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渝 南京工程學院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身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這就需要在課程中規劃出科學合理的身體素質練習,將其作為體育課程的專門練習環節,強化學生身體素質,讓學生的體質得到有效增強。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重視下列三點內容:第一,保證充足的時間。就當前的體育教學來說,所開展的身體素質練習效果較為低下,主要是由于時間不足而使得練習過程流于形式,有些體育教師僅僅規定了幾分鐘用于身體素質練習,其中還包括教師講解以及活動組織時間,這就使得很多身體素質練習并沒有真正開展,學生并沒有從中收獲到良好的練習效果,要想讓身體素質課課練得到預想的效果,就需要保證充足的練習時間,通常控制在10分鐘左右;第二,科學設置練習組數。對于體育教學中的身體素質課課練來說需要保證練習組數的科學性,不能進行想當然的設置。例如在進行力量素質練習時需要降練習次數上升至8次以上,并且要保證學生動作的準確性。如果學生的練習組數不科學,就會導致練習質量大幅下降,練習目標無法達成。在練習組數的設置上,通常來說每個動作3組最為適宜。既能夠讓學生的機體受到良好刺激,同時還能夠讓學生較快恢復身體原有機能,提高練習有效性。如果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完成8次非常輕松,教師就需要重視難度的增加,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練習效果;第三,練習內容與教材相關聯。在設置身體素質課課練的內容時需要將其與體育教學內容相關聯,需要從教學內容出發強化學生身體素質練習。在體育教學中需要將學生的身體素質全面發展作為目標,如果本堂課程的教學內容是練習上肢力量,那么在課課練時就需要對下肢力量進行發展。讓課課練與教學內容實現良好的互補,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讓體育教學活動取得更好的成效。
在體育教學中組合練習是常用的方式之一,組合就是將幾個部分進行有機結合,形成整體。應用在體育教學中就是將不容的練習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讓練習具有更適宜的難度,增加學生的練習強度,讓學生能夠將技術練習的更加熟練,讓學生體質得到普遍提升。在運用組合練習時候需要重視組合的搭配。在剛接觸動作學習時,應當將其與身體素質練習相組合,在技術學習的下一階段則需要將其與學習完成的技術相結合。與身體素質練習相結合能夠讓練習具有一定難度與強度,讓學生在學習技術的同時發展身體素質。而后期組合則旨在對不同動作進行融會貫通,讓學生對學過的技術進行鞏固、升華,讓技術的應用更加靈活,增強學生所具有的實戰技能。例如在籃球學習中,學生在掌握基本傳球、運球動作之后,就可以將其與跑步相結合,讓學生的籃球技術得到鞏固,同時還能夠讓練習具有適宜強度,促進學生體質發展。在練習后期就可以讓學生開始加入投籃、過人等練習,讓基礎技術得到綜合運用。在練習過程中需要保證質量完成動作,在此基礎上進行組合練習能夠讓強度增加。如果過度追求數量,沒有重視質量,同樣會導致練習效果不佳,體育教學活動的大綱教學目標無法得到完成。
在體育課程體質練習中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精講,縮短教師講解時間。體育教學活動中需要保證講解內容的準確性,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練習量的增加,保證身體素質練習具有良好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運動技術。要想實現體育教學的精講,就需要重視下列三點內容:第一,建立起常規式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做好教學常規,能夠促進精講順利完成,能夠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體育行為習慣,促進高效教學活動的組織,并保證教學活動的順暢。在體育教學中應當建立起有效的哨聲系統,通過教師的哨聲與手勢,讓學生明白所要完成的動作。這就對口令的下達進行簡化,進而減少了學生體育活動開展的調度時間,讓學生擁有更多時間用來進行身體鍛煉;第二,精煉關鍵詞。在體育運動中有很多動作都具有專業術語,學生在理解上存在較大難度,很難對動作進行準確記憶。如果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對關鍵詞進行講解,就能夠起到良好效果,讓學生對動作有更準確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動作單杠騎撐前回環時,教師的描述通常會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如果教師能夠將其總結成“高提遠跨”就能夠讓學生更準確的理解教學難點,讓學生的體質練習變得更加容易;第三,培養體骨干。對于體育教學來說,分組練習是常使用的方式,由于學生數量較多,教師要想對每名學生進行指導是很難實現的,這就需要培養起班級內的體育骨干,幫助教師對其他學生的練習動作進行糾正,提高學生練習效率。教師如果善于在教學活動中發現并培養體育骨干,能夠讓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師與體育骨干的合力作用下,能夠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動作要點,讓學生能夠有更多時間進行實踐練習,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發展。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中需要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將體育課程作為學生強身健體的契機,在保證學生完成學習大綱的基礎上,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實現學生體育素養的全面發展。在具體實踐上可以通過設置合理的身體素質課課練、開展組合練習、精講內容增加練習的方式提升學生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