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 國網昔陽縣供電公司
吳成龍 國網壺關縣供電公司
近年來,城農網改造、機井通電、城中村改造等電網建設、技改大修項目眾多,時間緊、任務重,物資需求點多面廣、品類復雜,物資供應任務繁重。由于供應商違約、項目計劃的變更、倉庫儲備物資不足等因素,給物資需求的及時響應和質量保證提出重大挑戰,影響工程建設的進程。隨著“中國制造 2025”、電網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落地,供電企業面臨著宏觀市場更加嚴峻的挑戰。
(一)倉儲基礎薄弱,資源集約化能力不足。隨著電網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倉儲管理的物資種類及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出入庫頻率劇增,倉儲管理作業十分復雜且多樣化。公司各倉庫普遍存在倉儲基礎設施落后,倉庫老舊、布局不合理、軟硬件設施配置不到位、倉儲設施設備利用率低、庫房面積狹小、庫位緊張等情況,倉庫基層基礎建設較為薄弱;在一些倉庫中,經常會看到物資擺放凌亂無序、物流通道阻塞不暢、庫存管理極其不規范等一系列影響效率,導致成本增加的現象存在。
(二)倉儲信息化水平低,需求快速響應能力弱。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國家電網公司推出多個信息化管理系統,并積累了大量寶貴的數據資源。倉庫管理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和現代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無法實現倉庫物資的集約化管控和各倉庫信息共享,管理效率低下;傳統的人工倉庫作業模式和數據采集方式已難以滿足倉儲管理的快速、準確要求,嚴重影響了企業的運行效率。
(三)管理理念落后,倉儲團隊建設滯后。倉庫日常運營管理任務重、工作量大,但倉庫工作人員短缺、專業素質參差不齊、人員結構性短缺情況嚴重。市縣物資管理職能相對弱化、甚至缺失,市公司物資人員年齡結構偏大,基層物資人員實際到崗率相對偏低,同時,由于縣公司物資人員大都為兼職人員,專業能力和ERP操作不強,在規范化操作、專業化裝卸、優質化服務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不能完全滿足業務快速推進和管理創新發展的需要。
(一)夯基固本,建設標準化的“現代倉庫”。針對倉儲基礎設施設備落后的情況,推進倉庫標準化建設,加大人力、資金、資源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全面推進基層硬件設施、基礎物資管理系統建設。多元化配置倉儲設備,應用橫梁式貨架、閣樓式貨架、倉儲籠等有效利用空間,提高存儲能力和自動化水平;倉庫外觀標識應用遵循“規范統一、勤儉節約、防范風險”原則,標準化新建倉庫統一外觀色彩應用,倉庫標牌和地面劃線按照使用區域劃分,區域規劃按照物資存儲、倉儲作業等等功能區域清晰劃分;明確倉儲管理制度和作業流程,庫存引導、貨位安全警示等標識配置齊全;在公安機關的指導下,根據實際需要安裝視頻監控系統、紅外報警系統、電子圍欄系統、消防系統等公共安全技術防范設施。依托國網倉庫標準化提升三年行動計劃,解決部分倉儲點管理薄弱和信息化瓶頸問題,硬件改造和軟件升級相結合,通過信息化安防手段,做好信息監控和實時共享,做到倉庫“三定”(定點、定位和定量),“三防”(防火、防水、防盜),確保倉儲安全。
(二)創新驅動,構建信息化的“智慧倉庫”。“智慧倉庫”倉儲體系是在倉儲業務流程再造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化技術和先進管理手段,“實體倉庫”和“數據倉庫”建設協同并進,實現入庫、出庫、盤庫、移庫等信息自動抓取、自動識別、自動預警及智能管理。依托“倉儲大數據”,實現“前后向一體化”,盤活物資計劃、采購、配送交接、供應商管理、應急物資等環節,輻射帶動物資全供應鏈管理,提升物資管理現代化、信息化、專業化和智能化水平。建立了智能倉儲管理系統(WMS),應用RFID、條形碼、手持PAD終端等物聯網技術和先進的智能化分揀系統,大幅提高出入庫、盤點速度。“云大物移智”等手段的應用,將會對物資管理集約化、信息化、現代化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以人為本,打造高水平的“人文倉庫”。倉儲建設和管理也不例外,要在基礎建設和信息化改造的基礎上,不斷的提升人員的素質,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弘揚國網品牌文化,培育創新文化,建設高水平的“人文倉庫”,打造優績服務團隊。
加強對倉庫從業人員的教育和培訓,重點開展電子商務平臺應用、ERP系統應用、倉儲管理等培訓,不斷提高其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加速培養高素質的物資管理人才。提高其安全意識、規矩意識和指標意識,提高倉儲人員整體素質,提高倉儲管理水平。善于借力使力,利用業務外包,構建成熟的物流管理體系,配置專業的物流倉儲服務人員,提高員工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規范倉庫各項作業流程,及時反饋庫存信息,實現倉庫倉儲資源集約化管理,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為電網建設和公司發展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物資供應保障。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就物資供應工作而言,堅持以人為本和創新驅動,建設“現代倉庫”“智慧倉庫”和“人文倉庫”,構建“高標準、信息化、智能化”的倉儲體系,做實倉庫基礎設施建設、做強倉儲信息化應用、做優物資集約化管控,必將對本市乃至全省其他倉庫標準化信息化建設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助推電網建設和改革措施的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