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新宇
【摘 要】目的:探討多排CT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纖維化準確性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CT檢查和心臟MRI檢查,對兩種方法測量患者的心功能參數、診斷患者的心肌纖維化準確性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兩種方法測量患者的LVM、EF、SV、ESV、EDV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以心臟MR檢查為標準,多排CT檢查診斷患者的心肌纖維化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2.0%(23/25)、100.0%(15/15)、100.0%(23/23)、88.2%(15/17)。結論:多排CT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纖維化準確性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多排CT;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纖維化;準確性診斷
【中圖分類號】R54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1
肥厚型心肌病屬于一種心肌病,在臨床極為常見,達到了1/500左右的發病率,在遺傳性心臟病中較為常見[1]。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診斷中,超聲心動圖檢查是臨床通常采用的方法。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纖維化存在情況進行判斷極為必要和重要[2]。本研究對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比較了多排CT檢查與心臟MR檢查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纖維化準確性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臨床及超聲診斷為肥厚型心肌病,均接受多排CT檢查和心臟MRI檢查;排除標準:將其他原因引發的左心室肥厚等患者排除在外。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40-63歲,平均(51.0±8.6)歲;體質量指數(BMI)23-31kg/m2,平均(27.0±4.6)kg/m2。在伴隨癥狀方面,25例服用過β受體阻滯劑,22例為高血壓,9例有家族史。
1.2 方法
1.2.1 多排CT檢查 應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CT機,運用回顧性心電門控進行動脈期掃描,準直、層厚、轉速、時間分辨力分別為32mm×0.6mm、0.6mm、330ms、83s,系統自動設定螺距,依據患者的胸部體脂分布情況、BMI決定管電壓、管電流,即BMI≥25kg/m2、<25kg/m2時管電壓分別為120kV、100kV,如果胸部具有較厚的肌肉層,則依據臨床經驗將管電流適當加大。應用優維顯作為對比劑,流率、總量分別為5ml/s、80-90ml。運用B26f算法重建動脈期數據,將間隔設定為10%。完成動脈期掃描后7min運用前瞻性心電門控進行延遲期掃描,在R-R間期的75%選擇曝光期相,依據患者的胸部體脂分布情況、BMI決定管電壓,運用B10f重建延遲期掃描數據后向后處理工作站傳輸。
1.2.2 心臟MR檢查 應用Siemens Sonata 1.5T超導型MR儀,依次采集多層面電影序列,然后以2ml/s的流速給予患者靜脈團注0.2mmol/kg對比劑釓噴酸葡銨,10-15min后延遲延遲增強序列掃描。Tru Fisp序列(心臟電影掃描)中TR、TE、層厚、FOV、翻轉角、重建時相分別為40ms、1.1ms、8cm、340mm×420mm、62°、25幀/心動周期,IR TurboFlash序列(延遲增強掃描)中TR、TE、層厚、FOV、翻轉角分別為700ms、1.25ms、8cm、340mm×420mm、45°。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質量(LVM)、射血分數(EF)、每搏輸出量(SV)、收縮末期左心室容積(ESV)、舒張末期左心室容積(EDV)詳細記錄下來。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軟件SPSS20.0分析數據,用()表示兩種方法測量患者的心功能參數等計量資料,用t檢驗組間比較,檢驗標準a=0.05。
2 結果
2.1 兩種方法測量患者的心功能參數比較
兩種方法測量患者的LVM、EF、SV、ESV、EDV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種方法診斷患者的心肌纖維化準確性比較
以心臟MR檢查為標準,多排CT檢查診斷患者的心肌纖維化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2.0%(23/25)、100.0%(15/15)、100.0%(23/23)、88.2%(15/17),具體見表2。
3 討論
在心肌纖維化的檢測中,心臟MRI檢查具有獨特優勢,能夠將心臟形態、心肌灌注等方面的信息提供出來[3]。現階段,心臟多排CT檢查一方面將冠狀動脈成像的優勢保持了下來,另一方面也將延遲增強、心肌灌注等方面的突破獲取了過來,延遲強化成像能夠對梗死心肌面積進行有效評估[4-6]。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種方法測量患者的LVM、EF、SV、ESV、EDV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以心臟MR檢查為標準,多排CT檢查診斷患者的心肌纖維化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2.0%(23/25)、100.0%(15/15)、100.0%(23/23)、88.2%(15/17),說明多排CT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纖維化準確性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貢琪,郭亮,王希明,等.MR測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質量及其回歸分析[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3,29(3):402-406.
閆朝武,趙世華,李華,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臨床特征及肥厚節段分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9):781-785.
胡春峰,徐凱,袁瑩瑩,等.雙源CT 不同重建間隔及層厚評價左心功能[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1(3):206-209.
惠汝太.肥厚型心肌病研究、診斷和治療的機遇與挑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2):101-104.
徐瑞,禮廣森,王亞娟,等.二維斑點追蹤顯像技術評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2,9(10):736-739.
Ho CY,López B,Coelho-Filho OR,et al.Myocardial fibrosis as an early manifestation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N Engl J Med,2010,363(6):55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