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
(四川省遂寧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四川 遂寧 629000)
手術室是各醫院為患者提供手術和緊急搶救的主要場所。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但是,由于手術室存在較多的不確定因素,故易發生各種護理風險事件。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不斷完善,各醫院對手術室醫療服務工作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研究表明,在婦產科手術室的實際護理工作中應用安全護理模式,能夠大大地降低護理糾紛及護理差錯的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1]。為了進一步證實此研究結果的有效性,筆者的團隊對在四川省遂寧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進行婦科手術的140例婦科疾病患者采用安全護理模式進行手術室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間在四川省遂寧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進行婦科手術的280例婦科疾病患者。將這28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3~38歲,平均年齡為(28.64±2.1)歲;其中進行子宮肌瘤剝離術的患者有63例,進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有37例,進行宮外孕腹腔鏡手術的患者有40例。對照組護士的年齡為23~48歲,平均年齡為(30.3±2.15)歲;其工作時間為3~14年,平均工作時間為(9.8±4.9)年。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22~37歲,平均年齡為(29.15±3.2)歲;其中進行子宮肌瘤剝離術的患者有62例,進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有40例,進行宮外孕腹腔鏡手術的患者有38例。觀察組護士的年齡為22~46歲,平均年齡為(29.8±2.3)歲;其工作時間為2~13年,平均工作時間為(10.2±45.3)年。兩組患者及護士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婦科手術,同時對其進行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1)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迅速為其建立靜脈通路,并協助麻醉師對其進行麻醉。2)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對手術醫師的操作進行護理配合。3)在手術結束后,護士協助手術醫師為患者縫合手術切口。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采用安全護理模式進行手術室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護士主動與手術醫師進行溝通,與其共同商討進行手術配合的方法及手術中的注意事項。2)護士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詳細地講解進行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及術后恢復的情況,并對其進行安慰和鼓勵,詳細地為其講解進行手術的過程及其需要注意的事項,并對其存在的緊張和焦慮情緒進行有針對性的疏導,以使其放松心情。3)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確定其是否能夠承受住手術。4)根據患者進行手術的種類及麻醉方式鋪好麻醉床,并準備好術后監護的用具及急救物品。5)按照手術的要求擺放患者的體位,如使用約束帶對進行側立式手術的患者進行體位固定,以減少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6)對患者進行消毒備皮。以順毛、短刮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剃毛備皮,備皮的范圍是從劍突下至兩側大腿上的1/3處及外陰部及其兩側至腋中線。備皮完畢后,用溫水洗凈、擦干患者的術區,然后對其術區的皮膚進行消毒,并為其鋪好手術巾。對進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在為其備皮的同時對其進行陰道準備。7)為患者開放靜脈通路,并對其穿刺的部位進行適當的固定。按照護理記錄書寫規范記錄患者進行穿刺的時間和日期。8)全方位地檢查手術中需要使用的器械,并調節好手術室內的光源,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2]。9)術前,為患者安置導尿管,并保持引流的通暢。10)術中,對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并認真記錄監測結果。11)在手術結束后,將患者送入麻醉恢復室,并對其具體情況進行實時觀察[3]。12)待患者的情況穩定后,將其安全地送回病房。
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評分、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1)護理質量評分的內容包括:護理操作技能、護理服務態度和與患者溝通的能力等評分。2)護理不安全事件包括:護理糾紛、器械核對錯誤、輸液配液錯誤和漏記出入量等。3)使用調查問卷了解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倽M意率=(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
組別 例數 對護理操作技能的評分對護理服務態度的評分與患者溝通能力的評分對照組 140 75.45±3.56 74.12±2.47 84.39±2.41觀察組 140 95.46±3.89 92.89±2.92 96.78±3.49 P值 <0.05
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護理糾紛、器械核對錯誤、輸液配液錯誤和漏記出入量的發生率均更低(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不安全事件發生率的比較[n(%)]
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更高(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比較
手術室是醫院科室中最主要的技術科室。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是醫院整體醫療工作質量的一個主要方面[4]。由于手術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較多,故易發生各種護理不安全事件。因此,在手術室實施安全護理模式,對提高各種手術的安全性及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安全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能夠很好地解決傳統護理模式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使護士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采用安全護理模式對手術的患者進行護理的優勢在于:1)能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護士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護理,從而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可靠的保障。2)此護理模式規范了護理工作的流程,使護士能夠更加系統、規范地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從而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5]。3)通過護士與患者的密切交流,可增強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使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評分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均更高,其護理糾紛、器械核對錯誤、輸液配液錯誤和漏記出入量的發生率均更低。這說明,對進行婦科手術的患者采用安全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護理工作質量,降低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
[1] 符靜.安全護理模式在婦產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33(2):181-182.
[2] 肖斌艷.安全護理模式在婦產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8):2877-2878.
[3] 李梅平.安全護理管理模式在婦產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2):105-106.
[4] 黃麗莊.婦產科門診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預防[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1):2318-2319.
[5] 李慧賢.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在婦科門診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6(10):14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