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震
【摘 要】目的:探析多層螺旋CT診斷胃神經鞘瘤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間經術后病理學證實的90例胃神經鞘瘤患者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試驗組,各組患者4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X線診斷,試驗組患者給予多層螺旋CT診斷,統計比較兩組患者診斷符合率、誤診率、漏診率及檢查操作時間。結果:試驗組患者診斷符合率為95.56%,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誤診率、漏診率分別為0.00%、4.44%,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8.89%、1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檢查操作時間為(19.36±3.45)min,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的(22.73±3.50)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多層螺旋CT診斷胃神經鞘瘤的臨床價值非常高,具有符合率高、誤診率與漏診率低的特點,且操作時間短,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胃神經鞘瘤;多層螺旋CT;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1
胃神經鞘瘤是一種比較少見的胃原發腫瘤,約占全部神經鞘瘤的0.2%,胃間質組織腫瘤的2.6%[1]。在臨床中,胃神經鞘瘤通常很難與胃平滑肌瘤、胃間質瘤、胃癌等胃其他腫瘤區分。同時,胃神經鞘瘤屬于良性病變,不會轉移、復發,與胃其他腫瘤相比,臨床治療與預后差異明顯,尤其是惡性腫瘤。所以,在臨床中,鑒別診斷十分重要。本文現對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間經術后病理學證實的90例胃神經鞘瘤患者進行探究,分析多層螺旋CT診斷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間經術后病理學證實的90例胃神經鞘瘤患者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試驗組,各組患者45例。對照組患者中,女性20例,男性25例;年齡范圍在30~73歲之間,平均為(51.65±5.74)歲;病程范圍在1~18個月之間,平均為(6.58±1.59)個月;體重范圍在44~76kg之間,平均為(55.18±5.67)kg。試驗組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24例;年齡范圍在31~73歲之間,平均為(51.71±5.37)歲;病程范圍在1~18個月之間,平均為(6.34±1.52)個月;體重范圍在45~76kg之間,平均為(55.04±5.25)kg。采用SPSS 22.0軟件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分析,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X線診斷,即按照常規操作,對患者腹部予以X線平片檢查。試驗組患者給予多層螺旋CT診斷,操作如下:叮囑患者檢查前6h禁食,取仰臥位,用16拍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檢查,檢查前30min指導患者飲水1000mL,之后予以常規CT檢查,再然后選擇碘海醇(濃度300mg/mL)為對比劑,以2.5mL/s的速度予以肘靜脈給藥,進行腹部增強掃描,掃描范圍從膈頂到胃下緣。參數設計:電壓120kV,層距5mm,層厚5mm,重建層厚1.25mm,層間隔0.8mm。
1.3 觀察指標
統計比較兩組患者診斷符合率、誤診率、漏診率及檢查操作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2.0軟件處理兩組觀察數據,計數資料(診斷符合率、誤診率、漏診率)表示為百分率形式,給予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檢查操作時間)表示為()形式,給予t檢驗,若P<0.05,說明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診斷結果
試驗組患者診斷符合率為95.56%,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誤診率、漏診率分別為0.00%、4.44%,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8.89%、1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示。
2.2 對比兩組患者檢查操作時間
試驗組患者檢查操作時間為(19.36±3.45)min,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的(22.73±3.50)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5999,P=0.0000<0.05)。
3 討論
神經鞘瘤的發病部位主要為軀干、四肢,其中胃神經鞘瘤比較少見,在發病初期,無典型臨床癥狀,且病情進展比較緩慢,檢查中經常被忽視[2]。為此,在臨床中,一定要積極探索有效的診斷方式,以此為患者診治提供可靠參考。
在胃神經鞘瘤多層螺旋CT診斷中,其病灶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胃壁結節型:此病灶主要位于胃體小彎側,密度比較均勻,邊界清晰,通過CT增強掃描顯示腫瘤輕度強化,腫塊密度與軟質相比較低,一般直徑≤5cm[3]。(2)巨塊型:一般腫塊直徑≤15cm,通過CT增強掃描顯示腫塊中部壞死區域呈低密度、無強化狀態,腫塊實質呈輕度均勻強化[4]。(3)胃壁局限增厚型:此腫塊邊界不清晰,管腔狹窄明顯,通過CT增強掃描顯示強化明顯。本文研究顯示,試驗組患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誤診率、漏診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檢查操作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胃神經鞘瘤診斷中,多層螺旋CT的應用價值非常高,與X線診斷比較,其符合率更高,誤診率、漏診率更低,且有效縮短了操作時間,與相關文獻報道[5]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診斷胃神經鞘瘤的臨床價值非常高,具有符合率高、誤診率與漏診率低的特點,且操作時間短,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中應用與推廣的診斷方式。
參考文獻
帥欣艷,郭熙.多層螺旋CT在胃神經鞘瘤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6):180-182.
康陳波.胃神經鞘瘤的多層螺旋CT診斷與臨床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67):117.
陸靖靖,陳自謙.胃神經鞘瘤的多層螺旋CT影像特征及病理對照[J].功能與分子醫學影像學(電子版),2017,6(03):1259-1263.
陳立忠,陳曉黎,徐敬峰.胃神經鞘瘤的多層螺旋CT診斷與鑒別診斷[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5,25(10):1815-1817.
孟志霞.胃神經鞘瘤的多層螺旋CT診斷與臨床治療[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