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菊仙
【摘 要】目的:觀察在新生兒護理中運用優質護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選擇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兒100例,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其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管理,比較將兩組護理的結果。結果:觀察組新生兒家長信任、母親參與、知識宣教的滿意例數(47、48、48)明顯高于對照組(31、34、3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價值(P<0.05);另外,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明顯優于對照組(78%),組間差異比較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優質護理管理對新生兒進行護理,能夠提升護理的質量,并且新生兒家長的滿意程度也比較高,應該在臨床中加以推廣。
【關鍵詞】優質護理;新生兒;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新生兒護理的工作在當前的臨床產科護理中比較重要,傳統中對于新生兒的護理較為粗糙和簡單,這不能夠對新生兒的成長起到促進作用,會造成新生兒家長不滿。本次就優質護理管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100例新生兒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孕周為36-40周,平均為(37.9±0.6)周,其中剖宮產26例,順產24例;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孕周為36-41周,平均為(38.3±0.4)周,其中剖宮產30例,順產2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保證新生兒的營養供給,同時向新生兒家長說明相關注意事項。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具體方法為:①協助新生兒更換體位,保持其處于側臥位或平臥位,這樣能夠使新生兒手腳觸碰到物體,提升安全性;②護理人員與新生兒家長或者新生兒進行互動,對新生兒家長進行一定的指導,從而提升新生兒和家人的感情;③護理人員要鼓勵產婦對新生兒給予母乳喂養,并且指導其保證正確的喂養姿勢,根據新生兒的排便情況對喂養時間進行一定的調整;④新生兒在出生后,對其腹部要進行一定按摩,排便完后要及時進行清洗,防止發生感染;⑤新生兒由于自身抵抗力比較弱,因此多發濕疹等疾病。因此要加強對新生兒護理,新生兒患病后要及時的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對病情形成有效控制,并成立家庭病房,使新生兒家長能夠參與到其中去。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新生兒家長的信任程度、母親參與、知識宣教的滿意度和對護理質量的滿意情況進行對比。滿意情況比較主要分為滿意、比較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總體滿意率=(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差異用x?進行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差異用t值進行檢驗。數據對比后得到的P值小于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若P值大于0.05,則統計學意義不成立。
2 結果
2.1 兩組新生兒護理情況
從表1中能夠看出,觀察組家長信任程度、母親參與、知識宣教例數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比較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新生兒家長對護理滿意情況
從表2中能夠看出,觀察組總體滿意度為96%,對照組總體滿意度為78%,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些年來,對于新生兒的護理干預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傳統的護理措施在這種背景下已經明顯落后。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新生兒的護理風險,提升質量,保證新生兒健康成長。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各項家長的信任程度、母親參與、知識宣教的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并且,觀察組新生兒家屬護理的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比較顯著(P<0.05)。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管理在新生兒的護理中效果比較顯著,能夠明顯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和家長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臨床價值較高,應該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嵇志娟,嵇志剛,劉寧等.影響家屬對新生兒優質護理滿意度的相關因素分析[J].重慶醫學,2016,45(5):718-720.
馬敏霞.優質護理應用產房護理中對產婦難產率、新生兒窒息率、產后出血率以及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0):1347-1349.
王娜.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在產科優質護理管理模式中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1):3109-311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