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丹
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與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生、傳承、和發展始終由其載體——“傳承人”來完成。他們掌握并傳承著古老的民間文化知識和民族技藝的精髓,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的寶庫,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沒有了傳承人,就喪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沒與傳承人堅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態延續,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也就成為了一句空話。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習所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所謂的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由各級人民政府文化部門認定,能熟練掌握某種非遺項目技法,且具有權威代表性或社會大眾公認影響力的非遺項目傳承人。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有著嚴格的標準,同時他們也承擔著法律賦予的更多義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了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標準,具體為:“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指由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批準認定的,承擔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傳承和保護責任,具有公認的代表性、權威性與影響力的傳承人”。
二、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的緊迫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與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生、傳承、和發展始終由其載體——“傳承人”來完成。他們掌握并傳承著古老的民間文化知識和民族技藝的精髓,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的寶庫,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沒有了傳承人,就喪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沒與傳承人堅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態延續,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也就成為了一句空話。
三、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的必要性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要靠傳習所進行,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將擔負起以下功能:在傳習所場館內開展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研究和展演工作,建立傳承機制、大力培訓傳承人,做到后繼有人,為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例如保存、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資料,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益宣傳,開展文化交流等。
(1)傳承人隊伍青黃不接、斷層現象嚴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絕大多數來自廣大的農村地區,這些掌握獨特技藝的傳承人大多數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偏低,而年輕的一代有的迫于生活的壓力不得不外出務工,不能學習傳承祖輩們的傳統技藝;有的則是對于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夠重視,不愿潛心學習和傳承,致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出現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
(2)傳承人培養依然缺乏規范性。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傳承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出臺了一些保護的規章制度,如六盤水市的《六盤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扶持實施方案》和《六盤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所建設實施方案》等。然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方面卻依然較為滯后,目前尚未形成一個系統、規范、可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模式。
四、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的意義
(1)建立物質文化遺產現代傳承模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傳承模式基本上以地緣傳承、親緣傳承和業緣傳承為主要紐帶,而現代化的社會生產、生活組織方式對傳統傳承方式帶來巨大沖擊,通過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體系,建立起有著完整的培訓管理制度、傳承方案、傳承譜系表和項目技藝流程圖的現代傳承模式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可以探索的方式。
(2)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中傳承人以師承的形式培養新的傳承人,新舊傳承人之間通過履行保護與傳承義務,按照培訓管理制度、傳承方案、傳承譜系表和項目技藝流程圖培育新的傳承人群,并且在傳習所中的學習經歷將作為今后新一代傳承人群申報和認定的考察條件。
(3)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可以豐富農村群主文化,如民間文學、民間舞蹈、民間音樂、民間美術、傳統戲劇、傳統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具有地域性、獨特性、共享性、傳承性等特性,對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具有積極的意義。在廣大農村建立起完善的傳習所體系可以極大地豐富農村的群眾文化生活。
(4)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產業可以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手工藝術商品種類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手工藝術商品正在逐步進入旅游產品市場,通過傳習所可以激發手工藝產品生產的創造力、加大對產品的市場包裝與銷售力度,可以為手工藝產業、旅游業的經濟增長點服務。
五、總結
在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實踐中,政府和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機構不僅堅持正確的保護原則和保護理念,而且注重在實踐中摸索規律、積累經驗,初步探索出一些成效顯著的保護方式。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而言,應該實施整體性、綜合性的保護方式,其中活態傳承是核心,活態傳承的核心是傳承人,而以傳承人為核心的傳習所成為必要場所。傳習所的建設成為目前較為有效的保護方式,建設傳習所,體現了我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同時從傳承人自身來說,提高了傳承人的自信心,增加了傳承人的專業性,拔高了傳承人的視野高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2]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
[3]六盤水市非遺中心.六盤水市非遺保護制度建設情況調研.六盤水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2016,04: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