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澤 武詠梅
【摘 要】目的:通過對大同市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情況的日常工作和督導工作中了解的存在的問題,分析對其產生影響的因素,提出相關改進建議和措施。方法:采用現場調查的方法和歷年大疫情網的數據分析,通過歷年對各縣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網絡直報工作的調查和督導工作,找出影響傳染病網絡直報的因素,探討提高法定傳染病監測及報告質量的應對措施。結果:網絡直報工作中在一定時期仍然存在遲報和漏報,沒有解決傳染病網絡直報的目的。結論: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加大保障投入,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能力,用電子病歷系統實現信息化,從而提高網絡直報工作質量。
【關鍵詞】傳染病;網絡直報;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7.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1
1 存在的問題
1.1 行政部門重視不夠
一是經費投入不足,各個縣區均沒有安排專項用于傳染病報告工作的經費。二是督導頻次和力度不夠,一些縣區對年度開展的督導檢查沒有總結通報,對存在問題的醫療機構不進行督促整改,督導檢查工作流于形式,對傳染病報告管理工作沒有起到促進作用。三是待遇偏低,縣級和鄉鎮醫療機構的傳染病報告管理人員大多身兼數職,且其工資待遇、補助普遍偏低,易造成這類人員情緒抵觸,而且更換頻繁,影響傳染病報告質量。
1.2 醫療機構還需要進一步規范
1.2.1 院內門診日志和出入院登記存在缺項,主要體現在身份證件號、人群分類、轉歸情況等。填寫也不規范,字跡潦草,漏填、常以癥狀代替診斷結果,許多患者為了自身健康隱私,就診時提供假名,假的身份證號、假的住址、不詳住址,還有一些患者多次多院就診,一定程度上影響對傳染病疫情信息的分析,增加網絡直報管理和疫情分析的難度,很難溯源.
1.2.2 反饋制度不健全,有些醫療機構缺乏傳染病報告管理流程,檢驗影像部門部門反饋制度不健全,陽性登記缺失,反饋結果未記錄,門診、出入院、檢驗影像和傳染病上報部門之間未形成無縫對接,存在漏報的可能。
1.2.3 培訓不到位。各級醫療機構雖每年都開展培訓,但僅停留在人感染H7N9等新發熱門知識的培訓,臨床醫生對乙肝、丙肝、肺結核、梅毒、其它感染性腹瀉等的報告要求掌握的不夠準確,診斷上存在問題,如在感染性腹瀉的診斷,常以癥狀代替診斷,不能明確是否為感染性,存在很大程度的漏報;在病例分類上,常對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混淆,如在丙肝的診斷中,一些機構將抗-HCV陽性報為確診病例。
1.2.4 電子病歷系統有待于完善 雖然大多數機構還沒有能力實行電子病例系統,但實現電子病例系統是大勢所趨,一些市級機構和有條件的縣級機構已經實現,但在正常運行中有諸多問題,系統中缺乏傳染病的報告管理模塊與流程,多數還不能直接生成傳染病報告卡,不能直接推送,增加網絡直報人員的工作量。
1.3 疾控部門能力需進一步增強
一是經費短缺,大部分疾控無明確的傳染病直報專項經費,網絡升級、設備更新維護的經費得不到保障,設備老化,影響應急情況下傳染病報告卡的瀏覽、審核工作。二是人員不足,配備的專職人員較少,很多縣區疾控中心只有1 人負責疫情報告管理,而且有些人身兼數職,經常出現因其它工作影響延誤審核,形成遲審卡,影響報告質量,已不能適應當前網絡直報的實時監測的需要。三是保障不力,各縣區基本沒有為疫情監測人員提供加班值班補助,也沒有加班或值班后獲得輪休,嚴重影響工作的積極性。
1.4 網絡直報系統和專報系統之間存在的問題
1.4.1 結核病專報管理系統 主要是查重的問題,報告病例中未審核和已審核兩種情況下都能查重,但刪除未審核的報告卡時系統沒有任何顯示,存在漏報的可能,對于列入專報系統的的傳染病種,大疫情報告管理人員不能對重卡進行訂正、修改、刪除,由其是肺結核的利福平耐藥,刪除重卡更是復雜。當地醫療機構收入治療,并進入系統,想要刪除重卡,必須在當地治療機構當事人放棄治療后才能刪除。
1.4.2 艾滋病信息管理系統 年度以前報告過的HIV病例在本年轉為艾滋病患者,大疫情網不報告統計這些病例,此類報告卡由艾滋病專病報告系統管理人員在系統調取信息,其中,發病、診斷、審核日期均是大疫情的信息,只是病名訂正為艾滋病。這些訂正的病例不在大疫情網中統計,兩個系統的發病數、死亡數不一致,造成數據的不嚴謹、不準確性。[4]
2 對策和建議
2.1 加強法制教育,增強責任意識,建立醫護人員上崗前,在崗中的傳染病的診斷標準、網絡直報等知識培訓,提高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傳染病報告工作的重視程度和首診醫生的傳染病報告意識。將傳染病網報工作納入院內醫療工作的考核范圍,通過實行獎懲制度,充分調動此類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責任心。
2.2 保障到位,積極爭取落實傳染病報告管理工作經費。落實疫情監測人員、網報人員加班、值班補助,建立調休、補休等工作制度。
2.3 加大傳染病網絡報告工作的執法力度,組織、協調開展好疾控部門的督導和衛生監督部門的監督工作,對調查中發現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跟蹤督導和監督,落實責任,針對突出問題逐條整改,各醫療衛生機構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
2.4 每年開展不少于兩次的傳染病網絡報告相關業務培訓,不僅要培訓重點關注(H7H9)的傳染病,還要強化培訓常見傳染病(乙肝、丙肝、肺結核、梅毒等)、新發傳染病診斷、報告,使廣大醫務人員和直報人員做到精準掌握。提高傳染病報告卡填寫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提高錄入信息的準確性,從而有效防止錯報、遲報、漏報的發生。
2.5 對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積極推廣電子病歷系統,對已經安裝了電子病例系統的單位加強指導、理順應用程序,進一步完善系統設置,加載傳染病報告管理相關模塊,實現全院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檢驗科陽性結果、影像科陽性檢查報告無縫對接,疫情管理人員有查詢、下載、導出的權限,使得督導查閱病例能篩選到所有登記病例,逐步取消紙質門診日志和出入院登記,減少手工差錯率,讓電子病歷系統更加完善。
2.6 完善大疫情網的和專報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換功能,從技術上保障系統間的數據信息的一致性、準確性,只有通過信息性化的手段,優化傳染病網報工作流程,使得大疫情網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對接,讓電子病例系統直接完成傳染病診斷信息與大疫情網的數據交換,根本解決人員不足和業務工作量大的矛盾。更高效服務于傳染病直報工作。
3 討論
傳染病網絡報告是傳染病防控中的重要環節,及時、高效、準確的網絡報告是疫情信息的重要來源,為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及時了解、掌握法定傳染病的動態,預測流行趨勢,探討流行規律,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防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保障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信息上的保障。傳染病網絡直報工作是一個不斷發展、逐漸完善的過程,只有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問題,充分認識問題,才能改進,使得此項工作更加規范,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張弘、肖朋.現行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疾病監測,2006,21(9)449-450
郭青,張春曦,姬一兵,王麗萍.中國醫療機構傳染病網絡直報管淺理工作現狀調查[J]疾病監測,2010,25(5)410-413
劉鋼 淺析目前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預防醫學論壇,2012,18(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