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芳
摘要:當前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引導著世界文化向多元化發展。多元而又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舞蹈文化,以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傳播著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我國的舞蹈文化產業起步較晚、發展較慢,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舞蹈文化產業受到“市場經濟”的檢驗,面臨著發展的困境。文章分析了我國舞蹈文化產業的現狀,并對“市場經濟”模式下舞蹈藝術的發展難點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舞蹈文化;產業現狀;人才培養
一、前言
經濟全球化預示著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而多元化的文化融合與碰撞又產生了新的主流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精神面貌和智慧的集中體現,多元又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舞蹈文化,以其特有的藝術表現成為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國舞蹈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在大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舞蹈文化產業是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文化產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專業性強又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舞蹈作品逐漸增多,我國舞蹈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相對于西方先進國家的舞蹈文化產業來說,我國的舞蹈文化產業發展仍然存在著諸多現實問題有待解決,舞蹈文化市場發展稍顯稚嫩。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意識形態。將舞蹈文化置于新文化形態的背景下,如何轉變觀念,在新形勢下謀求中國舞蹈文化產業的發展,是當前我國舞蹈藝術發展面臨的問題。
二、我國舞蹈文化產業的現狀
第一,我國現行舞蹈教育體制缺乏對全能型人才的培養。舞蹈文化產業是一個綜合性的行業,需要的是全能型舞蹈人才,不僅要懂舞蹈技術,還要懂舞蹈文化與管理。而我國現有的舞蹈教育培養模式下,很難培養出這種復合型人才,特別是綜合性能力較強的舞蹈經營管理人才和舞蹈文化包裝人才嚴重短缺。第二,現代舞蹈文化企業制度尚未健全。只有明確產權關系,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民營企業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才能真正地發展舞蹈文化產業。第三,舞蹈文化的融資與投資管理有待加強。中國的舞蹈文化產業面臨著缺乏資金投入、資本流動不足、產品質量不高、市場投放份額較小、利潤回報較少等問題,嚴重影響著舞蹈文化產業的發展。第四,舞蹈藝術產業管理不規范。舞蹈藝術產業社會資金體系不健全,法律規范不完善,管理體制沒有成型,這些原因促使舞蹈演出市場抗沖擊能力較差,這是我國舞蹈藝術產業實際存在的問題。第五,舞蹈文化產業實力偏弱。舞蹈文化產業整體實力不強,規模小、底子薄、缺乏文化內涵,無法與龐大的外來文化資本相抗衡。
三、“市場經濟”模式下舞蹈文化產業的發展難點
舞蹈藝術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舞蹈產業雖然在“計劃經濟”時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當前“市場經濟”模式下,出現了許多發展的困惑與難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專業的藝術舞蹈作為獨立的表演藝術形式,由于觀眾興趣的轉移,有被冷落的現象,這直接影響到舞者及舞蹈創作者的熱情,形成了舞蹈人才流失的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專業性較強的舞蹈晚會將難覓蹤影。第二,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城市興起了“芭蕾熱”,并不斷升溫,致使中國的民族舞蹈受到冷遇。在眾多的舞蹈演出中,中國的民族舞蹈越來越少,而西方舞蹈占據了絕大部分演出份額。在這種情況下,保護和扶持中國的民族舞蹈文化顯得愈發重要。如果舞蹈文化失去了民族特色,中國舞蹈將無從發展,中國文化也將失去重要的組成部分。第三,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多樣化發展,社交舞蹈、體育舞蹈、自娛舞蹈的參與人數增多,這是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然而舞蹈文化如何融于人們的生活中,以滿足人們強烈的自我表現需求,這是舞蹈產業發展需要探索的問題。第四,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發展,原本由國家財政支持的舞蹈藝術團體,由于缺少資金的扶持,在市場的優勝劣汰中紛紛解散,只有少數舞蹈文藝團體還在堅持著。在缺少市場前景的情況下,很難有資金進入舞蹈藝術領域,這是當前“市場經濟”模式下舞蹈藝術發展的主要困境。第五,加快文化市場支持機制建設。文化市場消費規模的擴大,必然要求政府要健全市場監督管理機制,以構建市場支持機制為主體,強化市場監督與管理。這也就決定了今后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就要在加強文化市場支撐機制上苦下功夫,以促進文化市場繁榮為核心,加快市場信用體系構建,通過健全文化市場教育、監督、管理、服務機制創造穩定健康的市場運營環境,促進文化企業積極創新,打造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
四、結語
隨著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在規范文化市場運營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文化企業發展,擴大文化市場需求,提高文化企業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經濟附加值的主要途徑。只有以政府為主體不斷出臺相關的引導政策以及優惠制度,才能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動力,促進文化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知名度,不斷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