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山大學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根據方案,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等13個部門的相關職能將予以整合,組建全新的應急管理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之一①。對1998-2017年間的特別重大事故的基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政府建設應急管理部門的決策。
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特別重大人身傷亡或巨大經濟損失以及性質特別嚴重、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故。其具體標準包括:民航客機發生的機毀人亡(死亡40人及以上)事故;專機和外國民航客機在中國境內發生的機毀人亡事故;鐵路、水運、礦山、水利、電力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0人及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及以上的;公路或其他發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在500萬元及以上的事故(航空、航天器科研過程中發生的事故除外);一次造成職工和居民100人及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其他性質特別嚴重、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故②。

表1 1998-2017特別重大安全事故具體狀況

表2 1998-2017年特別重大安全事故地域分布
本文統計了1998-2017年間發生的49起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報告,涵蓋了煤礦、非煤礦山,煙花爆竹,油氣管道,火災、道路交通等事故類型。所搜集的調查報告可在中華人民應急管理部門網站上公開查閱下載。本文所搜集的49起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共計3237人,經濟損失高達11069716000元,有2316名相關責任人被處罰,其中接受刑事處罰的有863人(包括被移送司法機關以及報告建議移送司法機關的責任人),接受行政處罰(包括黨紀、行政處分)的有1466人。
根據引發誘因分類,對49份事故報告按工礦企業事故、交通事故、消防事故、化學品事故、擁擠踩踏事故、建筑物坍塌(由于建筑自身問題引發的)、其他進行劃分。
(1)1998-2017年間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中,以工礦企業事故發生起數最多,交通事故次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起數最少。(見表1)
(2)由表1可知,1998-2017年間工礦企業特別重大事故因其發生起數多故而死亡人數相應也最多,高達1372人;擁擠踩踏事故死亡人數最少。
所搜集的案例資料顯示,以2010年特別重大安全事故例數最多,2013-2016年間大體持平,2004年以前因時間久遠,報告較為稀少;特別重大安全事故在8月發生頻率最高,11月次之,12月與5月大致持平,1月與2月發生頻率較低(見表2)。
按照1998-2017年間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起數,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以山西境內事故最多,湖南次之,遼寧、河北、河南、黑龍江持平。且事故發生還呈現一個較為明顯的特點:山西省事故發生多在煤礦、非煤礦山領域,陜西多發道路交通事故(見表2)。
對調查報告內容所列的刑事處罰和行政處罰(包括黨紀、行政處分)人數進行統計發現,工礦企業事故受處罰人數高于交通、消防、化學品、擁擠踩踏、建筑物坍塌及其他事故,擁擠踩踏事故受處罰人數最少(見表1)。
2017年以來,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呈現下降趨勢,但預防控制仍不能松懈,要尤其注重對非傳統安全的防控,不斷強化完善應急管理工作,減少災難的發生,人財的損失,構建更為安全的生產環境。
注釋:
①http://www.gov.cn/xinwen/2018-03/13/content_5273833.htm.
②1990年3月20日頒發的勞安字[1990]9號文件,《勞動部關于<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有關條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