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摘 要]小學中段學生處于學習能力和情感認識快速發展的時期,他們對于自身的情緒和情感有了獨特的認識,思維能力處在形成期,學習也開始由被動性走向主動性,這個階段是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情感能力以及良好讀寫習慣的關鍵期,而且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寫作和表述能力,就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我們要善于把握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以讀促寫, 以寫促讀,讀寫有效結合,相互促進,從而搞好小學語文中段教學。
[關鍵詞]小學中段;語文教學;以讀促寫
新課程對于小學中段學生讀寫培養的目標是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文章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能夠根據生活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培養寫作、課外閱讀習慣等。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是指在教學中讀寫結合,運用“讀”與“寫”的相互遷移和同步發展的規律,在完成各自相對獨立的教學任務的同時,以“讀”來促進“寫”,通過“寫”反過來促進“讀”。所以,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不僅僅是形式和內容上的結合,還是情感和方法上的融合,通過閱讀喚起學生情感上經歷的相似性,讓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得到熏陶,從而實現語文素質的有效提升。
一、仿寫是以讀促寫的基本形式
仿寫是讀寫結合的基本形式,基于學生模仿的心理能夠讓讀和寫結合起來,而且模仿是學生最容易完成的學習策略,這種方法能夠起到以讀促寫的良好成效。可以先從形式上的仿寫入手,還可以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深受啟發以另一種新的形式寫出與文章內容相關的作品。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選擇經典的例子作為學生模仿的范本,幫助學生實現從模仿到創新的提升。
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把文章的內容改寫成對話劇本的形式,是讓學生在原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在對話的補充中加上學生對文章人物個性的理解,從而實現以讀促寫,不僅增強了讀寫結合的趣味性,還加深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讓小學生零碎的思想找到了表達的外形通道。
二、續寫是以讀促寫的訓練形式
續寫又稱結尾續白,是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以讀促寫的訓練形式,是指學生在基于原文理解的層次上進行合理的想象和拓展,是對文章內容的延續,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通過教師設置的語言訓練,讓學生通過閱讀完成寫作訓練的目的,并加深了對文中人物塑造和情感的理解,使學生的讀寫結合得到更深層次的融合。學生在寫話的訓練中體會到閱讀文章不僅僅是獲取語文知識,還能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提升精神境界。
三、創新評價,以寫促讀
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都有著提升學生發現美、創造美、欣賞美的情感層面的教育要求。而正是因為教育中有這樣的教育指向,才使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一個特點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因為教育具備評價功能,教師就可以通過閱讀評價和寫作評價來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并利用這一項功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全面看待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寫作內容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規范性,不再是“想起哪一點就寫哪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復推敲自己的作品,通過反復地讀來感受其中哪一個部分的內容稍有欠缺,哪一個部分的內容過多贅余。當學生通過自主地批判找到了問題的時候,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改正,而在改正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查閱大量的閱讀資料,從而啟發自己的靈感,或者自己想到應當怎樣寫,或者對比較優秀的閱讀材料進行仿寫和摘抄。通過這樣的評價手段,學生可以比較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和寫作,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效率有很大幫助。
比如在進行“友誼”這一部分的寫作訓練的時候,很多學生都舉了自己身邊的例子。但我們都知道,小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事情又大同小異,這就導致文章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與此同時,因為小學生的文辭尚不豐富,就使整篇文章沒有什么“記憶點”。這個時候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講一些古時候的友誼故事來深化主題。學生就會針對這一主題進行閱讀材料的攝取,有意識地將雜亂的、豐富的閱讀材料進行分類,于是就能夠找到“高山流水遇知音”和“負荊請罪”的故事。通過寫作的形式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絕佳創新教育方法。
四、以寫為主,讀寫融合
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都是基于基本的語言文字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綜合能力的輸出,因此教師在進行能力提升和創新教學的時候,大量的練習和潤筆肯定是最為重要的提升方法,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比如說,寫作中最常用到的比喻句的修辭方法。很多學生基礎就沒有掌握好,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比喻句,那怎么可能將文章寫得繪聲繪色呢?教師要引導學生寫,然后在寫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對每個學生都予以關注,力求促進學生的自主提升。對于那些不會靈活使用比喻句的學生,教師應當挑選課文內容進行示范點撥,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比喻句。最開始的時候肯定比較困難,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在寫文章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想到可不可以用一個比喻句來進行說明,從而能使文章的精彩程度大幅上升?也正因為教師有這樣的要求,學生在進行閱讀材料攝入的時候,會有意識地將比喻句進行反復研讀和摘錄,從而自然地運用到寫作中去。
除此之外,教師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的文筆有所進步,更是要讓學生學習不同作者的思想。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人的思維創新點和寫作靈感點都是不一樣的,讓學生將閱讀學習與寫作學習相結合就是為了感受不同作者的不同思維方式,從而激發學用文字表達自我情感的時候,能夠寫出有新意的情感、有意思的事件。這也是素質教育力求達到的創新點。
總之,小學語文學科雖然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始終,然而語言文字學科的難度也是有目共睹,需要長久的積累和不斷的引導挖掘,尤其是涉及小學的閱讀和寫作教學,更是要具備相當高的語言文字水平才能達到我們平常所說的“開竅”的程度。因此每位語文教師都應當心平氣和地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淺顯到深入的教學流程對學生進行引導。小學中段要加強句式結構和文字詞語的配搭,到了高年級才進行語段和語篇的結合,只有這樣循序漸進才能取得期待中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沈金英.小學中學段習作教學中以寫促讀的策略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2012(1).
[2]馮麗萍.語文以寫促讀的教學研究:結課后練筆習題深化學生閱讀[J].作文成功之路,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