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英
課改的核心是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更新教育理念,有意識地開展創造性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一、合理使用教材,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記得《學會生存》一書中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認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從發展的眼光看,一個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就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因此,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是當今教師的一個緊要任務。一年級新教材的插圖比較多,在教學中教給孩子觀察插圖的方法顯得格外重要。例如:教零的概念時,我讓學生把幾幅圖連起來觀察,把小貓吃魚的過程看清楚。教分類時,我教學生抓住圖中物體的形狀、顏色等特點進行觀察。新教材的題材豐富多彩,信息呈現形式多種多樣,并具有可選性,問題更具探索性。學生要學會根據問題選擇合適的信息解決問題。首先,要認真看圖,理解圖意并明確問題,思考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哪些條件。這些已知條件有的以小文字形式提示,有的暗含在圖中。找到后,把條件和問題結合起來完整表述,進一步理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與人交流,獲取更多解題策略,擴展思路,并從中擇優。教給學生這些方法,就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戶。
二、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氛圍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只有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才會無壓抑感,才能放開手腳去操作、去學習、去設疑,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一課時,首先,教師出示平行四邊形紙片,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和四個角,進行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學生們,認真觀察,踴躍回答,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這時,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驗證猜想到底對不對,再用尺子、量角器實際量一量,記錄結論。
三、注重學生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動手操作”是兒童非常重要的活動形式。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可以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獲得一定的學習經驗,從而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領會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以此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教師要為學生主動學習創設有效的實踐操作環境
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結合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操作的內容。明確的學習目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對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起著導向的作用。《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一課中,教師先出示圖片,找出生活中含有平行四邊形圖案的物體,揭示出平行四邊形。(用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明白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用提問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認識來源于實踐”,由于本節課是圖形課,教師在讓學生預習時,就用了如:剪一剪、折一折、做一做等方法做平行四邊形,從直觀上得到感知認識。然后,師生共同操作,突破難點,學生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跟老師一起折,教師邊做邊講折法,看折痕是否與底邊重合,展開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邊形性的高,說明與高垂直的邊就是底,學生用筆和三角板畫出高并標上。(在這個環節中,既體現了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使難點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四、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恰當地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學生動手折高、畫高后,教師運用投影儀,把這一過程完整地展示一遍,讓學生系統地接受知識,加強記憶。這樣,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效果特別好。教師精心準備動手操作材料,引導學生真“動手,”讓操作成為學生學習的真正需求。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對于新知的理解,重、難點的強化,舊知的鞏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數學教學中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可以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向學生展開教學情境,提供豐富的感知對象,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五、合理的多樣的評價,提高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以往的評價是重視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聽懂了,本節課講授的知識,學期末的考試成績是多少。在新課教學中評價不只是對上課回答問題的同學表揚,夸獎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面對于哪些學思想作風生,也同樣給予這樣的待遇。
數學評價是實施教學反饋,評估和決策的重要環節。以往的評價更關注的是學生課堂上是否聽懂了,掌握了多少知識,而在新課教學中評價更加多元化,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教師要你有理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有了自由發表個人見解和疑難的機會,他們思維活躍,又存在著認知的差異性,所以大大增加了數學課堂教學的隨機性、偶然性。因此,老師要適時地評價學生,給學生指出前進的方向。這樣,學生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創造性思維得到較全面的開拓。
總之,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遵循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數學規律,使他們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楊寨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