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紅
【摘 要】目的:對隱匿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DR診斷的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從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衛生院接診的隱匿性肋骨骨折患者中,選取3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R檢查,將DR檢查的標準圖像和骨組織圖像的顯示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DR骨組織圖像的的顯示率為100%,明顯高于標準圖像的顯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DR檢查隱匿性肋骨骨折患者診斷中,骨組織圖像具有較高的顯示率,降低了誤診率或者漏診率,提高了診斷準確率,值得臨床上推廣運用。
【關鍵詞】隱匿性肋骨骨折;DR檢查;診斷效果
【中圖分類號】R5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建筑業和交通事業不斷發展,由于外部沖擊導致的各類損傷發生率越來越高,肋骨骨折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胸部損傷。對于該疾病的診斷,臨床醫師一般是通過X線攝片和患者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判斷,但常規X線胸部攝片會受患者身體解剖結構和骨折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著較高的誤診率或者漏診率,延誤了患者的治療時間。因此,本文對隱匿性肋骨骨折患者采取 DR診斷的效果進行了分析探討,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衛生院進行治療的30例患者予以研究,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在15-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0±3.8)歲。在30例患者中,交通意外損傷11例,受重物砸擊9例,暴力打擊3例,高處墜落7例。所有患者均意識清醒,能夠配合醫生完成檢查,且排除了心臟、肺部疾病患者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30例患者均接受DR檢查。在接受DR檢查過程中,小角度前后斜位片診斷的時候,需指導患者背部靠著檢查床,身體呈直立下傾狀態,并于患側15-20度,身體平穩,照射時需 確保骨折部位在膠片中央且對準中線;而在骨折反向大角度前后斜為片照射時,需指導患者處于直立狀態,且緊緊靠與檢查床,身體矢狀 面傾向于患側70-80度,照射時需保證骨折部位在膠片的中央且對準中線。所有患者的照射成像均采集兩次,選擇其中最佳的投照。每位患者的檢查結果均通過經驗豐富的醫師和影像醫師確診[1]。DR能量剪影原始圖經過計算機處理得出標準圖像和骨組織圖像。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種圖像顯示的肋骨骨折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利用 SPSS16.0對此次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通過卡方檢驗,如果P<0.05,則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0例患者中,通過DR檢查,骨組織圖像顯示率為90.8%,顯著高于標準圖像顯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3 討論
隱匿性肋骨骨折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外傷所導致的胸部損傷,外傷原因主要有暴力擊傷、交通事故等,因為是外傷所致,一般的隱匿性肋骨骨折程度沒有明顯的癥狀,為臨床診斷增加了困難[2]。X線是臨床上對肋骨骨折病情診斷的常規方法,但該種方法檢出率較低,存在著較高的誤診率和漏診率,這主要原因在于隱匿性肋骨骨折的解剖結構比較復雜,而且其周圍有較多器官組織,同時,病程程度較輕微,容易被其他創傷癥狀所掩蓋。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運用,醫療技術也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DR是一種數字化X線影響成像技術,其不僅可以保存照射圖像的功能,而且能夠傳送圖像。目前,DR系統在國內醫院已經逐步得到了普及和運用,同時,獲得了較好的實踐運用效果。DR檢查優勢主要在于:首先,DR將照射影像可形成數字化圖像,從而提高了圖像的分辨率,提高了視覺效果;其次,通過圖像處理技術,能夠將骨骼系統和軟組織等進行結構旋轉和放大,從而便于觀察,更好地對病變結構進行分析,提高了對病情診斷的確診率[3]。其中,DR的骨組織圖像選擇性地去除了軟組織結構影像,從而提升了 圖像的質量和骨折的現實率,故而在DR檢查圖像中,骨組織圖像比標準圖像的骨折顯示率更高。
在本次研究中,對30例均實行了DR檢查,通過該檢查的兩種圖像分析結果對比發現,DR檢查的骨組織圖像顯示率明顯高于標準圖像的顯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對于隱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的診斷中,采取DR檢查,并以其中的骨組織圖像進行相關判斷,有助于降低誤診率和漏診率,為患者盡快治療提供可靠依據,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田其臣.DR應用于隱匿性肋骨骨折的診斷價值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1):57-59.
朱從虎.隱匿性肋骨骨折的DR檢查及診斷價值評定[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07):69-70.
楊漣,張宏,李慧,孫瑾.薄層CT掃描及重建技術在隱匿性肋骨骨折的診斷價值[J].江蘇醫藥,2016,42(23):2638-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