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婷 楊晶
【摘 要】為了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使她們畢業后能適應現代化醫院的要求,在臨床護理帶教中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使學生在日后的護理工作中能與患者有效的交流、溝通奠定良好的基礎[1]。
【關鍵詞】人文知識;人際溝通;護生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1
隨著社會飛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日趨現代化,物質極大豐富的同時,心與心的距離越來越遙遠,所以對于我們以后的護理工作的要求相應更高。現在我們的護理實習生將來要挑戰這一要求,可是現在的護理實習生大多數為獨生子女,社會關系簡單,普通人文知識薄弱,加之與社會接觸少,要適應以后的護理工作,改變人際溝通能力方面這一弱項,更是我們現在帶教老師肩上不可缺的責任。
1 人際溝通的重要意義
在社會活動中,人與人之間需要進行交往,人際交往最基本的方式即是運用語言等人類所特有的符號系統和他人進行信息交流、情感溝通,即人際溝通。人際溝通還在人際關系協調中起著重要作用。溝通是人與人相處的橋梁,護士與患者的溝通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必備條件[2]。護生本身在護理工作中就易引起被人的不信任,加之護生社會閱歷的欠缺,許多護理與操作就得不到病人和家屬的配合,臨床實踐的效果就大打折扣,這不但會影響帶教老師、護生與患者之間的關系,甚至于會引發醫療糾紛。
2 人際溝通能力在帶教中的培養
2.1 培養護生健康向上的情感 健康向上的情感能提高人的活動能力和思維能力,消極的情感能抑制人的活動能力,降低人的體力和能力。因此,在臨床帶教中,帶教老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梳理積極正面的良師益友形象,受限,做好和護生的良好溝通,多鼓勵、多肯定,關心其生活和學習,取得護生的尊重和信任;其次,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現護生的困惑和不良情緒,及時與其溝通、談心,幫助其渡過難關[3]。指導護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妥善處理多重角色的關系轉換,做好自我調節,以輕松的心態工作。帶教老師應做好言傳身教,使護生學會換位思考,用愛心、真心、耐心、責任心為患者提供溫馨、優質的護理服務,贏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同時滿足患者被尊重、被關愛的基本心理需求,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真誠幫助與關愛。再次,帶教老師要鼓勵護生在許可的條件下解決患者的實際困難,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創造并抓住機會幫助護生與患者建立良好合作的信任關系,為提供護生的溝通能力創造平臺,從而不斷增加護生的護患溝通機會,提高溝通能力。
2.2 加強人文知識在帶教中的傳授 豐富的人文知識是與人溝通的基礎,所以要求帶教老師不但應具有豐富的護理基本理論、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等方面只是,還要有豐富的人文只是融入在臨床教學中。我們的護生多為理科生,中學階段的分科使她們較少接觸有關人文學科方面的知識,缺乏對現實人生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了解和認識、文學、語言表達能力欠缺。
2.3 情景教學的應用 護士的服務對象使患者,只有很好地與患者進行交流,方能獲得治療護理方面的第一手資料,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所以我們每一次面對患者與患者家屬,無論是在進行健康教育還是要在進行病情交代時,都應帶上我們的護生,讓其旁聽,使我們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技巧,與人產生的親和力,潛移默化地影響護生。
2.4 角色的互換 在臨床實踐工作余,我們可以讓護生分別扮演護士、患者、家屬等角色,要求其用普通話演練角色之間的對話,以改善護生口頭表達能力少的機會,使護生交流不能深入的情況。在進行操作演練時,要求嚴格做到操作前解釋,操作中指導,操作后囑咐,并學會傾聽。提高關心,觸摸等溝通技巧運用在操作中。這種角色的換位,不但可以使護生的語言和交流溝通能力得到鍛煉,得到提高,還能使護生做到換位思考,對有些患者及家屬無理要求能多一些理解,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工作中偶爾遇到的“委屈”。
3 小結
以后新的社會發展形式將給了我們護理工作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要糾正以往只注重操作技能訓練,不重視素質培養的教學方式。提高護理實習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使我們改變以往教學方式之一。無論在學校理論課學習中還是在臨床實習工作中,護理教育工作者都要注重對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提高臨床實習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就業及繼續發展的能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實用性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許愛華,王殿珍.淺談護生臨床實習帶教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1):236.
李曉紅,張偉.高職護生臨床實習集中帶教的體會[J].現代醫藥,2006,22(8):2918.
江蘇省興化市中醫院 朱杰 朱文 沈漢慧;加強中醫臨床帶教管理的幾點體會[N];中國中醫藥報;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