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州市黃埔區教師發展中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隨之提升,怎樣提高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在思考的問題。毫無疑問,對幼兒教師進行培訓是提高幼兒園綜合素質最為快捷而有效的途徑。
認識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保證,要使培訓取得最佳效果,首先要對幼師的培訓需求有一個充分而深入的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根據幼兒教師的劣勢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才能體現培訓的實效性。筆者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大部分幼兒教師都有強烈的培訓欲望,他們渴望通過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但由于缺乏培訓機會,培訓名額不多,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參加培訓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導致培訓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對幼兒教師的提升不大。因而筆者從培訓的頻率、形式、內容、費用和考核方式等幾個方面解讀幼師的培訓需求,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提升幼兒教師的能力和素質[1]。
在培訓頻率方面,幼兒教師認為現有的培訓頻率,難以滿足教學的需求,希望培訓的頻率從一學期一次轉變為一學期多次;在培訓形式方面,相比以往專題講座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他們更容易接受觀摩教學以及研討的形式;在培訓內容方面,幼兒教師弱化了對知識文化的需求表達了對保育教育知識需求的渴望,同時在能力方面的需求又遠遠超過了保育知識的需求,他們迫切希望增加一些基本功方面的教學培訓;在培訓者方面,他們希望由專業的教授和學者對其進行培訓,同時也希望有一線優秀園長參與到培訓者隊伍;在培訓時間方面,幼兒園老師由于平時由于工作繁忙,壓力大、精力不足,因此希望在寒暑假或者周末參加培訓,在培訓費用方面,希望由國家和政府撥款,對于幼兒園、教育部門以及教師按一定的比例分擔的形式也能接受;在考核方式方面,相比以筆試成績判高下的形式,他們更喜歡互動性以及參與性強的測評。
幼兒教師對于目前的培訓基本還算滿意,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專業能力和水平,在培訓的認可方面,大部分老師表示基本滿意,培訓時間和費用也都基本滿足了他們的期望。但對專題講座形式的培訓滿意度較低,幼師們普遍認為該形式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不大,除此之外,他們還認為培訓考核過于形式化,培訓監管力度不夠[2]。
在以往的培訓過程中我們過分強調建設幼師隊伍,卻忽略了對培訓者隊伍的建設。因此要建設幼師隊伍,首先要建設專業的培訓隊伍,只有當培訓教師自身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以及較為新穎的教學理念時,才能勝任培訓師角色。培訓者要改變傳統的呆板的培訓方法,選擇新穎的有效的能夠被幼師接受的方法對幼師進行培訓,用高尚的師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師,促進其專業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筆者在調查走訪中發現,市級包括市級以上的培訓師多是有著高學歷的專家教授,全體幼師都對其十分滿意,而對于區縣級的培訓師,滿意度卻遠遠低于前者,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區縣級教師的培訓內容老套,態度不認真。
據了解,區縣級培訓師由于工作繁忙,自身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去深入學習研究,故而在對幼師進行培訓時,完全依靠自身的經驗,但這種經帶有很強的局限性,最終導致培訓效果欠佳,因而我們的黨務之急是對縣級培訓師進行培訓,只有他擁有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才能在對幼師進行培訓的過程中將這種思想方法滲透進去,從而使得幼師真正的提高綜合素質。除此之外,培訓者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切莫學到一點東西,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個,要謙虛謹慎,虛懷若谷,不斷向他人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總結自己的培訓經驗,同時還要深入一線調查,了解幼兒園教師存在的種種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培訓,當然教育部門和培訓教師所在的學校也要為其提供外出系統接受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提高培訓者的能力[3]。
對整個培訓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是做好培訓工作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筆者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到,目前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培訓監督管理體系,因而作為培訓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務必要大力監督和管理力度,首先在培訓管理之前,將線上通知和線下通知結合起來,確保通知到位,提高幼兒教師的參與度。其次在培訓之前開展會議,發放有關材料,讓參訓教師了解到培訓的重要性,讓他們帶著問題和目的去參加培訓,才能取得最大的收獲。同時,還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例如在培訓時,幼兒教師們不能隨意的交頭接耳,玩手機等等,與此同時,要加強對教師考勤的監督,確保教師培訓的質量。
培訓理論認為需要是人產生各種行為的基礎和動力,也是督促人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因而了解幼師的培訓需求,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培訓的效果,除此之外,還要加大對培訓教師隊伍的建設,只有培訓教師隊伍具備高水準,才能將提高培訓質量真正的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