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精杰
【摘 要】本文論述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能提高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出班主任要學會傾聽技術,掌握理解、尊重、共情等心理咨詢的技巧和方法,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機,掌握每個學生的氣質類型,學會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和利用班會活動課形式開展功能性心理團體輔導,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潛能,幫助學生揚長避短,培養樂觀自信的個性品質,高效解決班級普遍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心理學知識和技能 班主任 工作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3B-0081-02
互聯網時代,學生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面對學生的心理問題,一些班主任束手無策,也不懂得鑒別,只依靠學校心理老師解決問題,這往往使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地發現和解決,從而導致學生心理問題更加嚴重,甚至出現病態心理,影響了整個班集體的管理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班主任除了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外,更應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能,學會準確洞察學生內心世界,把握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及時梳導和化解學生的心理困惑。本文探索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能提高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傾聽技術是心理咨詢中技術中最基本的技術,傾聽是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是班主任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傾聽不僅可使班主任了解和獲得更多的情況,更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信任,從而找到宣泄煩惱的出口。傾聽不僅僅用耳朵去聽,更重要的是設身處地用心去感受,既要聽懂學生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東西,同時學會細心地觀察學生語調語速的變化及肢體語言的變化,包括動作、姿勢、表情等微小變化,善于傾聽,表現在不僅只是聽,同時要適當地反應,反應是為了向學生傳達老師的積極態度,表示“我”在認真地聽,鼓勵他繼續述說。傾聽過程中班主任對學生所說的內容不能表現出價值判斷,如氣憤、厭惡、奇怪等神態,而是應當給予無條件的尊重和接納,亦可適當表示理解,如:“我理解你為什么那么生氣了!要是我也會這樣的!”掌握傾聽技術可以大大提高班主任對事件的了解,確切地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從而更加有效地、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雙方能互相理解、互相欣賞,共同面對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例如,學生小李有次把作文寫離題了,班主任想借此機會教育全班同學,把他的作文在全班同學面前念了出來,使他的自尊心大受傷害,從此很討厭班主任,聽不下班主任的課,導致該科成績急劇下降,同時帶動其他科目一齊下降,名次從班上前五名下降到了第四十名,這是典型的關系型厭學。如果班主任懂得獲得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她就不會采取這種傷害學生自尊的做法,如果班主任學會理解和共情,當錯誤出現,發現問題后,她就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為什么學生出現這樣的情緒,情緒的背后發生了什么?會從另一個角度去探索理解學生,及時發現傷害了孩子,采取方法補救,而不會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和威脅。可見,學生成績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與師生關系的和諧有很大的聯系,班主任只有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種關系型的厭學往往與老師不了解心理學有關,因此,明白這個道理,班主任應學會用一些心理咨詢的方法,比如理解、尊重、共情,學會從學生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尊重他們,理解他們,感受他們的情緒,從而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動機是一個人最大的內在驅動力,就像一個機器發動機一樣,沒有了發動機機器就運轉不了。學習動機是存在于學生思想深處的價值驅動,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不竭動力,當學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就是他的潛能真正爆發出來的時候。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內心需要,可以采取開展目標引導、感恩教育、興趣培養等多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當學生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學會感恩父母,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時,學生就會主動學習,化厭學為樂學,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樣,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將會得心應手。
氣質是人的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是天生的,沒有好壞之分。而性格則是后天逐漸形成和發展的,具有可塑性,因此,建議班主任從入學開始,首先做一次氣質測量,了解學生人格深層次的氣質類型,不只看表面現象。氣質一般分為四類: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膽汁質和多血質是外向型的、抑郁質和黏液質是內向型的,班主任可以利用氣質互補的方法搭配安排座位,外向型和內向型的氣質相搭配,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性格取長補短,互相影響,又不至于因多血質扎堆出現活潑過度難以控制,也不至于出現內向性格扎堆出現死氣沉沉的現象。四種氣質各有特點,多血質的人靈活,思維敏捷,毅力不足,應多培養持久性;膽汁質的同學大膽講義氣,責任心強,但缺乏耐性;黏液質較平和忍讓,毅力較強;抑郁質的學生遇事比較不容易過去,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內心可能痛苦掙扎,班主任對這種類型同學多關心多觀察,及時開導。班主任應熟悉每個學生的氣質類型,管理中應尊重學生個性,靈活應對,揚長避短。
心理暗示也叫羅森塔爾效應。1968 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命名為“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后將測試結果發給學校老師,并對老師說:這些學生是你們學校將來有發展前途的學生。半年后,羅森塔爾再次來學校調查,卻驚人地發現,這幾十名的學生的成績都有了明顯提高。而實際上,這幾十名學生的名字只是他從答卷中隨機抽取,和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這些學生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呢?因為他們通過老師的暗示獲得了這樣的信息:我是與眾不同的,我是很有前途的,從而更加自信,更加用功,無形中也實現了這一預言。這個實驗說明,班主任只要善于從每個學生的身上發現微小的積極的變化,并對此進行積極的強化暗示,激發他內在的信心和動力,每個人都會有顯著的進步。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本性本來就是積極向上的,就像一粒會發芽的種子,只要我們給予足夠的陽光、水分和溫度,他就會努力生長,迸發勃勃生機,展現他獨有的人生價值。
團體心理輔導是通過活動的形式,通過團體內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使每個團體成員在活動過程中觀察、學習、體驗,從而達到調整改善人際關系、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改變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達到心理與行為上的適應與發展的助人過程。
在進行心理團體輔導前,班主任應該對班級學生進行測試或調查,統計并總結出班級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團體輔導課,利用班會課時間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讓學生在活動和游戲中體驗、感悟、成長。比如針對新生入學不適應高中生活,開展新生的入學適應輔導;針對部分學生不夠自信,開展團體自信心團體輔導;針對人際關系不和諧,開展人際關系輔導;針對班級凝聚力不夠,同學之間不團結、協作性差,班主任了解情況后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團體合作的游戲,讓學生體驗合作的快樂,并在游戲中學會合作雙贏。在進行心理團體輔導時,要耐心聽取學生的發言,并給予肯定和積極的引導,使學生通過積極思考、自我感悟和體會,逐漸改變原有的不正確觀念或想法。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班主任快速解決一些班內出現普遍性問題,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總之,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健全的人格和豐富的心理學知識,班主任若能學會運用這些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能,就能夠很快融入學生,使學生感到班主任既是良師亦是益友,以最快的速度打開學生心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潛能,讓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
[1]郭永玉.人格心理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2]胡朝兵.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設計與操作[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