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瀚博 陳玉文
【摘 要】2018年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以下簡稱監察法),其中公辦醫療衛生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被列為監察對象,這對于醫藥領域絕對是一個重磅政策。近年來,醫療衛生行業職務犯罪問題居高不下,特別是部分公立醫院院長、科室主任等醫務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鋌而走險,收受藥品生產企業賄賂,銷售回扣藥品,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如何加強對公立醫院藥品采購環節反腐敗問題的防治,已成為行業內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監察法;藥品采購;反腐敗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1
1 公立醫院藥品采購領域腐敗現狀剖析
在實施國家監察法之前,公立醫院的藥品采購往往缺乏統一的管理,大部分以醫院為個體進行采購。由于缺乏監管,加之利益驅使,藥品生產及經營企業紛紛以“回扣”的形式賄賂各大醫院,從而導致了藥品價格虛高,“以藥養醫”等社會現象的突顯[1]。但是長期以來,這種現象并未得到徹底解決,醫患矛盾時有發生,甚至在藥品的購銷過程中衍生出了賄賂和腐敗等不良現象。
1.1 腐敗案件頻發,涉案人員多為管理人員
2015年7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懺悔與剖析》專欄刊發《醫者之鑒:鏟除靈魂深處的毒瘤——遼寧醫療行業腐敗案件警示錄》,警示錄中揭露了2013年以來,遼寧省查處了遼寧醫學院原黨委書記張立洲、原副院長梁宇恒、羅俊生、附屬第三醫院原院長王志銘,鞍山市中心醫院原黨委書記王旭和沈陽醫學院奉天醫院原院長馮虹等醫療行業腐敗案件,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文章指出,從程序上看,醫療設備采購和藥品采購程序相當嚴格,要層層申報,需經道道關口,然而事實卻往往演變成暗箱操作的“遮陽傘”,通過“明招暗定”的做法很容易使公開招標采購成為形式和過場,致使腐敗案件頻發。
1.2 剖析腐敗根源,監管存在失位
在相關法律出臺之前的初期階段,醫療機構在藥品的采購過程起到了重要的主導作用,一些具備編制招標文件和組織評標能力的醫療機構甚至有權利自行單獨組織招標采購。這一行為使得很多醫藥企業紛紛降低價格,積極投標。購買藥品的患者也從中直接受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醫療機構卻因為低廉的藥品價格而利益受損,因此導致了集體不滿,慢慢演變成了或明或暗的抵制。醫院和醫生們轉而采取另外一種手段來找回失去的利益,即是為患者開處方時傾向于選擇非招標采購的高價藥品?!爸贿x貴的,不選對的”成了當時普遍存在的采購問題。無形之中反而加重了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諸如此類的聲音越來越多,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愈發凸顯[2]。
長期以來,醫院習慣的體制是“以藥養醫”。一些醫藥廠商為了藥品能夠流入醫院,支付給醫生回扣、紅包更是成為不公開的秘密。一些醫藥代表通過普通醫師、科室主任直接聯系到醫院院長級別的管理者,從而達到“藥品流通”的許可。雖然國家通過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試圖遏制腐敗問題,但是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在法律層面上,制度的制定由衛生部牽頭,相關部委共同參與完成制定,制度只針對藥品的招標活動而非采購活動,導致監管容易失位。同時,除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立案調查的涉及腐敗案件外,醫療行業的行業行風由衛計委和地方衛生局監測,沒有立案調查的權力,只有內部通報批評或者建議權。因為屬于行業內本系統問題,往往發現藥品采購過程中的問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以批評教育為主,監管不夠規范、嚴格,從而為腐敗分子提供了溫床。
2 監察法頒布實施,對公立醫院藥品采購環節的影響
2.1 監察法的時代背景與現實意義
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是強化黨和國家自我監督的重大戰略舉措。習總書記在2016年6月至10月先后6次主持召開會議,審議通過《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方案》和《關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倳浽谑糯髨蟾嬷袑Ω母镞M行再動員再部署,要求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通過制定國家監察法實施制度創新,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固化改革成果,監察法就是反腐敗的國家立法。
2.2 監察法與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關聯
監察法明確6類監察對象,其中第四類為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對公立醫院而言,它的監管對象包括醫療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以及部分供銷人員。監察委員會根據管理權限,負責上述公立醫院中行使公職權力人員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犯罪行為進行調查。也就是說,無論是醫院院長、科室主任還是醫師、藥師,未能有效履行公職權力,涉嫌違法違紀的,均將受到從嚴監管。
2.3 監察法對公立醫院藥品采購環節的影響
2017年1月,國家衛計委發布了藥品流通領域“兩票制”的實施方案,擬通過壓縮藥品采購流通環節,降低虛高藥價?!皟善敝啤备母飳⒏淖冞^去藥品從生產廠家到醫療機構層層加價,多次開票的現狀,把多道藥品流通環節壓縮成“兩票”,可節省患者費用和醫?;稹嵤┓桨钢赋?,2018年將在全國全面推開“兩票制”改革。“兩票制”是國家醫療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層面在制度方面對藥品生產、購銷環節的把控。與此同時,監察法的實施將目標又對準了實施公權力的醫務人員,也就是從制度層面、法律層面雙管齊下,無疑給公立醫院藥品采購環節的腐敗問題帶來巨大高壓[3]。
3 監察法實施后,如何在藥品采購環節有效扼制腐敗
2017年11月7日,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草案)》開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草案明確了國家監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規定了監察機關的基本定位、監察范圍、監察權限、監察程序等基本內容。國家監察法將強化黨內監督與國家監督的有機結合,這個制度創新將使得監督范圍更廣、監督力量更集中、監督效果更好。
3.1 加強公立醫院醫療從業者的廉政教育
從頻發的腐敗案件釋放出一種訊號,很多公立醫院的管理人員均是從普通醫生走上領導崗位,在學科領域是專家學者,但是在法律法規、廉潔從政方面又存在著諸多盲點。藥品采購環節,面對醫藥廠商的“糖衣炮彈”,往往經不住誘惑,在“潛規則”面前倒下。監察法明確規定要對公職人員開展廉政教育,這不僅是衛計委以往強調的行風問題,更要在以案明紀、以案說法上下功夫。用身邊人的違紀違法實例時刻提醒哪些身處邊緣的醫院管理人員,用好手中的公職權力,不要拿自己的仕途與自由開玩笑。
3.2 建立廉政風險點防控機制
十八大以來,隨著反腐力度的增強,廉政風險點防控機制已經引入各行各業。作為公立醫院,在藥品采購方面,也應該規范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廉政風險點防控機制。推行藥品陽光采購,嚴格執行藥品集中采購制度,建立與各供應商簽訂廉政合同制度。堅持從醫院臨床業務工作出發,采購所需藥品,把好申請關,堅決不為藥品生產商、經營商登記或統計處方[4]。廉政風險點防控機制,是公立醫院對藥品采購環節的自我檢查、自我約束,也將為各級監察委的加強監督檢查帶來依據與執行標準。
3.3 從嚴查處藥品采購環節的腐敗案件
監察法作為國家立法,既強化監督,也重在嚴查各類違紀違法問題。過去受賄罪立案標準為5000元,行賄罪立案標準通常為10000元,因為醫療行業多為隱形腐敗,問題線索經常內部消化,導致苗頭性問題未能及時曝光,致使一些小貪鑄成大錯。監察法沒有提到明確的立案標準,意味著藥品采購領域但凡舉報線索有完整的證據鏈,就可以向各級監察部門進行舉報。無論數額大小,如果被定性為違反了監察法,都將受到嚴懲。并且,監察部門不受原有衛生醫療行業行風行紀的限制,監察部門單獨出手辦案必將秉承從嚴把控、從嚴查處,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3.4 加快推進采購平臺規范化建設
充分依托現有資源,加大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建立網絡監管平臺,全面推進信息公開。平臺堅持政府主導,確保采購平臺與藥品供應管理信息平臺對接暢通及數據信息的安全可靠。充分調動群眾在過程中的參與與監督作用,加大向民眾普及平臺信息及使用方法的推廣工作。
一個好的制度設計,一個好的法律約束才是讓公立醫院各級管理人員在采購環節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治本之策。加快醫療改革的同時配以監察法的實施,必將對腐敗問題的防控帶來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孫樹華.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制度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02(05):44-45.
于培明,宋麗麗,岳淑梅.我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存在的制度缺陷[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0(04):51-56.
陳為智.地方立法賦予其他組織行政職能的體制與機制[J],政治法學研究,2016(02).
慕博華.廉潔與廉政關系視角下高校紀檢工作的實施路徑簡[J],廉政文化研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