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 崔尊社 王國峰
【摘 要】目的:探討對顱內動脈瘤的診斷中采用64排128層CT進行顱腦CTA成像的效果及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之間來我院接受治療的顱內動脈瘤患者共計130例,檢查儀器選用64排CT。結果:本組130例患者當中,發現有127個單發瘤患者,發現動脈瘤共計133個,剩余3例患者均有2個動脈瘤,瘤體大小在3.0-75.5mm之間,平均為27.4mm,此結果與術中檢查得出的結果保持一致,說明采用64排128層螺旋ETA診斷的符合率高達100%。結論:對顱內動脈瘤采用64排螺旋CT進行診斷,顱腦CTA成像具有高符合率,值得在臨床上應用推廣。
【關鍵詞】64排128層螺旋CT;顱內動脈瘤;CTA成像診斷
【中圖分類號】R268.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2
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隨著經濟快速的發展越來越高,不斷提升對健康的重視和要求標準。在目前危害人們健康的主要疾病也包括血管病。血管病是一種神經系統突發危險疾病,蛛網膜下腔會由于血管病中腦動脈瘤的引誘導致出血,對于病人的生命健康來說有著嚴重的威脅。為了能夠減輕病癥對患者造成的危害,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要及時采用有效的治療手段[1]。血管疾病當中尤其是顱內動脈瘤,檢查該病的重要手段通常采取CTA技術,原因在于CTA技術具有簡便、快速、無痕的有點,被廣泛應用在臨床上。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之間來我院接受治療的顱內動脈瘤患者共計130例,對其采用64排CT檢查,分析顱內動脈瘤的相關資料并比較檢查結果,探討對顱內動脈瘤患者采用64排128層CT進行顱腦CTA成像在臨床上的診斷效果以及治療中的價值。
1 研究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之間來我院接受治療的顱內動脈瘤患者共計130例,其中有61例女性,69例男性;年齡在34-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17±2.34歲;在進行檢查之前,先將患者的項鏈、義齒以及其他飾物摘取避免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幫助患者消除檢查前的緊張情緒。在上述準備就位后便可以注射造影劑,注射速率通過患者的外周血管以及心功能的實際狀況進行調整,然后追加30-40m1生理鹽水,使放射伏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脖頸2弓下緣直至顱頂作為掃描范圍,掃描模式選取連續容積,先通過常規平掃得到圖像,再切換至CTA程序,層面的視野和中心應當和平掃得出的結果一致。要求病人在掃描過程當中要固定好位置,禁止出現吞咽動作[2]。在掃描完畢后,把采集到的數據送至工作站,進行重建,采用相關軟件來實施后處理,處理內容包含多平面重組、最大密度以及容積顯示,配合閾值去除組織、旋轉以及切割技術。最后分析和評估所得圖像,總結顱內動脈瘤病變采用64排128層螺旋CT的CTA所得出的顯示情況,并與手術診斷結果所得出的符合率進行比較。
2 結果
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之間來我院接受治療的共計13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對其采用64排CT進行腫瘤檢查。結果發現:130例患者當中發現有127個單發瘤患者,133例動脈瘤患者,剩余3例患者均有2個動脈瘤,瘤體大小在3.0-75.5mm之間,平均為27.4mm,這個結果與術中檢查得出的結果保持一致,說明采用64排128層螺旋ETA診斷的符合率高達100%。
3 討論
經過本次研究發現64排128所具有的的優勢為:在將對比劑注入靜脈后,通過螺旋CT將受檢層面如靶血管等進行連續不斷的薄層立體容積掃描,所得出的圖像采用計算機進行后處理,最后血管成像技術由此靶血管立體顯示。在腦血管病監測當中以64排128層螺旋CT作為檢查的重要手段,在實踐當中已經表現出其所具備的臨床應用優勢,不但具有廣泛的血管檢查范圍,還能同時顯示比鄰組織結構以及血管壁,能夠更加清晰、直觀的觀察血管的重建,對于病變的特點提供了立體多方位的評價,以此保證獲得高質量重建圖像。CTA的技術平臺隨著64排128層螺旋CT的出現變得更廣闊。該CT在顱頸部血管疾病等全身血管性疾病的診斷、復查以及評估等方面的準確性十分高,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診斷、治療和療效評估作用[3]。
64排128層螺旋CT在顱內動脈瘤中的臨床應用價值:腦動脈的局限性異常擴展會導致腦動脈瘤,根據其形態分為三個種類,夾層、囊狀以及梭形動脈瘤;根據其病因又分為五類,先天性、外傷性、動脈硬化性、腫瘤性以及細菌性五種類型。其中危險性最大的是先天性動脈瘤,其特點在于起病隱匿不易察覺。蛛網膜下腔會由于顱內動脈瘤破裂而發生自發性的出血,甚者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通過64排128層螺旋CT能夠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及時快速的診斷,選取有效的治療方法[4]。
CTA的特點在于其具有簡便的操作技術,不受顱外血管條件的限制,至需要將造影劑注射在外周境外當中,也不用選擇性插管。該技術不斷發展,對于顱內動脈瘤診斷的準確性也在提高,能夠快速獲取有效高質量的數據,也能夠將例如動脈并發癥、蛛網膜下腔出血等頸椎病變和腦組織同時顯示,動脈瘤的生長方向、寬窄、位置、瘤頸以及載體瘤動和周邊血管的關系均可通過CTA得到清晰明確的顯示。除此之外,CTA幾乎不具備危險性,具有低并發癥發生率,其檢查費用也遠低于DSA,僅為其檢查費用的40%[5]。
綜上所述,64排128層螺旋CT是當前篩查腦動脈瘤的重要有效方法,不僅具有高準確性、敏感性的診斷功能,還具有經濟性、簡便性、無刨無創、快速等特點,具有重要的治療顱內動脈瘤價值。
參考文獻
余東,黃偉.64排128層CT在顱腦CTA成像診斷顱內動脈瘤的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11):19-20.
孫大勇,謝德寧,高松巖,等.64排128層CT血管成像在微小顱內動脈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疑難病雜志,2016,15(3):303-305.
許冰弦,茅旭平,張勇,等.行頭頸血管CT血管造影對比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檢查輻射劑量臨床應用優越性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19).
閔曉黎,和國祥,何敬,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對腦動脈瘤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裝備,2016,13(5):67-69.
胡云波,葉旭立.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診斷腦動脈瘤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7,27(9):1806-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