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芳芳
(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麻醉科,山東 威海 264400)
骨折是骨科的常見病。目前,臨床上對骨折患者主要是進行手術治療。臨床研究表明,在對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為其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能提高手術的成功率[1]。近年來,臨床上在對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時,采用丙泊酚靶控輸注法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用丙泊酚靶控輸注法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骨折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期間在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70例骨折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經X線檢查或CT檢查得到確診,均具有進行全麻手術的指征,且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將這7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齡為32~78歲,平均年齡為(52.51±8.38)歲;其手術持續的時間為33~106 min,平均時間為(61.16±5.30)min;其體重為42~93 kg,平均體重為(66.71±5.84)kg;其中,胸腰椎骨折、四肢骨折、骨盆骨折及其他骨折患者分別有9例、16例、6例和4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齡為30~75歲,平均年齡為(52.86±8.65)歲;其手術持續的時間為35~104 min,平均時間為(62.68±5.72)min;其體重為41~95 kg,平均體重為(66.83±5.95)kg;其中,胸腰椎骨折、四肢骨折、骨盆骨折及其他骨折患者分別有10例、15例、7例和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術中,采用丙泊酚靶控輸注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全身麻醉,方法是: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為其建立靜脈通路,連接心電監護儀,持續監測其生命體征。用0.6 mg/kg的羅庫溴銨、0.3 μg/kg的舒芬太尼和1.5 mg/kg的丙泊酚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麻醉誘導成功后,對其進行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在對患者進行切皮前,為其注射0.15 μg/kg的舒芬太尼。然后為患者連接微量注射泵,持續為其泵注丙泊酚(劑量為4 mg·kg-1·h-1),進行麻醉維持。術中根據患者的鎮痛效果及時調整丙泊酚的輸注速度。另外,術中需持續為其輸注0.3 μg·kg-1·h-1的芬太尼和0.08 mg·kg-1·h-1羅庫溴銨。術后,用自控鎮痛泵對患者進行鎮痛治療,使用的鎮痛藥物為芬太尼(劑量為15 μg/kg),鎖定時間為15 min,背景劑量和自控追加劑量均為2 ml[2]。采用七氟烷吸入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對該組患者進行麻醉誘導的方法與觀察組患者相同。麻醉誘導成功后,為其吸入濃度為0.5%~3%的七氟烷,進行麻醉維持。對其進行術后鎮痛治療的方法與觀察組患者相同。
用自制的鎮痛效果評分表(分值為0~10分)評價兩組患者術中的鎮痛效果,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術中的鎮痛效果越佳。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睜眼的時間和應答的時間。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發生麻醉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頭暈和皮膚瘙癢等)的情況。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 )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中鎮痛評分的均值為(9.21±0.47)分,對照組患者術中鎮痛評分的均值為(8.53±0.74)分,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睜眼的時間和應答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睜眼的時間和應答的時間(min,±s )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睜眼的時間和應答的時間(min,±s )
組別 例數 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術畢至睜眼的時間術畢至應答的時間觀察組 35 7.75±2.86 11.03±3.54 15.53±3.93對照組 35 11.15±3.92 18.99±5.73 25.27±7.58 t值 4.1452 6.9918 6.7487 P值 <0.05 <0.05 <0.05
兩組患者麻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 2對比兩組患者發生麻醉不良反應的情況
臨床研究表明,在對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為其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能保持其術中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4]。近年來,臨床上采用丙泊酚靶控輸注法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骨折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靶控輸注是指以藥代-藥效動力學理論為依據,利用計算機對麻醉藥物在患者體內的作用過程進行模擬,尋找最合理的用藥方案,并通過控制麻醉藥物的輸注速度來控制患者麻醉深度的一種麻醉給藥方案[5]。丙泊酚是一種烷基酸類麻醉藥物。臨床研究表明,用丙泊酚靶控輸注法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麻醉的效果好、麻醉恢復期短及不良反應少等優點[6]。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丙泊酚靶控輸注法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骨折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提高其術中的鎮痛效果,縮短其術后蘇醒的時間和應答的時間,且不良反應較少,用藥的安全性較高。
[1] 艾倫,王燕,李立新,等.丙泊酚靶控全身輸注麻醉在骨外傷危重患者急診中的應用[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10):1109-1112.
[2] 朱鳳琴,方燕.丙泊酚靶控全身輸注麻醉用于骨外傷危重患者急診救治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6):11-12.
[3] 張靜華.丙泊酚靶控全身輸注麻醉在骨外傷危重患者急診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4):10843,10845.
[4] 崔茂排,舒占坤,王家祥,等.舒芬太尼丙泊酚復合麻醉在骨關節開放手術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114.
[5] 阮振華,陳誠,錢沂,等.丙泊酚與七氟醚麻醉對圍手術期患者外周血輔助性T淋巴細胞分化的對比研究[J].中國臨床醫學,2016,23(2):176-178.
[6] 苘蓮萍,劉志武,陳小濤,等.丙泊酚與異氟醚麻醉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實用醫藥雜志,2015,32(12):1085-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