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對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進行探究。方法:將選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間在我院骨科治療的患者154例作為本次探究主體,按照投骰子奇偶面將全部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77例,實驗組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進行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護理質量評分。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護理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應用在骨科護理中效果顯著,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應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骨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人性化的護理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也是我國護理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預見性護理可以理解為超前護理,能夠對患者可能會發生的問題進行預防以及預判,其目的是做到防患與未然,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護理質量[1]。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應用,效果顯著,骨科患者具有病程長的特點,因此,骨科患者并發癥發病率相對較高,本文主要對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現將探究結果進行如下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選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間在我院骨科治療的患者154例作為本次探究主體,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44例,女性患者為33例;年齡在18-78歲之間,平均為(48.56±5.22)歲,上下肢骨折50例,脊柱骨折20例,頸椎病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43例,女性患者為34例;年齡在17-77歲之間,平均為(47.56±5.02)歲,上下肢骨折48例,脊柱骨折22例,頸椎病7例;兩組上述一般資料間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能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護理,當患者入院后,幫助患者做好術前準備,根據醫囑幫助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并將手術流程向患者進行簡單的介紹,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數,能夠順利完成手術治療,并促進患者康復,當患者出院時,指導患者出院,做好電話回訪工作。
實驗組患者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指引的護理模式,具體護理內容如下:當患者入院后,對患者進行詢問,例如患者是否存在過敏史。病史等,對患者的基本病情能夠有大致的了解,根據患者病情的特點安排患者的床位,以及是否準備搶救設施等;患者辦理完住院手續后,應及時對患者進行護理,并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并記錄下來,由多年從業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指定預見性護理方案;在護理過程中,如果患者的情緒不夠穩定的情況,應當及時進行疏導,幫助患者消除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同時,幫助患者提高戰勝病魔的決心和信心;由于骨科患者的病程時間較長,患者可能會發生壓瘡、靜脈血栓等并發癥,應加強對患者自身的清潔,定時幫助患者翻身等,還可以指導患者家屬幫助患者按摩,從而降低患者發生壓瘡和靜脈血栓的風險;骨科患者臥床時間較長,患者會存在排便困難的臨床癥狀,在術前應對患者進行排便指導,針對置留導尿管的患者,每日都要進行消毒,注意無菌操作;患者的飲食應注意營養合理搭配,多食用膳食纖維素含量較高的食物,能夠促進患者排便;當患者出院時,應做好健康指導,使患者能夠進行自我護理,并做好回訪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上門護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護理質量評分。
1.4 療效評價標準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根據患者是否發生壓瘡、靜脈血栓、便秘等情況進行判斷;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護理質量越好[2]。
1.5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護理質量評分以()表示,采用t檢驗,并發癥發生率以百分率(%)表示,行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為(91.68±5.69)分,對照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為(85.33±6.58)分,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9.536,P=0.000)。
3 討論
通常情況下,骨科患者多是突發性損傷導致的,患者可能會由于疼痛以及缺乏對疾病的認知,而產生較大的心里負擔,并且由于患者的病程較長,發生并發癥的概率也相對較高,因此,在對骨科患者護理的過程中,還應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以及預防性護理[3]。通過實施預見性護理能夠做到防患與未然,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4]。
通過本次探究不難發現,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發揮重要作用,與傳統的護理方式相比,預見性護理更加人性化,能夠從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出發,使患者的得到更加舒適的護理[5]。另外,通過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率能夠降低,實驗組中,僅有1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35%,對照組中,7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其并發癥發生率為9.46%,由此可見,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應用更加具有優勢。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應用在骨科護理中效果顯著,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應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趙紅,史新春,王淑勉等.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療,2015,25(3):147-148,151.
劉芳,艾玉,趙亞紅等.骨科護理中應用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1(21):360-361.
施靜.臨床骨科護理中應用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的分析[J].特別健康,2017,36(16):48-49.
錢富敏.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5,15(9):1033-1034.
周運彩,夏翠蘭,陸淑仙等.骨科護理中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1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