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杭杭

【摘要】本文以河南大學為例,采用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對學校垃圾分類處理現狀,學生的參與度與認知度的深入調查,結果發現學生本身分類知識缺乏,學校宣傳工作不足,垃圾桶配置不合理以及缺乏有效的實現機制等問題。但是,通過一系列的改進措施,加之學生對垃圾分類較高的支持度與參與意愿保證了高校推行垃圾分類的長期可行性。
【關鍵詞】校園垃圾 垃圾分類 分類垃圾桶 參與度
一、引言
在全國同步推行垃圾分類,實施難度大且效率底下,因此在高校推行垃圾分類回收工作十分必要。高校作為學生聚集區,管理方便,人口密度大,垃圾量多,對于推行垃圾分類具有先天優勢。同時,高等學校學生文化素質較高,環保觀念以及社會責任感強烈,接受新生事物快,是推行垃圾分類的不二之選。通過在高等學校推行垃圾分類,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環保意識,改善校園環境,還有利于以點帶面,帶動社會各界參與其中,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二、河南大學垃圾處理現狀分析
該問卷針對大學生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分類方式與對于高校推行垃圾分類的態度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通過對統計結果的研究發現,大部分接受過高等教育大學在校生對垃圾分類持支持態度,但因為一些客觀和主觀因素無法順利實行,其中客觀因素包括學校分類設施不完善以及社會風氣所致,主觀因素包括學生主觀能動性差,對垃圾分類知識知之甚少。這就啟示我們高校垃圾分類工作難以推行不僅僅是終端垃圾投放者的個人習慣和道德修養問題,更是垃圾處理的各環節部門應該重視并配給充分的配套設施和制定科學有效的垃圾分類機制的問題。
(一)高校中主要存在的垃圾種類
由圖一可以看出高校垃圾組成成分主要包括紙張,塑料垃圾,玻璃制品,果皮,電子垃圾和其他。其中紙張,塑料垃圾和果皮占比最高,分別是82.5%,77.5%和67.5%。這就說明學校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可回收垃圾,而混合投放的方式造成了大量可回收資源的浪費,因此,在高校推行垃圾分類投放計劃勢在必行。
(二)垃圾分類認知度分析
數據顯示,調查群體中有高達70%的學生對可回收垃圾分類不清楚,而關注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的學生僅占5%,多數同學表示學校應該在校園內用垃圾分類知識科普的方式進行宣傳。這表明學生本身對垃圾分類工作的關注性不高,主要原因包括嫌麻煩,不支持和支持,但很難堅持,這就促使我們積極尋求簡便有效的分類方式,引入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激勵機制等方法。
(三)學生垃圾分類意愿調查
對于校園垃圾分類的推行,大部分學生表示支持并愿意參加,其中62.5%的同學認為應該多舉辦相關活動,并全面提高垃圾分類意識,形成良好風氣。對于分類垃圾桶的擺放,學生建議集中在宿舍區,食堂和綜合樓,因為這些地方人流量大,垃圾成分集中,可回收垃圾回收率較高。但是由于相關配套設施和措施的不完善使得一部分同學表示垃圾分類工作難推,抱著無所謂和不支持的態度。
三、高校推行垃圾分類面臨的問題及相應解決方案
(一)學生垃圾分類意識薄弱
本次針對河南大學學生垃圾分類情況的調查表明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十分缺乏垃圾分類意識。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思想道德和知識儲備本應相當完善,而現狀卻是做不到垃圾的正確投放,相形于日本小學的環保教育,中國大學生的垃圾分類意識亟待提高。建議引入激勵機制,例如以宿舍為單位的垃圾分類處理評優評先活動,使之成為一項長期堅持的習慣。
(二)學校垃圾分類宣傳工作不足
調查顯示在大學接受過垃圾分類知識教育的學生不足6%,這就說明在大學校園內進行的形形色色的公益活動中,關注垃圾分類問題的活動寥寥無幾,學校和學生組織在工作中疏忽了垃圾分類知識教育,這也部分導致了學生垃圾分類知識的匱乏。因此,學校和學生組織應當加強宣傳,建立長足有效的宣傳機制。學校可以組織相關的知識競賽,鼓勵學生了解垃圾分類知識,還可以舉辦講座,設立環境保護周等。
(三)分類垃圾桶設置不合理
校園內不同區域的垃圾種類和數量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因此應合理配置垃圾桶。例如,在食堂附近,學生人流量大,垃圾主要以餐巾紙,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不可回收垃圾和剩飯剩菜等廚余垃圾為主,可多放置此類垃圾桶;在學生宿舍附近,垃圾成分復雜且量大,可設置組合垃圾桶,將垃圾細分為紙張,塑料,果皮和其他;籃球場是大多數同學運動的場所,但是這里道路兩側的垃圾桶數量明顯過少,每當早晨經過籃球場附近就會發現垃圾滿溢,其中主要是早餐的餐后垃圾,這就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學校需對相應的垃圾桶數量和種類根據不同區域特征做出調整,提高垃圾分類回收率。
四、結語
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通過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不僅可以解決垃圾對環境的污染,節約土地資源,改善人們生活環境,而且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是新時代可持續發展觀的有效實現途徑,為子孫后代創造美好環境謀福利。同時,提高了公民的環保意識,以點帶面,有助于在全社會推行垃圾分類風尚,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參考文獻:
[1]李旭輝,郭瑞超.高校校園垃圾分類回收可行性分析——以河南大學為例[J].專題研究,2016,(04).
[2]徐志高,尹忠芹,汪佳其,尹佳其,高金芳.三峽大學校園垃圾分類回收現狀及回收機制的建立探討[J].環境與安全,2011,(10).
[3]宋靖,陳錦龍,張靜,管超,張天麗,楊曉君.高校校園垃圾回收利用的調查分析[J].東中部經驗,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