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艷萍 李學坤
摘要:縱觀國內各種有產品設計專業的職業院校或者獨立院校都存在培養的學生實際能力問題,人才培養方案做的不錯該有的課程都涵蓋了,但是實際上還是出現了能力水平參差不齊、一個班級有一半及以上的學生畢業因為專業沒學好不想從事本專業相應的工作,學校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等現象,這些問題一直值得我們深思,如何真正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就需要探求新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關鍵詞:“創意設計工坊+大賽”;教學理念;產品設計;“特定”人才
采用“創意設計工坊+大賽”教學理念。以“創意設計工坊”為知識點的教學基地,再通過承接企業小型設計項目和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設計“大賽”來檢驗“創意設計工坊”培養效果,是一條不錯的教學之路,能夠為企業、設計公司、設計事務所等機構單位培養出產品設計專業特定人才。
一、“創意設計工坊+大賽”的創新理念
(一)“創意設計工坊+大賽”的概念
“創意工坊”指的是:通過優化、整合或者篩選創意出的點子、想法、發明、設計等等來與企業一起創造出能夠更好的服務于人有競爭力并且有個性的產品,將參加大賽納入其中,是因為它是一面鏡子,通過大賽讓學生廣泛了解企業的動向、全國各大高校水平等,它能照出自己所在位置等級和能力水平等級,有更好的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效果。
那么將“創意設計工坊+大賽”的概念整個引入到產品實踐教學中意義非常顯著,打破了以往只是課堂授課局面,避免了做的設計學院派尷尬,很好的認識自己,能夠接觸社會市場,真正能設計出與市場接軌,符合市場需求有價值的產品,實現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與未來行業工作崗位無縫對接。
(二)“創意設計工坊+大賽”的操作模式和教學改革
“創意設計工坊”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校內實訓基地,更準確地說它是一個校企聯合體,像一個“校內工廠”,學校專業教師隊伍和企業抱團合作,利用雙方面提供的技術、人員、設備遵循教學規律來進行教學組織和人才的鍛煉,按照市場規律來進行研發、設計活動。
“創意設計工坊+大賽”的教學模式的改變,首先,是教學主體與教學組織的改革,由原來的專業教師授課轉變為院校老師與企業、公司專家共同為授課主體;其次,空間構成上的改變,創意工坊就像包豪斯時期教學工廠,有教學區、生產區和研發區。不單單只是教學教室了;再次,是教學內容上的改革,由以往教師書本教學紙上談兵向真正為市場提供設計實踐教學的轉變;另外,教學功能的變化,直接以承接設計項目為學習平臺,產、學、研融為一體。
二、“創意設計工坊+大賽”教學模式在課程中的應用實踐與成效
2014年以來,南昌大學共青學院設立“設計工坊”,結合《陶瓷產品設計》《家具設計》《家電設計》((photoshop》等產品設計專業課程,聘請南昌邁克爾公司總經理、深圳賽迪弗景運營總監和設計師、德鎮陶瓷藝術家共同完成“理療燈”、“廣汽車燈改造”、“年輕充電寶”和“月明陶瓷”等項目,課程結合項目來驅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動手動腦實踐能力,理論部分在教學區由專業課程教師完成,實踐部分在由聘請的專家在生產工廠區和研發區指導教學,項目部分可以參加大賽,大賽項目也可以作為整體產品設計流程。真正實現構建人才培養真實任務。考評體系采取學生互評、小組互評、教師(院校教師和外聘專家)點評、客戶評價等,讓學生在構思、創意、表達(創意表達、分享設計成果、分享項目經驗和體驗)、團隊互動等等方面得到鍛煉。
正是通過這個多維度多層面的鏈條空間就形成將生產、渠道、資源、服務與人才培養的結合,鏈條的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培養出“特定”的人才,比如,有些同學在調研環節表現出非常優秀的市場前瞻能力和設計嗅覺;有些同學則手繪效果圖表達的極好;有些呢又特別喜歡電腦軟件制圖;又或者有同學對項目的營銷推廣很感興趣等等,用項目和大賽來檢驗教學模式改革尤其是培養“特定”人才的成果這一塊還是很顯著的。四年來,參加了“創意設計工坊+大賽”教學模式培養的學生專業對口率和就業率高,崗位和薪酬滿意率高,就業質量和上升空間也高,在相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擔任設計總監、技術骨干等潛力職務。
三、結語
通過這些案例引發我們思考,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長期來看,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思考:要建立怎樣的保障機制長期更有效的能協調校企利益、師生利益,培養職業“特定”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