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帥
【摘要】循環經濟是在循環、利用、再生的基z}上發展經濟,循環經濟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充分發展循環經濟,將循環經濟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組成部分,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發展模式,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逐步完善企業發展模式,充分發展循環經濟,從而為更加集約化的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循環經濟 企業發展 對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工業化的不斷進步,我國資源利用速度越來越快,同時,我國資源存量相對有限,近年來,如何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成為了一熱點話題,基于我國資源快速枯竭的嚴峻事實,發展循環經濟己經成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研究意義
對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研究,有利于加快企業發展模式的改變,同時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一個契機,這也可以增加企業的危機感,從而促使企業在競爭中逐步改善自己的生產經營。從理論意義層面,企業循環經濟屬于微觀研究領域,此研究可以進一步豐富循環經濟研究內容。
二、循環經濟內涵
(一)循環經濟含義
對循環經濟的定義,我們可以借鑒朱大建的觀點,循環經濟是針對工業化運動以來高消耗、高排放的線性經濟而言的是一種善待地球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為”自然資源一產品和用品一再生資源,,的閉環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能在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利用,從而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控制在盡可能小的程度。
(二)循環經濟發展原則
“3R原則”是循環經濟活動的行為準則,所謂“3R原則”,即減量化原則、再使用原則和再循環原則。
(三)循環經濟發展的三條技術路徑
從資源利用的技術層面來看,循環經濟的發展主要是從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和無害化生產三條技術路徑來實現。
三、國內外發展現狀
“循環經濟”一詞,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循環經濟的開始可以從本世紀60年代說起,此時循環經濟還處于初始階段,直到本世紀90年代之后,循環經濟才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近年來,循環經濟在技術與理論研究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間,我國也將發展循環經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而對于發展循環經濟來說,企業才是主體,所以說,企業一定要負起發展循環經濟的責任,將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納入企業生產中,從而發展出高效低碳的循環經濟模式。
四、企業循環經濟發展存在問題
(一)企業對循環經濟認識不足
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科學技術、企業文化等方面還處于相對不發達的狀態,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對循環經濟的了解還是不夠,盡管有些企業想去發展,有時也會遇到各種困難,比如技術支持不足,發展經驗缺乏等,目前來看,在國家逐步引導下,這種情況正在逐步好轉,當然,仍采取傳統生產模式的企業還是大量存在。
(二)企業資金投入不足
企業更新固定資產,改變生產模式需要付出非常大的成本,由于我國大部分企業的利潤率并不是很高,所以企業沒有缺乏對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投資熱情,與此同時,我國企業數量眾多,政府對企業的資金支持也不能夠顧及全部,這些原因導致了我國企業主動發展循環經濟的參與度不高。
(三)企業循環利用工作效率低下
循環利用是循環經濟的主要內容,目前我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浪費現象,比如企業公共資源的浪費現象,這里所說的公共資源包括土地、河流等可以共同使用但又不付出成本的資源,這種現象的產生不只是循環利用技術層面出現的問題造成的,更是由于對企業生產經營制度設計不合理造成的,導致企業之間,企業與其他經濟主體之間沒有形成合理有序的制度安排。
五、企業循環經濟發展建議
(一)發展特色循環經濟模式
循環經濟本質上就是通過一種新的生產過程運用更少的資源生產出更多更高品質的產品的模式,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規模,構建適合自己的最高效的生產過程,對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從而實現資源利用的減量化。
(二)政府加強監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規
政府有關監管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強對不遵守規定的企業的監管與懲罰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的立法是指導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行為準則,而法律之下嚴厲的懲罰則可以督促企業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逐步完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三)營造良好的循環經濟發展環境
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對社會企業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使企業管理人員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同時,企業也應該將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理念作為公司的價值觀傳遞給每一位員工,通過不斷地教育使公司形成綠色發展的文化氛圍。
(四)加大科技研發力度
企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相關機構應該增加綠色科技投入,鼓勵社會不斷進行知識創新,加快科技創新,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為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注入新鮮力量。
六、結語
傳統的企業生產經營模式己經不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我們應該在逐步完善法律法規,加大科技投入的基礎上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資源利用減量化、資源化、循環化、用更少的資源生產更高質量的產品,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發展特色循環經濟模式,從而為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可持續發展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黃英娜,張天柱,顏輝武.循環經濟產生和發展的經濟學基礎[J].環境保護,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