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要】當前,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面臨困境,以“技能本位”為培養目標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加強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是高職院校改革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和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高職教育要積極打造以工匠精神為特色的育人體系,著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本文對“工匠精神”的內涵進行了解讀,闡述高職院校應整合各種教育資源,采用多種教育途徑和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探討了用“工匠精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具體措施,通過構建基于“工匠精神”傳播的校園“匠心文化”。
【關鍵詞】高職教育 工匠精神 高端技能型人才 措施
隨著電視連續劇《大國工匠》的熱播以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一度成為媒體和社會熱議的話題,中國制造業需要大量生產高品質產品的企業,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千千萬萬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時代呼喚工匠精神的回歸,當前弘揚和傳承工匠精神具有重大現實意義,高職院校要積極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要承擔起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為社會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重任,深刻查找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打造以工匠精神為特色的育人體系,著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解讀
(一)“工匠精神”的由來
“工匠精神”最早由聶圣哲先生提出。聶圣哲先生認為,“工匠精神”要求工匠用一生的追求把一個領域的手藝做到極致。工匠對他們專注領域的全身心投入、追求完美與極致負責所衍生出的精神即為“工匠精神”。2016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肮そ尘瘛钡谝淮伪粚懭胝ぷ鲌蟾妫恳恍拢惿鐣洕l展和科技進步都離不開工匠和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內涵
態度上至善盡美。在工作中,工匠們以極其認真負責的態度來對自己的產品,力爭把產品質量從99%提高到99.99%。行為上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既是一種態度,也是工匠對事業的熱愛與敬重。思維上敢于創新。“工匠精神”也意味著用創新的思維和方法去解決現實問題。概括起來,“工匠精神”就是態度上傾向完美的服務精神、行為上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思維上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
二、高職會計專業教育中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高職院校辦學理念上存在重技輕人的價值取向
有些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上存在重技輕人的價值取向,在頂層教育教學制度設計中,更多關注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專業技術技能的培訓,而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未能給予足夠重視,也忽視了對教師職業素養的更高要求,輕視了對學生工匠精神的熏陶和培育。
(二)高職教師缺乏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
相當部分高職教師從學校到學校,缺少系統的專業實操歷練和示范能力的訓練,加之有些教師缺乏對職業敬畏、不斷創新的精神理念,滿足于現狀,教學敷衍,缺乏對教學法深入研究的熱情,講授專業理論課尚可,上實訓課力不從心,身體力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育人示范效應大打折扣。
(三)校園亞文化影響
長期以來,受60分萬歲的校園亞文化影響,許多高職學生對課程考試無所謂、不重視,缺乏敢為人先、永創佳績的精神,只滿足于考試成績及格、合格;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有相當部分學生缺乏精益求精、刻苦鉆研的勁頭,上課被動聽講,課后作業敷衍了事、抄襲現象普遍;在實驗、實訓等實操課程的學習中,相當數量學生存在追求“速成”的浮躁心理,投機取巧,功利心切,急于求成,馬虎了事,淺學輒止,缺乏追求卓越品質的思想意識,只滿足于數據過得去,實操技能略知皮毛。
三、培養高職會計學學生工匠精神的對策
(1)高職會計學學生教育應落實“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根本任務,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將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作為當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文化引領,積極打造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質和亮點,推動院校改革創新發展??v觀當今世界,德國、日本等制造業強國的職業教育,高度重視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對卓越產品品質追求的大力推崇,才使得其成為職業教育強國,才使得其擁有大批世界頂尖級的技術技能人才,才使得其產品具有其他國家無以倫比的競爭優勢。對于高職院校來講,外在環境氛圍固然重要,自身素質的提高,必然要求培養方式也要作相應改變,現代工匠的培育是其培養目標的重中之重。
(2)將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作為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標桿,增強教育教學工作的人文性、價值性和思想性,推進高職院校職業教育改革深入開展。以現代工匠的培育引領高職教育教學工作,使其人文性、價值性和思想性彰顯出工匠精神,才能構建完善高職育人工作體系。當下的德國、日本等制造業強國,國民職業素養之高舉世矚目,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他們認識到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因此把傳承“工匠精神”作為職業教育培養體系的重點,正是由于他們的職業教育與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完美融合,才培育造就了大量國際一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3)充分利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平臺。高職院校是現代學徒制的基本力量,與企業共同強化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和理解。首先,學校通過思政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對“工匠精神”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其次,學校通過組織實施“工匠精神”實踐教育活動,真正讓學生做到知、情、意、行全身心投入,將“工匠精神”外化為學生的言行舉止,內化為學生職業精神內核。再次,充分發揮企業作為人才培養主體的作用,使合作企業成為學生教學和訓練的主要場所、教師雙師素質鍛造和科研的平臺、校企合作和生產服務的基地,成為教師在應用研發方面進行社會服務的重要窗口。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工匠精神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但是,其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多方面的統籌規劃和協調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加強和提升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會計專業畢業生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并適應日益發展的會計工作需要,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和重視,才能夠在未來會計入才的激烈競爭中顯現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