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娟
摘要:文化環境不同,其間孕育而出的文化價值觀也不同,中美兩國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彼此的文化價值觀存在諸多差異。本文以跨文化交際的視角對中美婚姻價值觀進行比較,并分析導致其差異的社會與文化因素,以期對培養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有所啟發。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婚姻價值觀;文化
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價值觀不同,對婚姻的價值觀看法也不同。中美兩國所處地理環境有著顯著差異,不同的生存環境對人的性格有一定影響,兩國青年從小接受的文化教育更是不同,這些都會導致中美對待婚姻的態度大不相同。
一、中美婚姻擇偶標準差異
中美兩國男女結婚選擇伴侶都會有一定考慮,或是長相、性格或是經濟條件、教育背景。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長相較好的男女相對更受歡迎。中國男性普遍喜歡年輕漂亮身材姣好的女性,而且年齡一般比自己小。而中國女性傾向于身材高大,最少不能比自己矮的男性,就是現在俗稱的高富帥一類。反觀美國,他們往往從自身出發,尋找的伴侶一般和自己的年齡身材相近。其次是性格和興趣愛好。中國男性不喜歡比自己強勢的女性,他們希望伴侶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美國的男女則希望能和對方有相似的愛好,希望對方浪漫風趣。再者是經濟狀況。中國女方看重男方的經濟條件,偏愛有房有車,事業穩定的成功男士,美國青年雖然也注重經濟情況,不過他們是希望對方有一個穩定的工作維持生活,若無房子,他們依然會結婚,婚后一起奮斗。還有教育背景。中國男性對女性的教育背景沒什么要求,不過一般不希望女方的教育背景比自己高,否則覺得有壓力。女方對男方學歷雖無強制性要求,但條件差不多的兩個人中學歷高的那一個肯定更受歡迎,因為中國人一般認為個人的發展潛力與所受教育背景聯系密切,美國男女對學歷無特別要求。最后是家庭因素。現今中國男女的婚姻自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對象結婚,但父母的認同會影響其選擇,中國人重孝順,希望父母肯定其伴侶。美國人結婚一般很少涉及父母,只要自己喜歡。
二、中美婚姻態度差異
中國受儒家思想影響,奉行仁愛主義,重集體主義,個人利益讓步于集體利益,注重家庭和諧,而中國家庭成員的一言一行都以整個家庭為核心,像個人婚姻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而是一個大家庭的事。而美國重獨立,主張自由,人人平等。中美兩國人思想的差異必然也會導致他們對待婚姻關系的看法不同。
(一)結婚態度上的價值觀差異
中美兩國人民結婚的看法截然不同,中國人注重傳統,講求集體主義,倡導奉獻個人,而在一個家庭里,你就是個人,你的家庭是集體,如果你所在的集體也就是你的家庭不同意你們的婚事,這個時候大多數中國人會選擇犧牲小我以成全這個大家族的和諧。而且,中國人孝順,聽從父母的話,不會忤逆父母,雙方父母的態度影響很大。所以,可以看出中國人結婚并非是簡單的兩個個體的結合,其本質是兩個家庭的相結。而美國人的婚姻價值觀與中國人的可以說是天差地別,美國成立的歷史短暫,比較獨立,他們認為結婚只是自己的選擇,與父母或第三人無多大關聯,父母也不會干涉子女的婚事。
(二)離婚態度上的價值觀差異
眾所周知,美國的離婚率一直高居不下。結婚是因為愛情,若雙方已無愛或是一方出軌,繼續在一起對彼此而言都是折磨,在此情況下,他們會選擇離婚以重尋美妙的愛情生活。若是雙方婚后已有子女,也不會影響他們離婚與否的態度,因為他們骨子里追求的是個人獨立自由,孩子不會成為羈絆,離婚后他們依舊可以關愛孩子,他們認為這不會影響他們對孩子的愛。他們離婚只是因為彼此沒有愛情,離婚后仍是朋友。
相較而言,中國人離婚顧慮頗多。雖然從固步自封到現今變化很大,但是傳統的思想依舊影響著人們。中國是一個重人情講情義的社會,就算雙方出現感情危機,也絕不輕易離婚。他們會給彼此思考的空間,一想到孩子以及多年的感情,多數會繼續維持婚姻關系。中國人結婚久了就算沒有愛情,也有親情,而親情往往比愛情重要,加上父母不希望兒女離婚,認為離婚后就是二婚會對個人的生活以及工作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而且多數人認為后爸后媽不會像親爸親媽一樣對待孩子,而且孩子很難從心理上接受。
三、結語
隨著國際交流日益頻繁,中國和美國的文化交流不斷,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探討中美家庭婚姻價值觀的差異,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體系的差異,更多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行為的差異,避免因跨文化交際導致的沖突,以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促進和加強中美兩國人民之間文化交流與融合,有利于進一步了解美國,進一步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