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佩華
【摘 要】目的:分析重癥ICU護理高危因素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選取采用回顧性分析法,以我院收治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實施未使用護理綜合分析評估,觀察組實施高危因素護理評估法,對所選患者的臨床各個護理高危因素原因展開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防范對策。結果:觀察組高危因素較應用前明顯下降(P<0.05),并且護理安全與應用前相比大大提高。結論:通過ICU重癥監護室護理高危因素原因的針對性分析及防范措施制定后,護理質量有效提升,護患糾紛明顯降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重癥ICU;護理;高危因素;原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R5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1
重癥ICU病房是醫院內部的高危病房,護理工作具有著高危因素多、監護難度大、護理風險高的特點,導致醫護人員面臨著巨大的職業風險和職業壓力如何提高護理質量,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是當前ICU醫護醫護人員研究的重點內容。高危因素管理是在識別、衡量、分析高危因素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解決方式,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的安全保障。而高危因素管理護理是通過對潛在的、既有的醫療風險的識別、處理及評價,最大限度的規避各類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高危因素護理綜合評估期間收住ICU的患者50例為觀察組,未在高危因素護理評估期間收住ICU的50例患者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根據以往ICU病房的護理經驗,其各個護理風險總結如下。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重癥ICU護理高危因素原因 護理人員因素:相較于普通病房,重癥ICU病房對于護理要求更高,這也使得護理人員門檻提高,專業性要求更為嚴格。護理人員緊缺,從而導致專業護士工作任務重,常處于超負荷狀態。此外由于重癥ICU時突發狀況、緊急事件較多,護理人員常處于一種高壓緊張的狀態下,無形中也對護理質量造成影響。護理專業技術能力:部分護理人員存在業務技術不熟練、專業技術能力不過硬,對高危患者評估部到位的狀況。
患者因素:重癥監護室患者病情危重,輔助治療設備需求較多。例如使用呼吸機時,可能出現,管路被堵,管路受壓變形,插管彎折以及氣管管道接口滑脫等狀況,造成供氣中斷或供氣不足;并且患者在行外科手術治療時,腹部引流管會置入于身體內,也有可能存在固定不當、引流折疊管脫出等狀況。另外,對患者的宣教以及患者的配合度可能導致管道脫出以及治療延誤。
醫療設備:如果沒能對重癥監護室醫療設備的使用方法及性能進行熟練的掌握,以及定期及時對儀器保養檢修,確保儀器能正常,使用那么很有可能延誤搶救時間,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1.2.2 防范對策
(1)成立高危因素管理小組。小組由護士長、護師、責任護士等組成,護士長承擔小組的領導工作,明確高危因素管理小組的各項工作職責,根據護理流程和護理要求,對患者開展各項護理服務,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及患者的不應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詳細總結,針對性提供解決措施,提高護理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合理安排護士崗位,將低年資護士與高年資護士進行靈活排班,解決重癥ICU病房傳統排班超負荷不同等級護理人員分配不均工作問題。
(2)完善管理機制:確定臨床護理工作制度。重癥ICU病房不同于其它病房,應當依照各病房特點來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于獎懲措施,同時有針對性的加強制度管理,對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加以解決和完善,保障高危因素管理工作的效果。
(3)物質管理體系:重癥ICU病房應當依照患者具體的治療疾病需求,配備好日常用藥,由專業人員對藥品的治療方向、功效、保質期等進行分類,此外護理人員還應結合患者病情準備相應的急救藥物,以便患者在發生突發情況時,能夠及時進行救治。
(4)濕度管理與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和:重癥ICU醫護人員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培訓應涉及到醫療設備的使用保養、護理專業技能提高以及法律意識提升三個方面。培訓時間可結合具體情況適時調整,結束培訓后還需考核,從而保障重癥ICU醫護人員均具有過硬的護理技術。
(5)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護士長應當組織護理人員對重癥ICU中存在的高危因素進行排查,將責任落實到位,制定出完善的高危因素應急處理方案。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高危因素評估護理后,對照組與觀察組相比較,護理安全事故發生率由原來的22%下降到4%,兩組觀察對象護理安全事故發生情況比較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 討 論
ICU重癥監護室一直都是護理風險事件的高發區,患者大多病情復雜、急重,侵入性治療操作頻繁,加之各種設備儀器的使用,因此存在著諸多的高危因素。本文主要就重癥ICU病房的高危因素原因進行分析,并根據其中患者、人員、技術能力、物質等原因進行針對性探討,并提出解決措施,從管理方式,人員技術到物質要求上均進行了全面完善,有效降低了護理風險,提升臨床護理效率。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我院在實施針對性的護理防范措施后,ICU重癥監護室事故發生率由原來的22%下降到4%。
由此可見,針對重癥ICU護理中常見的危險因素分析,采取積極的控制和處理措施,有助于相關護理風險問題的解決,提供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風險意識。對于醫療單位來說,護理風險管理制度的推廣應用,有效的增強了重癥ICU臨床護理工作防范性和預見性。針對重癥ICU病房和手術室常見的高危因素問題,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和管理制度,能夠有效提高各類風險事件的應對能力,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率,提高護理人員和患者雙方面的滿意度。對于護理人員自身來說,高危因素管理制度的應用,有助于患者護理滿意度和基礎護理質量的提高,降低各項護理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王俠,張李斌,徐麗,等.優化護理安全管理在創傷ICU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10):1480-1483.
陶秀彬,阮晶晶,李燕,等.三級教學醫院綜合ICU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目標性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志,2015,25(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