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源
【摘 要】隨著依法治國的政策不斷落實,法制化社會漸趨完善。高中生加強對法律知識的掌握及法律知識培養是法治社會趨勢下的必然產物。高中生自身具有過硬的法律知識以及成熟的法律意識,不但能提高整體綜合素質,而且也能夠自覺積極投身于中國法制化社會的建設偉業當中,為祖國的法治社會發展做貢獻。本文旨在總結高中生學習法律知識的方法,以及提點高中生如何在生活和學習當中靈活運用法律知識。
【關鍵詞】高中生 法律知識 學習 運用
引言:
高中生正處于樹立三觀的關鍵時期,面對陌生的社會,高中生在渴望吸收新鮮知識的同時,也希望能夠通過某種途徑證明自己。然而目前國內部分高中生法律知識基礎差,自身法律意識不強并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更是呈直線上升。面對這一現象,高中生應該結合各自的學習特點創新學習方法,并將法律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隨時培養自身的法律意識。從源頭抓起,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助力我國的法制化進程。
一、學習
1.課堂
首先在課堂的教學當中,高中生應該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對教材內容的學習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粗略學習。提前預習教材,大致掌握教材內容,了解知識架構,并且圈出疑點。
第二階段:精確學習。大致掌握教材內容后,在課堂上配合教師的講解從而進一步了解教材上的法律知識,并且積極與教師做課堂互動,提出自己之前所圈點出的疑點。
第三階段:深入學習。在此過程中,高中生要反復鉆研教材上的難點與疑點,并且可以與同學積極探討教材上的內容,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
2.課外
法律知識的學習并不局限于教材內容與課堂教學,高中生在學習時要注意發散思維,例如可以將法律知識分類為憲法、刑法等法規,并且查找課外資料;平時在接觸某一類別的知識時,及時納入系統。
課外的學習可以充分借助圖書館的力量,記錄法律知識要準確與規范。并在記錄筆記以及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對法律知識的掌握,完善自身法律知識系統。
3.創新
除了可以借助教師與書籍的力量以外,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對學習方式進行創新:例如可以定期組織同學之間的“法律研討會”、積極參與法律專家開設的的法律講座、定期參加由政府或者社區組織的法律知識普及活動,爭當“法律小先鋒”。在“工作”中加強自身對于法律知識的掌握,同時幫助更多人了解法律知識,達成多贏。
二、運用
1.自身
高中生在加強法律知識學習的同時,在生活中積極運用法律知識,才能在遭遇危機時第一時間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利益。高中生運用法律知識要從規范自身做起。首先要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高中生由于其所處年齡段的特點,普遍情緒化較嚴重,當情緒失控時一定要及時冷靜下來,避免因情緒而產生更大的損失及后果,要調整對人對事的心態;其次,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興起,高中生面對的信息越來越多,很多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誘因皆在此,因此要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通過回避、轉移注意力等方法規避外界的誘惑;
最后,當自身的利益受到強烈的威脅時,一定要及時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屢禁不止的背后是被欺凌同學的隱忍與懦弱,殊不知校園暴力只有零次與無數次。因此當自身遭遇校園暴力時,或是被索要財物等情況下要及時報警或與老師溝通;并且在腦海中組織好法律知識:例如在未經當事人允許下強制掠奪財務將會構成搶劫罪、對他人實施武力可能會構成故意傷害罪等等,在明示這些后果之后,施暴方將會心有顧慮,當他們猶豫不決的時候,便可趁機逃跑并及時求救。
2.他人
牢固掌握法律知識,培養自身堅定的法律意識,不但可以讓自身利益免于侵害以外,還可以幫助校園或社會上的其他弱勢人員。除上文提到的,在遭遇校園暴力以及被索要財物時,可以在報警并聯系老師的前提下進行干預阻止,在朋友面對誘惑而缺乏自控力時,也可以及時對其普及法律知識,從犯罪的源頭加以遏制。
高中生正處在三觀形成的階段,除了自身的成長以外,更需要外界的力量加以正確引導。許多高中生在面對網絡游戲、社會幫派等的誘惑下,不能及時的分辨對錯,不能正確的衡量得失。為了某些目的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青少年不在少數,每年統計的數據值令人扼腕。因此在自身的法律知識學習之余,還可以帶動身邊的朋友學習法律知識,并且隨時培養法律意識。
3.社會
法律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不少高中生總認為--法律距離自身很遙遠,不愿意加強自身的法律學習以及對法律的實際應用,其實這種思維是有缺陷的。法律與社會是相輔相成的,作為祖國的幾班人,未來的主人翁,高中生在提升自身的同時,也應該自覺投身于中國法治化社會建設事業當中。例如:在遇到不法分子竊取國家財務以及公共設施時,或遇到社會上斗毆、欺凌的情況下,要及時報警并且配合警察做調查工作;而且當預感到即將犯罪行為時不要害怕,要及時主動的聯系警方,做到防患于未然[2]。
而且要注意的是,在發現犯罪行為之后,除了要報警,更要找尋安全位置躲避起來,觀察并拍攝參與者的犯罪過程,掌握犯罪分子的動向,在警察趕到之后及時出示證據,以便法律工作者能夠確切的掌握其犯罪事實,并且能夠對犯罪分子予以處罰。
三、結束語
“生活決定教育”,社會生活就是高中生最好的老師。高中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同時,運用發散性思維及時結合實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習到的法律知識,并且定期做出學習規劃,使自身的法律知識系統更加的完善與全面,在面對犯罪時及時運用法律武器武裝自己,幫助弱者,保護國家利益。在此過程中不但能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而且也能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姝廷. 高中政治課堂學習中如何培養自身法律常識[J]. 祖國,2016(17):254-254.
[2]武二千. 探討如何培養高中生的法律意識[J]. 職工法律天地:下,2017(20):29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