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認為厘清中國共產黨在干部培養過程中取得的成績,獲得的經驗,可以更好地在未來黨校教育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育人模式,培養出更多政治素養高、立場堅定、愛國愛人民的黨員干部。
關鍵詞 黨校 人才培養 發展歷程 經驗總結
作者簡介:潘俊才,中國共產黨新豐縣委員會黨校。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84
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教育干部、促進干部成長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這個過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步,得益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指引,也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這一階段中國共產黨干部教育成長的主要成就體現為:在組織上,建立起了多樣化、正規化、常態化的干部培訓機構,完善了干部成長途徑;在理論上,豐富了干部教育內容:在形式上,創新了干部教育方法,提升了干部教育有效性;在制度上,完善了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增強了干部經驗實效性;在隊伍上,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干部,充實壯大了干部隊伍。
一、建立了正規化、常態化、市場化、多元化的干部培訓機構體系,拓寬了干部成長途徑
(一)正規化、常態化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的廣泛建立
“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后,為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黨中央提出重新教育干部是當務之急。由此,恢復和重建在“文革”中被改組和取消的干部教育學校工作被提上日程。1977年3月1日,中央黨校復校,胡耀邦主持工作。10月5日,中央又下發了《關于辦好各級黨校的決定》,全國各級各地黨校開始陸續平反、恢復建制。為了迅速建立起“一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具有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干部隊伍”,1983年4月,在黨的十二大“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共中央下發了《關于實現黨校教育正規化的決定》,指出各級黨校要從短期輪訓干部為主,逐步轉向正規化培訓干部為主,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并對黨校干部教育的班次、學制、課程內容、教材和考試考核制度作出了統一要求,提出要開辦二、三年制的培訓班、理論班及領導進修班、民族班等,將中央黨校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校歸屬高等院校體制。截至2003年,全國有縣級以上培訓基地4501所。其中,黨校3115所,行政學院295所,干部院校424所,培訓中心667個。此外還有500多所高等學校、1000多所中專學校也承擔了干部教育任務。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8944.7萬名,比上年凈增68.8萬名,增幅為0.8%。黨的基層組織451.8萬個,比上年增加10.5萬個,增幅為2.4%。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央黨校深入貫徹中央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認真落實全國黨校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校姓黨根本原則、從嚴治校辦學方針,緊緊圍繞“服務中心、建設隊伍”兩大核心任務,扎實推進機關黨建各項工作,為黨校事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障。
(二)干部教育培訓向市場化、多元化方向的發展
干部教育不僅有黨校這一干部教育主渠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又探索實施了多種干部教育途徑,包括公務員培訓制度、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制度、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還包括針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殊需要開展的經濟管理干部、企業干部培訓;針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需要的農業干部培訓;針對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市長培訓,著重提高各專業領域干部技能的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等多學科的專業學位教育等途徑。新的干部教育培訓方式的探索和實踐使干部教育在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發展的重點難點的同時,更加面向市場,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資源整合優勢,形成多元化的干部教育市場,更加符合干部成長需要。如面向市場的社會培訓機構飛速發展,截至2013年底中國教育培訓機構約有14.40萬家,為干部培訓增添了更多的選擇。又如,中國于2001年開始招生的MPA教育,主要面向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政府部門和公共管理機構的在職人員,主要采取進校不離崗的學習方式,成為干部教育的一個新嘗試。可以說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地方黨校和行政學院系統,建立了門類比較齊全的部門和行業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具備一定辦學規模和教學科研水平、比較適合干部教育培訓需要的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網絡。
二、深化了干部教育理論,豐富了干部教育內容
(一)黨的理論創新為干部教育提供了指導思想和新的教育內容
改革開放的提出就是中國共產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一次重大創新。正是由于改革開放,干部教育才能以恢復和發展。改革開放要求干部能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干部教育理論也由此不斷發展。首先是鄧小平作為領導核心,對中國發展目標、社會主義本質、中國所處歷史方位、中國發展布局、發展動力、發展階段、發展道路的闡述構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十五大報告將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括為鄧小平理論,并將其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的創造性回答,是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也是新時期干部教育的重要理論內容。2002年4月,由全國干部培訓教材編審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的首批12本全國干部培訓教材正式出版發行,是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和實踐的總結和回應。面對發展道路上的新問題,黨的十六大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新的時代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樣是新時期干部教育的理論內容。黨的十七大將科學發展觀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新時期“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是干部教育的理論內容之一。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都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理論創新,都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的階段性回答,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干部教育事業的指導思想、行動指南。目前,已經出版了三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內容涉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當代世界問題、中國發展城鄉規劃、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金融發展、民生保障、基層民主建設、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輿論應對等干部履職能力的各個方面。
(二)干部教育成長理論研究為干部教育提供了科學指南
干部教育成長理論本身的深入發展也為新時期的干部教育提供了理論根基和科學指南。改革開放以來,理論界和學術界出現了大批關于干部教育成長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包括對無產階級政黨干部教育理論的研究,如《黨校教育學概論》、《干部教育概論》、《黨校教學論》;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革命領袖人才觀、干部觀的研究,如《毛澤東干部教育思想研究》、《鄧小平干部教育思想發展史》;中國共產黨干部教育歷程、基本經驗、規律、方法、內容等問題的研究,如《中國共產黨的干部教育》、《中國共產黨干部教育簡史》、《中國共產黨干部教育九十年》、《黨的干部成長規律和黨校教育規律研究》等。還出現了一批關于黨的干部教育文獻資料的匯編和調研報告,如《干部教育工作重要文獻選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法規文選》、《關于干部教育培訓體制創新的調查與研究》等。這些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同時,關于專門研究黨的建設的學科也建立起來,中央黨校等一些高校還設有黨的建設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點,為干部教育成長理論的研究和長遠發展奠定了學科基礎。
三、創新了干部教育形式和方法,提升了干部教育有效性
(一)繼承和發展了傳統教育形式
干部教育的形式集中體現為課堂教學、實踐教學。這是黨的干部教育事業長期實踐和積累過程中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寶貴經驗。改革開放以來,干部教育的課題教學和實踐教學又積累了新的經驗和形式。課題教育不再是從始至終的課題講授,而是采取講授與研究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育方法融合在一起的教學方法。如許多干部培訓機構運用的“2+1”教學模式,即教師講課的時間占2/3,答疑或研討時間占1/3。多種教育形式的探索,實際上是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通過教學雙方的互動達到學習效果。
比如,模擬式教學就是在課堂上模擬具體工作的情景,通過學員的現場參與和實踐,從而鑒別、預測、提升學員各項能力和潛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式教學是指把實際工作中的真實事例加以典型化處理,通過學員的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來提高學員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育形式既可以將案例拿到課題上供學員討論研究,又可以將課堂搬到案例發生地,開展實地觀摩。體驗式教學,即通過置身于特定情境的實戰演練,達到強化認識、鍛煉和提高能力的效果的培訓方式,又被稱為“成人教育的參與培訓”。如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體驗式教學——重走“朱毛挑糧小道”。又如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領導集體從中南海出發,分乘兩輛大巴車,來到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參觀創新成果展示,并在現場進行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對傳統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形式的繼承和創新使干部教育形式更生動、直觀,提升了干部教育效果,增強了干部教育的感染力。
(二)借鑒和創新了現代教育方法
對國外干部教育培訓方式的學習和借鑒也推動了我國干部教育事業的發展。公務員制度起源于西方。我國在1993年開始實施公務員制度,同時也借鑒了西方關于公務員教育培訓的方式方法培訓我國干部。如在建立全國各級行政學院的基礎上可委托其他機構開展對公務員的培訓,嘗試干部培訓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再如,引進西方的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法律碩士等專業學位教育,對在職公務員、國有企業領導開展教育培訓。
同時,各地方干部培訓機構也探索了新的、符合地方實際的辦學形式,如“提級培訓”制度、講座菜單自助選學制度等。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遠程互聯網實現了對各類干部教育培訓的全覆蓋。互聯網遠程教育所設的虛擬課堂教學,內容涉及對干部理論素養、知識水平、業務技能、領導能力、個人專長各個方面的教育。對互聯網技術的充分利用,可以使教育培訓在干部缺席的情況下實現,也可通過互聯網的虛擬平臺實現多對一或一對多的多種感官全能訓練。如各級黨校和分校對各類干部的遠程繼續教育,包括在職學位教育、專業技能培訓,以及個人興趣特長培訓等,提高了干部的業務水平和個人能力。干部教育方法的豐富和發展在干部成長過程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尤其是對現代化教育媒體和教育平臺的利用,使干部教育不再拘泥于過去的課堂講授和課后自學,而是形成了一種全息式的、遙感式的成長體驗。
例如,中央組織部主辦的共產黨員網,下設中國干部網絡學院、中國人才網、中組部“12380”舉報網站、共產黨員電視欄目、共產黨員手機報、全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共產黨員微信、共產黨員易信以及中組部黨員咨詢服務電話等多個區塊,為新時期的干部教育和干部成長提供了全方位、多途徑的選擇,滿足了各類別、各層次干部的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陳琳.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中國海洋大學.2014.
[2]賈夢怡.常德市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研究.湖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