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佐川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我們提出了小學數學實用性教學的主要建議:一是了解學生,讓教學的素材真正貼近學生,服務學生;二是吃透教材,挖掘生活素材,豐富教學實踐;三是實現學生生活經驗和教師教學經驗的雙向互動。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主要策略
小學數學生活化,顧名思義,就是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從實際生活當中,發現數學問題,通過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發現、學習和解決,來實現小學數學的學習。在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學生不再一味的埋頭于課本,而是融入到多姿多彩的生活當中,通過對生活中一些設計到數學的現象進行發現,并將這些生活現象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最后再通過科學對生活里的數學現象進行解決。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要注意教學策略的選擇和使用,要采用科學的、合理的教學策略,將小學數學榮譽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去,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從生活中了解數學,進而幫助學生透過生活來學習數學,并在對數學進行學習的時候,來對生活進行感悟。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小學生雖然學習的知識相對較少,但是他們掌握的基礎知識足夠解決生活上的一些小問題,例如,購物過程中算賬可以運用到數學知識,小學生在享受知識運用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快樂,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感覺。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興趣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興趣比較廣泛,并且他們的興趣也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學生的心理也比較浮躁,新鮮的事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了解新事物的好奇心,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剛好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將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中,能夠緩解學生的浮躁心理及身心發展之間的矛盾。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同生活相聯系,不僅能夠使書本上的知識具體化,同時還可以適應學生發展的特點,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符合素質教育對現代教學的要求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現代數學教學中強調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親身體驗數學問題,并且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簡單的思考,在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夠促進他們思維能力和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的發展和進步。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尊重數學自身的規律,讓數學與生活相聯系,有利于學生將生活中的經驗應用于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也能夠利用自己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小學數學實用性教學的主要建議
如果把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看作是簡單的數學回歸于生活,或者是看做數學與生活的“1+1”的簡單結合,這些觀點都是片面的,不科學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其本質是科學與生活的融合,是將數學與生活進行深層的交融,是數學與生活的一體化,生活中處處是數學,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在具體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和把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進一步密切小學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突出數學教學的本質特征和最終目標。具體來說,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立足學生,讓教學素材服務于學生,貼近學生生活
如果你自己觀察,你就會發現,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都是數學知識。那為什么有的人能夠發現,有的人卻無法發現呢?那是因為,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有所不同的。你所看到的景象,未必是他所看到的景象。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學生,在生活中能夠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的跡象,而有的學生卻不一定能夠歐發現。即使這些現象對于老師而言,已然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現象了,但在學生眼里,這些現象卻充滿的新奇和意外。為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吝惜時間,要經常的、頻繁的與學生溝通和交流,走進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世界,大體上掌握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把握他們的認知水平,這樣才能保證運用到的生活素材貼近學生生活,不脫離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
(二)立足學生,讓教學素材服務于學生,貼近學生生活
如果你自己觀察,你就會發現,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都是數學知識。那為什么有的人能夠發現,有的人卻無法發現呢?那是因為,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有所不同的。你所看到的景象,未必是他所看到的景象。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學生,在生活中能夠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的跡象,而有的學生卻不一定能夠歐發現。即使這些現象對于老師而言,已然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現象了,但在學生眼里,這些現象卻充滿的新奇和意外。為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吝惜時間,要經常的、頻繁的與學生溝通和交流,走進學生的生活。例如,教學“分米的認識”時,我先出示一份學生日記:今天早晨,我跑步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做到了4米高的凳子上開始認真的聽課。我剛讀完,一些學生就開始笑起來。師:你們笑什么呢?生:怎么會有4米那么高的凳子啊! 師:那改成4厘米呢?生:4厘米不行,太小了!師:看來米和厘米用在這里都不對,怎么辦呢?就需要一個新的長度單位來幫忙。由此引出課題:分米的認識。接著出示一張長1分米長的紙條讓學生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畫一畫”等活動來認識分米、建立對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分米和厘米的關系。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畫一畫”等活動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物體、測量課桌的長度等活動,把生活實際融入教學中來認識分米,使課堂活躍起來。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起1分米的長度觀念,這樣不僅使學生理解知識,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分析以上教學片斷我認為使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活”起來要從這方面做起:將生活融入數學,讓學生體味數學樂趣。實踐表明,通過尋找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實例,有目的地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提煉出來,再將數學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于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的“活力源泉”。
(三)將教材爛熟于心,立足生活,挖掘素材,促進教學實踐的豐富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未來漫長的歲月里,都將從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為此,教師在對自己所使用的教學教材時,不僅要了解和掌握,更要認真鉆研,將教材中的內容充分的、毫無保留的挖掘出來,爛熟于心,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提供有效的教學信息,并發現其中的優點和不足,并將教材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準確的找出生活中有關數學知識的素材,大膽的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并立足于教學目標,從實現教學目標的原則出發,將生活中發現的教學資源與教材中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情況下,把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執行起來,切實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
生活化的教學環境就是教師和學生能夠在其中生活并且影響他們行為的內外部環境,這種環境的創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滿足學生的情緒安全感,激發他們的心理感受,并且誘導學生產生一系列學習行為的場景。例如,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改革課堂教學組織空間結構,從而形成一種互動的格局。此外,還可以通過布置教室環境的方式為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室中的色彩可以選擇冷色調,這樣有利于學生心平氣靜的學習。在教室的后墻上構建獎章區,將優秀學生的作品展示在上面,給其他學生樹立榜樣的同時還能夠激發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立足學生生活經驗,實現與教師教學經驗的有效互動
在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時,教師在選取生活素材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選擇易于小學生理解的、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教師應當立足于小學生普遍具備的認知范圍和生活經驗的范圍,在此范圍之內,積極探索和發現更為豐富的、可用于課堂教學的生活素材,并對這些生活素材進行加工和提煉,將其塑造成為新的教學素材。要立足生活,充分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積極采納和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創造性的數學信息資料,并結合教材進行有效地整合,同時應該開放教育空間,向學校、家庭以外延伸,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通過社會調查、數學實踐活動等,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積累和豐富實踐經驗,實現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得到拓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都能發現數學的身影,數學不僅融于生活,更加服務于生活。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時,要充分挖掘數學知識所蘊含的食用價值,要立足教學,結合生活,積極探索數學的實際意義,并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以此來對小學生合理運用數學知識來使實際問題得以順利解決的能力以及意識進行培養。唯有如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強,陳蓉.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小學,2016,(02).
[2]郭同林.從“生活”到“數學”的飛躍——小學數學“生活課堂”一體化構建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08).
[3]薛瑩.源于生活的創造力-談小學數學生活基礎教學[J].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6,(05).
[4]韋小白.小學數學生活教學理念的滲透與擴展[J].讀與寫,2017,(11).
(作者單位:沈陽市沈北新區馬剛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