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棟
摘要:互聯網金融是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出現的一種新型金融模式,對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以及普惠金融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也具備較高的風險。本文將針對互聯網金融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防范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國家金融安全提出了具體任務,要求加強風險控制,嚴厲打擊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全面整治和查處。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但同時也表現出了重大安全隱患,詐騙、非法集資問題屢見不鮮,迫切需要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工作,為互聯網金融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
(一)行業主體風險
傳統金融行業管制嚴格,需要具備一定的資質,才能夠取得金融牌照,在提供金融服務時必須嚴格按照相應的規則,基本不存在整體性的行業風險。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由于缺乏嚴格的市場準入審核,使互聯網金融深陷輿論和信任危機,存在嚴重的資金違約風險。以網絡借貸平臺為例,從2007年開始,截至2016年底,已經有4000家以上的網絡借貸平臺,其中,問題平臺的比例超過1/3,出現了大量的跑路和倒閉平臺,同時,部分平臺違規操作,設立資金池,也使行業主體風險大增。
(二)投資主體風險
在以往的金融市場中,高收入的精英群體是銀行理財服務的主要對象,普通老百姓理財主要以存款和購買國債為主。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降低了投資主體的門檻,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選擇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優化了金融市場結構,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實現。但另一方面,部分問題企業也充分利用高收益作為誘餌,進行非法集資、監管套利,增加了投資主體風險。同時,普通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弱,風險意識淡薄,容易受到高收益的誘惑,在問題企業的煽動下,很容易形成群體性社會風險。
(三)監管失靈風險
互聯網金融是對傳統金融的一次巨大的創新和革命,同時也利用了傳統金融監管的盲區和不足,導致監管失靈。互聯網金融依托互聯網技術,體現了金融創新以及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這就決定了其在抵制監管方面存在一定優勢。同時,在普惠金融發展的新時期,互聯網金融企業具有一定的德優勢和輿論優勢。此外,監督的力度很難把握,過多的行政干預可能影響地區金融的發展,且金融工具創新速度較快,超出了監管機構的認知范圍,增加了監管難度。
(四)信息安全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信息技術依賴性較高,因此,信息安全風險也較大。部分規模較小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受信息技術等因素限制,無法建立相對獨立的 IT 系統,主要依靠公共虛擬化云平臺提供服務,很容易受到病毒和網絡黑客的攻擊,影響用戶信息安全,一旦被網絡詐騙團伙利用,將給用戶帶來嚴重的損失和風險。同時,網絡虛假信息甄別難度較大,不利于中國征信體系的建設。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相關法律,加強市場準入審核
為規范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必須加快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資金的第三方監管。市場準入壁壘過低是引起互聯網金融行業主體風險的主要原因,應做好互聯網金融準入關口的把關,重點在于注冊資金及行業資質的審核,發揮行業自律協會的積極作用,規范互聯網金融行業運行,解決投資者的逆向選擇問題。嚴格禁止網絡借貸平臺設立資金池,盡量消除行業主體風險。
(二)建立消費者金融保護機構,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維護金融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確保金融市場穩定運行的關鍵。應借鑒美、英等發達國家在消費者金融保護方面的經驗,建立消費者金融保護機構。目前,我國監管機構還承擔了促進金融發展的重要職能,使消費者權益保護與促進金融發展之間很難平衡,針對這種情況,應設立獨立的消費者保護機構,并賦予其足夠的權利和地位。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立法,確保互聯網金融消費主體能夠得到有力的法律保障,降低投資主體風險。
(三)改革監管體制,提高監管能力
為有效解決當前互聯網金融監管失靈問題,應認真分析監管缺位的主要原因,解決分業監管引起的監管空白問題,緩解監管競爭和監管目標之間的沖突,提高監管技術和監管能力。在以往的金融監管中,中國人民銀行與“三會”分別承擔了宏觀調控的職能以及微觀金融主體監管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危機應對能力,應借鑒國外金融運行體制改革的相關經驗,集中監管權力,轉變監管模式,以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為主,加強金融業務與互聯網業務的整合,提高監管能力。此外,還應加強全國征信體系建設,防范金融風險,注重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最大程度的消除信息安全風險。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發展主要面臨著行業主體、投資主體、信息安全、監管缺位等風險,為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應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監管體制、監管模式、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經驗,從立法、監管、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入手,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確保金融體系安全。
參考文獻:
[1]白瑪玉珍.淺談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與措施研究[J].時代金融,2015(26):239+243.
[2]趙海艷.淺論互聯網金融發展所面臨的風險及防范[J].現代經濟信息,2017(14):261-262.
[3]龐敏,邱代坤.互聯網金融風險產生的路徑與防范對策分析[J].理論探討,2017(04):116-120.
(作者單位:河南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