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
摘要:信息技術的變革對社會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對社會各行業都提供了極為優越的便捷性,降低了溝通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樣,信息技術對于教育行業來說,同樣具有促進效應,它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讓抽象的知識轉換為形象的符號,傳輸到學生的意識形態中,可以讓課堂教學更具有智慧性,本文就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構建方法及案例進行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 智慧課堂 構建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智慧課堂的建設進行了充分的結合,為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比起傳統課堂,智慧課堂更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智慧課堂可以有效的營造“智慧學習”的氛圍,在智慧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得到啟迪,智慧得到開發,學習興趣也可以被有效的調動,最終形成較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智慧課堂教學是由理念、技術和應用三個層面構成,而每一個層面的縱向發展都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包括信息技術的理念、技術和應用,所以智慧課堂的構建必須要在信息環境下才能得以實施。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是推動信息化進程的一個核心研究內容,而課堂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的主戰場,運用信息技術構建智慧課堂,其教育方法能否創新、能否落到實處將直接決定著教育改革的成敗。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的特征
(一)個性協同化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智慧課堂可以充分的照顧到每一名學生的認知發展,促進個性與教育教學內容協同化發展。智慧課堂在理念、技術和應用三個層面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而在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傳播效率要遠高于傳統的知識傳輸方法,它可以充分的實現點對點的知識傳輸,在智慧課堂內可以隨意獲取動態的畫面或視頻,加深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讓學生的個性與知識的協同發展變為可能。
(二)智能跟蹤化
目前大數據技術實現空前絕后發展,因此對于教學方面來說,也得到十分有力的支撐。在智慧課堂教學內,大數據可以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隨時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價與反饋,給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數據,幫助教師隨時了解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工具豐富化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慧化課堂教學集合信息技術的優越性給教師提供了多種現代化輔助性教學工具,除了傳統的多媒體功能之外,信息化教學更注重互動,實現知識點對點的傳輸,借助互聯網等技術,教師可以隨時在需要的時候導入形象性的內容,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二、構建智慧課堂的方法分析
以初中語文《背景》為例,分析構建智慧課堂的方法:
(一)教學目標
1. 掌握“白描”的寫作方法,學會細節描寫
2. 感受“父愛如山”的偉大情感
3. 記憶并背誦全文
(二)教學模式
1. 課堂導入時以“筷子兄弟”的《父親》的高潮剪輯版呈現,并配合膾炙人口的歌曲《父親》,以此為背景音樂,增加學生對于父愛的感動。
2. 借助信息技術設備,進入課堂教學,從《父親》的視頻走入朱自清先生筆下的《父親》,產生縱深感,讓學生腦中出現整體畫面感。播放節奏舒緩的背景音樂,給學生演示朗誦文章第一部分,然后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朗誦方法,集體朗誦接下來的文章。
3. 運用提前制作的PPT開展課堂教學,PPT制作要邏輯清晰,調理,形成系統框架,從作者的視角切入,讓父親的故事框架化,在框架中傳遞情感,品味細節,感受細節描寫的魅力。
4. 再次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誦全文,之后要求學生在剩下的課堂時間內,寫出自己眼中的父親。
(三)在整個教學中要充分的重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充分的運用信息技術的大數據分析,隨時搜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的調整教學節奏,對于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詳細講解,在課堂中第一時間解決學生困惑。
三、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構建意義
(一)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構建智慧課堂可以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信息技術的促進下得到充分的鍛煉,這是由于智慧課堂從理念、技術和應用三個層面都對傳統教學提供了顛覆性的改變,智慧課堂是建立在尊重學生學習的前提下,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試圖借助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教學的多元化。在授課形式上,以啟迪學生思維為主要教育方式,在課堂教學引用的多種豐富有趣的素材就是要通過這些有趣的內容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興趣中引導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思考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
(二)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智慧課堂讓教學充滿趣味性,借助信息技術,智慧課堂打造了一種開放性的教學環境,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課堂教學實現了全方位,開放型的多渠道鏈接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隨時借助信息技術鏈接各種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知識內容,還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豐富、形象的教學素材“有所想,有所感”,在想法和感受中思維得到啟迪,知識得以拓展和延伸。同時,智慧課堂巧妙的借助了大數據的信息處理技術,可以隨時分析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便于教師開展針對性的課堂教學。
四、結語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構建智慧課堂需要做好硬件和軟件相結合的工作,不僅技術設施齊全,教師操作水平普遍較高,還要在理念上有所改變,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啟迪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錢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智慧課堂建設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7,(10).
[2]唐燁偉,龐敬文,鐘紹春,王偉.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構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
[3]劉濤,李翔,田衛輝.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構建方法及案例分析[J].通訊世界,2016,(08).
(作者單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