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袍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
自2014年國務院和教育部發文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到2015年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名單,預示著從國家層面自上而下將現代學徒制確定為高職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但是從現代學徒制試行情況來看依舊存在諸多困境,如何立足中國職業教育的國情現狀,將現代學徒制融入具有不同專業特色的職業教育中是保障現代學徒制試行成功的關鍵因素。本文立足建筑專業集群,探討中高職一體化貫通條件下的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
我國的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借鑒了西方職業教育體系的成功經驗,諸如德國的“二元制”模式、英國的“三明治”模式和日本的“企業制”模式。在大力發展現代學徒制之前我國普遍采用的是全日制職業教育制度,即職業院校負責職業教育學生絕大部分的專業理論、職業技能和工藝知識的教育,企業的角色定位很模糊。因此現代學徒制的主要意義在于將企業納入制定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主體并增加其參與整個職業教育育人周期的深度,實現校企合作育人。通過量身定制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校內老師校外導師的雙師制度,運用專業技能模塊化教學方式等措施,現代學徒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作為試點單位中的學校方,中職、高職獨立開展現代學徒制模式探索,不可避免地存在學校間的招生方式如何銜接,家長和學生的學歷需求如何滿足,較短的培養周期如何保證職業教育質量等問題。
目前高職階段的職業教育采用的招生方式主要有基于高考直接招生、對口招生、單獨考試招生、中高職貫通的招生以及技能拔尖人才免試招生。與中職學校相比,高職院校的招生缺少自主權和主動性,體現在招生計劃要受主管部門資源配置和行政干預,而中職的招生方式更具靈活性和操作性,學校的自主意識和權利更大。但是中職階段的職業教育是否以學校為主導,企業參與不多或者參與程度不深,中職生源的質量也直接制約高職階段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展開。因此高職階段的招生模式不能保證學校招生和企業學徒招工的同步進行。
盡管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升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層次中的地位,但是在社會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中,中職學校由于學歷層次較低依舊不受學生本人和家長的青睞,學生只要分數符合寧愿選擇就讀具有大專學歷與高職合作的3+2或五年一貫制專業,也不愿意選擇就業好的現代學徒制訂單班。高職學校因為學歷層次更高,輸送更多畢業生到企業去,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也更加緊密,相比而言中職學校因學歷層次低,知名度和總體辦學實力低,尋找現代學徒制合作企業的范圍較小,間接影響中職學校現代學徒制試行過程。
當前,中職、高職在開展現代學徒制探索過程中,受到課時的約束,無法真正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只能是部分現代學徒制訂單班或者某一門課程實現了現代學徒制模式;有限的課時也無法讓學生真正走進企業,以學徒身份學習系統的職業操作技能,與國外職業教育模式中至少一半時間到企業實習相比遠遠不及。因此,不論中職還是高職,三年較短的培養周期受到課時量的限制,阻礙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質量。
中高職一體化聯合辦學,通過中職階段靈活機動的校考模式進行錄取,能充分地參考合作企業的用工需求,從中職階段開始灌輸學生對現代學徒制的認可度和工匠精神,畢竟“技”、“術”易學,“藝”難鑄,由此也能有效彌補高職階段因招生政策制約導致錄取生源職業技能基礎薄弱的不足。另一方面,中高職一體化聯合辦學,將常規三年的現代學徒制育人周期擴展至五到六年,充足在校期間的通識教育和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以及下企業實習實踐,既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操作水平,也滿足了考生、家長、用工企業三方對高職學歷的現實性需求,靈活地兼顧各方利益。以我校為例,我校與杭州建設職業學校、浙江南鴻裝飾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嘗試聯合培養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利用中職學校自主招生的靈活性,聯合南鴻裝飾公司制定招生招工的選拔方案,建立了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一體化的招生招工制度,并嘗試通過各方協議明確學徒和學生的雙重身份。
現代學徒制是借助學校與企業聯合招生、聯合辦學的方式進行合作育人,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以傳統單一的學生在特定時間段到企業定崗實習為主,中高職一體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則是中職學校,高職學校,企業三者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共建開發課程,制定雙規制人才評價標準,將專業技能課程、校外實訓課程、企業文化、崗位責任意識等軟性技能課程同時開設。
與中職和高職獨立開展校企合作育人不同,中高職一體化開展現代學徒制有效地彌補了以上兩種合作模式的不足。對學校而言,高職學校利用辦學聲譽聯系確定優質合作企業,中職學校利用招生模式的靈活性招收適合職業教育的生源。將同一批具備“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的學生,在中高職貫通階段,結合專業特色和崗位需求,與特定行業企業開展長期合作育人,將大大增強基于中高職一體化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質量,培育一批具備專業技藝的匠人和社會通識技能的職場人。
基于中高職一體化的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探索除了將企業納入合作育人框架,還包括將中職學校、高職學校、企業三者之間的職業教育資源借鑒共享,取長補短。以我校為例,我院和杭州建設職業學校、浙江南鴻裝飾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從專業建設定位、實訓基地和平臺、師資力量、教學課程體系等方面開展教育資源共享互通;中高職學校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聯合規劃設計課程體系和專業建設定位;中高職學校定期開展師資培訓和短期交流,并引入企業資深技術人員講授實踐操作;高職學校和企業為中職學生提供設備完善的實訓場地和定崗實習機會,彌補中職學校實訓平臺資源的不足。
基于中高職一體化的現代學徒制的試行依舊面臨諸如學校和企業的主動性不足,政策支持不完善,中職、高職、企業三方職權切割生硬等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總結現代學徒制的經驗教訓,結合區域政策和行業特色完善中高職一體化的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