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郊野公園是以生態保育、休閑娛樂為主導功能,在保護生態環境、提升城市游憩功能、增強城市魅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我國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有些地方把郊野公園當作是國家公園的一種,或是位于郊區的城市公園的看法和做法,是一種誤解。郊野公園非等同于一般城市公園,在此基礎上提出適合于郊野公園規劃設計的一系列策略方法。
關鍵詞:郊野公園;生態;設計策略;
1.郊野公園
1.1郊野公園概念
郊野公園譯自“country park”,1968年,英國《鄉村法》(Countryside Act)最早提出,郊野公園是指“位于城市郊區,有良好的自然景觀、郊野植被及田園風貌,并以休閑娛樂為目的的公園”。
1976年,香港《郊野公園條例》明確指出:郊野公園一般系指遠離市中心區的郊野山林綠化帶,開辟公園的目的是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回歸和欣賞大自然廣闊天地和游玩的好去處。
2002年,我國行業標準《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 85-2002)將郊野公園歸屬為其他綠地(包括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郊野公園、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可概括為:對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居民休閑生活、城市景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有直接影響的綠地。
1.2郊野公園類型
郊野公園在國外、香港較早時期己經存在,但沒有進行明確分類,我國內地郊野公園的建設剛剛起步,分類尚無統一的方法和標準,另外由于地域、氣候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郊野公園營造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對郊野公園的分類也各不相同。本文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整理,針對不同的分類依據對郊野公園進行了分類。
根據游憩活動不同,可分為:郊野游憩公園、郊野休閑公園、郊野運動公園、郊野自然公園;根據地表形態不同,可分為:山地型郊野公園、平原型郊野公園;根據景觀特色不同,可分為:森林公園、海岸景觀公園、濕地景觀型、山水景觀型、田園風光景觀型、特殊地質景觀型、綜合景觀型;根據規模等級不同,可分為:特大型郊野公園、大型郊野公園、中型郊野公園、小型郊野公園。
1.3郊野公園功能
(1)控制城市空間擴張
郊野公園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為了防止城市無限制無序的蔓延擴張。由于城市人口,產業規模的擴大和城市職能的多樣化,城市被迫不斷擴張。郊野公園在防止建成區無序擴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生態保護
郊野公園處于城市郊區,生物多樣性高,是生態環境易受影響的區域。郊野公園的建設有利于增強城市的自然生態功能,從而在生態保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景觀美化
郊野公園所擁有的自然景觀也是城市景觀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城市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城市的景觀風貌,因此在郊野公園的建設中應傳承自然和歷史文化,塑造優美的城鄉景觀形象。
(4)休閑游憩
郊野公園要突出郊野的特色,具有野趣、滿足為不同旅游需要、不同偏好的游客的需求。郊野公園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捷,可達性強,適合較長時間的消閑為基礎的遠足活動,是游憩活動的重要載體。
(5)文化
郊野公園含有物質文化的人類聚居地,在這些地帶,郊野公園是社會與文化的直接載體,體現人與地、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反映了當地的社會文化發展狀況記錄地域發展的歷史信息。
(6)科普教育
郊野公園是最佳的自然教育和環境保護教育的場所,公園進口處常設的游客中心以各種形式展示郊野公園的歷史資源,加深了解郊區自然護理的重要性。
2.郊野公園設計策略
2.1生態策略
構筑符合基地自然特征聯系外圍生態格局的生態功能結構;基于基地自然敏感度和功能目標劃分生態保育分區;構建動物棲息地與動物生態廊道;針對干擾的采取相應生態修復措施;依據基地植被現狀和保育分區創造創造不同自然梯度的林地生態環境;改善現狀林相創造近自然本地群落;改善河網布局形成良好的水動力;修復濕地生境改善河道水質。
2.2游憩策略
創造高新穎的郊野游憩體驗改變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挖掘當地人文自然資源尋求有人與場地的情感共鳴;細分不同人群提供多樣化的游憩選擇;針對家庭、社區、同事等不同社會關系策劃獨特的主題游憩活動;顛覆性地整合環境與活動創造另類的游憩體驗;系統全面的提供周邊居民日常戶外游憩活動機會。
2.3交通策略
通過立體交通減少市政道路對公園的分割以形成完整的游憩體驗;道路選線避免對核心保育區的干擾;道路選線充分利用景觀資源形成風景道路;充分利用現狀道路減少工程投資;采用生態設計理念提高道路自身的生態性;多種停車方式應對游人量“潮汐現象”。
2.4景觀策略
依托基地資源特征強化基地濱江森林風貌個性;注重季相變化打造秋景特色;鑒別分區特質打造多樣的景觀風貌體驗;深挖基地資源因地制宜利用現狀塑造景點;注重城市界面處理因勢利導巧用借景。
2.5文化策略
保護歷史文化遺存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注重保護人文資源賴以存在的物質文化環境;順應社會變遷的傳統文化現代演繹。
2.6運營策略
充分考慮運營管理需求的前期設計;多種措施保障游人安全維護公園治安;注重運營中對資源完整性的保護;合理的分期實施與全生命周期管理。
3.總結
營造生態野趣的的郊野公園空間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前提保障,通過結合生態學、植物學、城鄉規劃、旅游管理等相關學科對郊野公園進行理論方面的探究及系統梳理總結,提出適合郊野公園規劃設計的一系列策略,對郊野公園規劃建設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田國爭(1989.04~),男,河南省商丘市,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2014級),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