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校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高校二級紀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強化了紀委的監督責任,高校二級紀委面臨著監督意識不強,監督能力不高,監督機制不順等諸多問題。所以,本文認為必須著力提高自身的監督能力:突出監督重點,加強對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決策權監督。注重制度建設,構建監督的長效機制。堅持信息公開,讓行政行為陽光化,透明化。提高紀檢監察干部的作風意識和業務能力。加強廉潔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充分發動群眾,提高群眾的民主監督能力。
關鍵詞 高校 二級紀委 監督能力
作者簡介:廖愛民,四川大學招生就業處,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300
黨的十八大、十九大明確提出要求各級紀委必須切實擔負起監督責任。高校二級紀委作為基層監督機構,處在監督第一線,對同級黨政領導干部和廣大教職工的工作最清楚和了解,能“有效的解決監督力量不足,監督工作不深入,監督視野不寬廣的問題,能進一步完善高校監督機制,增加了監督深度廣度,實現了監督無盲區,科學延伸了紀檢監察工作網絡,為高校紀委更好地履行監督執紀問責奠定了組織基礎” 。高校二級紀委作為高校二級單位的監督責任主體,必將成為主動適應黨風廉政建設新形勢和新要求的有力抓手 ,對于促進高校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高校二級紀委監督存在的問題
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對高校二級紀委的監督責任與能力要求日漸提高,高校二級紀委面臨著不適應形勢發展的狀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監督意識不強。許多高校領導,包括廣大教職工,都普遍認為高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學歷層次高,文化水平高,思想覺悟自然也較高,黨風廉政建設認識水平也比一般群眾強,只要加強廉潔教育,做到潔身自好就行,沒有必要在監督執紀問責方面花太多精力。但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曾對1998-2008年偵辦的高校職務犯罪案件做過統計分析,指出高等教育系統的職務犯罪案件有46件,涉及55人,占整個教育系統85%。55名涉案人員中,大學本科學歷30人,占54.5%;研究生以上學歷9人,占16.4% 。可見,人的法治意識與人的學歷層次、文化修養沒有必然的聯系,如果不對高校各級領導干部監督制約,就必然導致腐敗現象滋生。
第二,監督能力不高。這種現象既源于不熟悉紀檢監察業務的客觀原因,也有工作方式方法老套、傳統,不適應新形勢的主觀原因。受制于人事編制,高校二級紀委通常都不設專職紀檢干部,紀委委員一般都是由二級單位的教職工擔任,這些紀委委員不同于專職的紀檢監察干部,日常工作中承擔著大量的教學、科研或其他管理服務工作,在承擔多重任務的情況下,因精力不濟,不能深入發揮二級紀委的監督責任,影響監督工作的有效落實。另一方面,高校二級紀委業務水平有限,監督工作方式簡單,可能直接導致二級紀委監督工作平日流于形式,缺乏工作預見性和思想敏銳性,往往是出現違紀現象后才手忙腳亂的處理,使紀委監督工作處于“腳痛醫腳、頭痛醫頭”的被動局面,被廉政問題牽著鼻子走,從而加大廉政風險。
第三,監督機制不順。高校二級紀委作為基層的黨內監督機關,是在高校二級黨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而且受到相關部門、單位的各種制約,這種現象使得監督主體受制于監督客體,大都處于附屬地位,缺乏獨立性,同級監督存在不可避免的軟弱現象。同時,高校二級紀委的委員們往往與被監督的黨政領導以及其他干部同屬一個較小的單位中,低頭不見抬頭見,相互熟悉和了解,監督客體與監督主體之間利益鏈條十分密切,那么,二級紀委作為監督主體,就會不同程度存在“不能挑人家刺、揭人家短”的潛意識,直接造成要么發現不了違規違紀現象,要么即使發現了,也會對發現的問題一團和氣,主動放棄監督。
二、提高高校二級紀委監督能力的對策
高校二級紀委監督不力,監督環節缺失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在于二級黨委的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權力得不到有效約束,制度不完善,制度執行力不強造成的。提高高校二級紀委的監督能力,既要從內部考慮提高二級紀委的紀檢干部業務水平,又要跳出內部圈子,從宏觀視野注重從制度建設、民主建設等方面思考提高二級紀委監督能力。
第一,突出監督重點,加強對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決策權監督,特別是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提高高校二級紀委監督能力的對策,就是要抓住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決策權監督這個主要矛盾。重點監督二級單位的領導班子是否堅持“三重一大”的議事制度?黨政聯席會議的議事規則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人事、財務、學科建設等重大決策的工作流程?二級單位的監督體系和制度是否健全等等。若發現決策行為有違規現象,紀委要立即提出質詢和建言,促使二級黨政領導班子決策過程符合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學化的要求。
第二,注重制度建設、構建監督的長效機制。鄧小平同志說過,黨風廉政建設“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好的制度能夠制約不好的人,可以使其無法任意橫行;制度有漏洞,甚至顛倒黑白,成為一個壞的制度,就會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高校二級紀委要在黨委的領導下完善權力運行及其問責機制,構建反腐倡廉“硬”保障。目前,高校的二級學院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各項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二是現有的黨風廉政建設規章制度內容過于籠統,缺乏與之相配套的實施細則,針對性不夠,可操作性不強;三是在執行黨的各項紀律時,錯誤的理解“人性化”內涵,失之于寬、失之于軟,使原本一些好的規章制度由于落不到實處而流于形式。高校二級紀委必須緊密結合二級單位的實際,重視相應的程序規范,明確實施程序和監督責任追究的辦法,使制度切實可行,容易操作。同時,要嚴格監督執紀,做到令行禁止,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嚴肅性。
第三,堅持信息公開,讓行政行為陽光化,透明化。提高監督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高行政行為的透明性。丹尼爾·考夫曼是世界銀行關于政府治理方面的專家學者,他對政府的“透明度”有著深入的研究。他認為,透明度是指及時可靠的經濟、社會和政治信息的流動,能夠被所有利益相關者公平地獲得 。這個定義表明透明性是政府善治的基本要素之一,透明性其實可以界定為“信息的公開性”。所以,在二級單位的各項決策和行政行為的實施中,二級紀委要督促二級單位的行政行為必須堅持公開、透明。公開透明的原則要貫徹始終,比如黨務公開、院務公開,只要不涉及國家秘密,就必須公開二級單位的各個事項。
第四,提高紀檢監察干部的作風意識和業務能力。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履職能力建設是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工程。紀檢監察干部的思想意識、工作能力與業務水平直接決定著高校二級紀委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的落實。首先,按照“打鐵還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的要求,著力解決“燈下黑”問題,高校二級紀委要自覺接受廣大師生員工的監督。其次,高校二級紀委的同志要敢于監督,敢“逗硬”,敢“較真”。高校二級紀委在履行監督責任時,絕不能抱著老好人的思想,礙于同事的情面,不敢真正監督執紀問責,避重就輕,縮手縮腳,失察失究,而必須敢于真抓深抓,動真碰硬,力求監督實效。最后,紀檢干部也要善于監督,提高監督能力的業務水平。那就是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鍛煉,增強責任感;加強業務學習和實踐鍛煉,不斷提升監督能力和執紀水平。
紀委是監督紀律執行的,高校二級紀委要守住黨的紀律這條底線,堅持“抓早抓小”,如果是反映涉及違紀的苗頭性問題,紀委可以及時提醒談話或約談等方式,“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幫助干部教師能及時認識到違紀的后果,防患于未然,防止小問題變成大錯誤 。要扭住“四風”不放,堅決查處單位的“四風”問題。
第五,加強廉潔自律教育,夯實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基礎。對黨員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教育要進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根據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的精神,引導黨員領導干部遵守八項規定,堅決抵制“四風”,幫助和引導領導干部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提高自省、自重、自警、自律的意識,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除了對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崇尚,還要強化黨紀法律教育的約束。在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已經形成的現狀下,完全扭轉是非常困難的,必須還要強化黨紀法律教育,讓其感覺到不能有僥幸心理。如果沒有黨紀法律教育,沒有強制影響,官員可能就沒有畏懼心理。讓官員有所畏懼,這樣才能真正地讓其不敢、不想也不能腐敗。
培育良好的高校監督文化,積極營造高校監督的良好氛圍。高校二級紀委要把監督形成的機制上升到文化層面,把監督所形成的文化培育納入學校整體的意識形態工作中,培育良好的監督文化首先要從干部隊伍開始,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干部以身作則,監督文化也才能順利實施。在反腐敗的透明性方面,國外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積極借鑒,我們要學習國外關于監督方面的優秀文化成果,開展各類喜聞樂見的黨風廉政教育活動,對中國傳統廉政文化要去粗取精,教育和引導高校領導干部和廣大教師建立正確的監督文化心理,樹立廉潔的文化價值取向,使干部習慣于被監督,在有監督的環境下工作,由此形成監督者和被監督者良性互動的監督文化 。
第六,充分發動群眾,提高群眾的民主監督能力。僅僅依靠高校二級紀委的監督,力量是不夠的。二級紀委推動群眾的民主監督十分必要,在推進高校監督整體工作的過程中,強化高校的民主監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建立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分權制度。提高高校二級學院的教授委員會或者學術委員會的地位,凡是涉及到專業技術職務評聘,人才引進,專業設置,學科建設等與學術密切相關的事情,明確規定由高校二級學院的教授委員會或者學術委員會討論決定,黨政聯席會議不能插手和干涉。這樣既能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同時也能從學術權力的角度對高校二級學院的行政權力起到監督與制衡作用 。
同時,高校二級紀委要協助黨委完善以廣大師生為主體的民主監督力量,協助紀委的監督力量的發揮。首先是廣開群眾支持和參與學院建設的渠道。扎實推進黨務公開和院務公開,組織廣大師生員工積極開展民主評議活動。堅持問題導向和民生導向的原則,把廣大師生員工反映最突出、最強烈的問題作為高校二級紀委監督工作的重點,用紀委監督的實際成效來得到廣大師生員工的信任與支持,從而“取信于民”。其次,增強群眾支持和參與的意識。充分發揮雙代會的作用,使廣大教職員工更有效地行使民主權利。最后,完善群眾支持和參與的機制。定期和教職員工舉行座談活動,建立群眾支持和參與反腐敗工作的獎勵機制。
注釋:
李偉.派駐二級紀工委,創新高校紀檢體制——以華東師范大學后勤紀工委為例.上海黨史與黨建.2015(10).54-56.
黃興彪.對地方高校設立二級紀委的思考.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6,5(89).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1.379.
劉飛宇、王叢虎.多維視角下的行政信息公開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67.
柯瑞清.高校紀委履行監督責任的若干思考.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5,3(2).
任祥.高校紀委監督同級黨委的困境與出路.廉政文化研究.2014,4(63).
曹榮、束榮新、丁建生.加強高校二級學院權力監督制度建設的思考.常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