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莉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對人才要求的逐步提高,現代化教育體制對新型課堂外語教學提出新的要求,著重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以及綜合素養,培養國際型交際型人才。鑒于此,教師對工作進行了一定的改進與完善,通過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廣泛性以及趣味性;通過英語交流環境的創設,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英語游戲活動開展,提高學生英語學習主動性,了解英語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代化課堂教學仍舊存在諸多弊端:首先,教學內容以教材資料為主,與學生生活實際嚴重脫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其次,英語教學缺乏合適的語言交流環境,教師多關注與學生應試考試以及詞匯短語等基礎知識的積累,忽視了學生語言表達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生對英文的學習目的并沒有太清楚的了解;除此之外,課堂教學死板枯燥,缺乏趣味性,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易出現走神、開小差的現象,課堂效率低下。
一、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1.化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英文學習主動性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諾曾經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一般而言,學生之所以對課堂學習不感興趣,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學習課程過于復雜,難度較大,學生學習信心不強;其次,學生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脫軌,學生不易理解,接受知識的能力偏弱;除此之外,學生學習主動與否還與課堂教學形式是否得當有關,趣味性與高效性是否有機結合,師生生生互動是否得當,教師教學方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發展能力等。將小學英語生活化,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認識,明白英文學習的重要意義;還有利于將英文學習融入學生日常生活中,通過創設英語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從某種意義上看,英語生活化教學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不斷的知識探索中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2.化復雜為簡單,提高學生英文學習高效性
課本教材之所以讓學生感覺不易,主要源于出題者不論在學識能力,還是專業素養、經歷體驗方面都與學生存在較大鴻溝,導致教材的編排從一定程度上看與學生現有能力嚴重脫軌,學生積極性不高。針對此狀況,我個人認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在編排教材之前,通過做相關的學生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的調研活動,設計出真正適用于學生的知識體系,并充分運用于課堂教學中;與此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應該將課堂教學生活化,通過生活情景的創設、角色扮演的進行以及生活中小游戲的運用,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以及口語表達能力;除此之外,授課之余與學生進行互動溝通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況,方便改進課堂教案,提高課堂效率,使每一位學生真正受益。
二、巧用多媒體,實現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思考
1.通過影視動畫的欣賞,增加對文化的了解
影視動畫作為學生日常娛樂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作為最佳英語學習方式融入課堂教學中去。將英語學習融入影視動畫的欣賞中,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國家文化交流方式的同時,提高英語學習興趣。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英語歌曲的欣賞與模仿,糾正學生英語發音,提高英語發音的準確性。正如愛因斯坦所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易于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比如:在小學英語(譯林版)五年級下冊Unit 8 birthdays中,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有關生日聚會的相關視頻剪輯,幫助學生了解國外生日聚會的亮點,吸引學生對歐美文化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國內外生日聚會、生日禮物,甚至是交往方式進行一定的評價For example,refer to the behaviour of opening gifts immediately to show their respect(比如,通過收到禮物時立刻將其拆開來表示尊重);最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通過視頻的錄制以及英語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的欣賞與模仿,提高英文語音語調,提高英語發音的準確性,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2.通過角色扮演的增設,提高語言應用能力
所謂角色扮演,分為兩部分:一是通過情景模式的自我創設,扮演生活中不同情景中人物,熟悉不同人物的語言表達,將英語學習融入生活情景中,有利于提高英語學習高效性;二是通過對電影人物情節的模仿,學習其英語語音語調,提高英語表達準確性。
總之,巧用多媒體,通過英語視頻音樂的欣賞,了解國外文化交流的同時,學習其語音語調,提高英語發音準確度;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式的創設,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的同時,提高學生英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通過廣泛圖文信息的搜集,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玨.構建融入游戲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2).
[2]陳勤.基于“讓學引思”的小學英語課堂實踐探索[J].英語教師,2016(2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