者滿意程度分析 實驗組患者滿意度約98.67%,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約88.00%,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請見表2.
3 討論
手術室是搶救患者或進行大型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醫療風險大、護理責任重,種種特點決定了手術室內容易發生意外護理事故。手術室的護理質量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手術安全,一點小小的失誤都將引發嚴重的醫療事故,積極針對護理風險因素,并進行長期的總結、反省、整改,有效控制每一個可能發生醫療風險的安全隱患,這將有效提高手術的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康復質量。
綜上所述,手術室的護理工作要求護士長、相關醫護人員以及所有醫生進行良好的配合,共同相互監督,提高護理安全保障。在手術室護理風險防范過程中采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有效降低了護理風險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而且這對于醫護人員提高防范風險意識具有積極意義,使得護士的護理工作更加科學、全面,確保了環節質量,提高了終末質量,更有助于創造一個和諧安定的醫院護理環境,
參考文獻
PDCA循環管理在急診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觀察[J].李放.基層醫學論壇.2015(26)
論手術室護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策略[J].宋王蓓.中外醫學研究.2015(25)
手術室供應室一體化感染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J].徐權,譚思源,陳艷,陸朝蓉,查文章,王文毅.中外醫學研究.2015(16)
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溫曲英,徐月娥,葉新蘭.中國醫藥導報.2015(11)
手術室細節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關柏秋,曹曉艷,董淑琴,夏瑩,曲穎.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