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學強
【摘 要】本文闡述新課標高考生物備考第二輪復習的方法,一注意生物高考題型的一題多變,二注意生物知識點的聯系,三注意圖象圖表題的內涵分析,四注意生物知識的發生過程,五注意生物實驗題的專題復習和整理,合理有效地利用好第二輪復習的有限時間,指導考生更好、更合理地展開針對性復習,更有效地提高生物二輪復習的效率。
【關鍵詞】新課標 高考生物 第二輪復習 五注意 知識網絡 知識框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3B-0159-02
高考備考的第一輪復習是打基礎,第二輪復習則是針對性鞏固提高,第二輪復習讓高考備考進入白熱化,許多考生因此感到焦慮煩躁:還有很多的東西沒有掌握好,顧東顧不了西,不知道從何做起。第二輪復習要抓綱務本,要明確第二輪復習的目標、任務,活化基礎。經過多年探索,筆者認為,第二輪復習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在第二輪復習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進行思維能力訓練。在解題中適時引導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對一個題目進行多角度思考、總結,舉一反三,就可做到觸類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當面臨一年的高考題時,筆者總覺得有一些題似曾相識,如 2013 年上海題 40(1):
圖 1 是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示意圖,圖中“→ ”表示碳的流動方向。請回答:
①寫出圖中含三個營養級的食物鏈(用字母表示)
②在物質循環過程中,同時伴隨著 。若生產者重 5000 kg,按能量最大傳遞效率計算,位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可增重 kg。
③據測定,生產者在黑暗中每小時釋放出 44 kg 的 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每小時釋放出 32 mg 的 O2,則生產者每小時實際產生的 O2 是量為 mg 。
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圖文信息處理能力,與這道題相似的題目在同年的廣東高考試題中也出現,而且在許多復習資料中都有出現,高考題只是稍作變形而已。因此,第二輪復習在編題時不要重復過多舊題,而在舊題基礎上加以變形,或在指導學生解題時進行一題多變,以訓練學生靈活多變的思維。要注意,無論專題訓練還是綜合訓練,都必須目的明確,落到實處,切忌貪多求全,題海戰術,疲于奔命。
常見題目的變形有如下幾種方法:①重組、分解或綜合型;②變換試題情境,在新情境中活用新的生物科技成果;③變換坐標曲線或表格;④變更題問形式,等等。我們要指導學生,抓住突破點,靈活變通,以不變應萬變。
無論是基礎題還是創新題,都萬變不離其宗,高考題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我們必須以課本為準,夯實基礎,緊抓考綱,仔細分析、整理高考真題、仿真題和模擬試題,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構建知識網絡框架,提高第二輪復習效率。要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進行總結、綜合和深化,把分散在各章節的有聯系的知識點進行整理,以體現知識間的本質因果關系和整體性。教師在編制、選擇練習題時,要注意題目的新穎性和綜合性,以便提高學生綜合解題能力。如,與蛋白質有關的知識網絡框架:
圖象圖表題在近年高考生物試題中被廣泛采用,近年試題的實驗結果圖表化、生態問題圖表化就非常明顯。在整套試題中有超過一半的分數與圖象圖表有關,圖象圖表題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趨勢。因此,不能忽視對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的訓練。在第二輪復習時,要有意識地篩選一些圖象圖表題進行專題分析和訓練,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可以分結構圖題、坐標曲線題、直方圖題、數據表格題幾種題型分別進行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通過圖文轉換、圖表轉換、圖象改造(變形、變遷、合并、分解、簡化)等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信息轉換能力。例如,要求學生把下表中氧氣變化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的實驗數據轉換為文字表達,并畫出坐標曲線、直方圖和細胞模式圖等。
在畫圖過程中,體會畫圖的關鍵:標明縱橫坐標的含義,曲線的起止點、轉折點。繪圖的關鍵也是解題的關鍵,因此,以此可以提高學生讀圖能力和分析、解題能力。圖解如下:
生物試題的難度、區分度和新穎度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圖形和圖表等信息題的創新。解此類題時要注意結合題干中的文字敘述,把握流程圖中流程的核心變化或重要過程,依次獲取相應步驟的信息;聯系相關知識,進行聯想、類比和遷移,明確事件的主旨;結合問題,分析作答。生物坐標曲線題的類型很多,我們要抓住關鍵“三看”:一看縱、橫坐標,二看曲線中的特殊點(頂點、轉折點和交叉點等),三看曲線變化趨勢。然后對比分析,聯系教材中的結論性語言進行科學作答。
近年高考生物試題在知識的發生過程和創新意識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許多高考試題的設計思路都來自于知識的發生過程。因此,復習時不僅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生物原理,而且要注意了解、掌握概念的形成過程、生物原理的建立過程以及科學問題的解決過程等。如,復習酶概念,就要注意其形成的三個過程:希帕蘭札尼的實驗——酶的本質是蛋白質—— RNA 也有催化作用。細胞膜結構及結構特點的得出,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普里斯特利的實驗、薩克斯的葉片葉遮光對比實驗、恩吉爾曼用水綿進行的光合作用實驗以及魯賓和卡門同位素研究光作用的實驗),林德曼對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探索過程,生長素發現過程中的一系列實驗,等等,都是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絕妙例子,也是高考試題命題常常采用的素材。在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發生過程的時侯,特別要注意科學家所做實驗設計的巧妙之處和思考問題的獨到方法,使學生從中領悟生物實驗的設計技巧和解答實驗題的思考要領,改變題海戰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并從中體會生命科學的魅力。
生物實驗是生物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高考實驗題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教材實驗,主要是對教材的回歸;另一類是實驗設計,它更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近年的高考生物實驗題覆蓋面廣,逐漸從課本實驗擴展到課外實驗,題型新穎,要求學生能深刻理解課本實驗的基本原理、目的、步驟、方法,更要求學生能從新情境中收集處理信息,用恰當的文字、圖、表進行正確地表達。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實驗專題復習的重點應放在實驗設計的方法上,使學生懂得設計實驗的原則、原理,掌握實驗的設計方法。實驗設計、推理和準確表達是新高考的方向和難點。我們要引導學生找出實驗中的實驗目的和原理,找出實驗變量,確定對照類型,科學設計實驗操作步驟,并能預測實驗結果,通過嚴謹分析得出正確結論。在第二輪復習中總結出生物實驗題的解題思路與技巧。常規的實驗分析流程如下:
例如 2017 年高考題:
已知某種羊的性別決定為 XY 型,并且有角和無角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N 和 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 和 m)控制,且黑毛對白毛為顯性。現在為了確定 M 和 m 是位于 X 染色體上,還是位于常染色體上,某同學讓多對純合黑毛母羊與純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們認為根據這一實驗數據,不能確定 M 和 m 是位于 X 染色體上,還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需要補充更多數據,如統計子二代中白毛個體的性別比例,若_____________,則說明 M 和 m 是位于 X 染色體上;若_____________,則說明 M 和 m 是位于常染色體上。
我們要辨清題中信息,捉住關鍵點,轉化理解形式,善于運用逆向思維法,從而變陌生為熟悉,化難為易,迅速求解。
高三下半年,每天一小測,三天一小考,七天一大考。在第二輪復習的關鍵時刻,我們一定要做好復習計劃,合理安排好時間。既要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又要有自己的規劃和打算。要注重知識的梳理和解題方法的歸納,抓住主干知識,構建知識網絡體系。要對照考綱查漏補缺,并分類進行強化訓練,尤其要注重第二輪復習的針對性原則和高效性策略。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