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雷
摘 要:列夫·托爾斯泰在辦學和教學過程中提出了自由的教學、啟發(fā)誘導的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循序漸進的教學等教學觀點,這對現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關鍵詞: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觀;學生教育;教育啟示
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他還是一位教育家。這里的教育家包涵兩層含義: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其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托爾斯泰教育論文選集》一書中。列夫·托爾斯泰從在雅斯納雅·波良納村創(chuàng)辦第一所免費的農民子弟學校開始,創(chuàng)辦過多所學校和教育刊物。在這個過程中,列夫·托爾斯泰提出了許多在當時乃至今日仍有意義的教學觀點。
一、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觀微探
1. 自由的教學
(1)自由選擇學習內容。
列夫·托爾斯泰認為,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并不是放任學生,而是不希望學生的好奇心、靈性和悟性等被扼殺在搖籃之中,他希望學生能夠在自然、輕松的環(huán)境與氛圍中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在他所創(chuàng)辦的學校中,學生完全是自由的,不受約束,自己決定學習內容,學校里甚至廢除了考試。
(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對于一位出色的教師來說,最好的是綜合運用于教學,并根據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只從教師的主觀愿望出發(fā),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根據教學效果判斷以后是否還使用此方法,效果好就應該堅持使用,效果不好就應該果斷放棄,大膽尋求新的教學良策。
2. 啟發(fā)誘導的教學
列夫·托爾斯泰認為,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初衷都是為了學好知識,然后在未來的工作中應用,但是現實是許多學生上學后反而厭倦了學習。這是因為教師不顧學生的興趣,把一切預先規(guī)定好的教學內容強制灌輸給學生。列夫·托爾斯泰認為,教師可以首先運用啟發(fā)誘導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內在的興趣和需要,然后在教師的指點和引導下產生驚人的效果。教師要善于開發(fā)并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使他們有機會在其天賦所及的領域里最充分地展示、發(fā)展自己的才能。
3. 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
列夫·托爾斯泰興辦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推行識字教育,而是要向群眾傳播他們所必需的生產、生活知識。他認為,通過教育應該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為此,他極力反對死記硬背,認為教育應該和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具體到自己所創(chuàng)辦的農村學校,他認為,農村教育應該與農民的實際需要相適應、相結合。因此,生產勞動是培養(yǎng)學生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雅斯納雅·波良納村的農民子弟學校里,教育便與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緊密結合在一起。學生在學校里獲得生產所必需的各種知識,回到家里則跟父母一起參加田間地頭的生產勞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
4. 循序漸進的教學
列夫·托爾斯泰認為,教學內容不能太過于簡單,也不宜過難,而應該適合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智力快要疲勞時,就不應該強迫學生做運動。他認為,教學應當是從兒童易于接近和了解,而又對他們的想象力能起最大作用的東西著手,然后進入對于兒童來說比較復雜的、困難的東西,如果機械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是百害而無一益的。這一原則也在其編寫的教材中有所體現。通過親自教學,列夫·托爾斯泰發(fā)現,當時的初級教材內容單調、刻板,大多是枯燥乏味和令人費解的內容,不符合學生的閱讀需要。于是,他開始著手編寫符合學生的教材,力求通俗、科學。
二、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1. 有利于認識學生
學生的天性就是喜歡自由。學生是在自由自在中習得知識,在游戲活動中積累經驗,在與同學自由交往、交流中實現多種社會化。如果強迫他們學習我們自認為對其有用的知識,即使是對于學生發(fā)展有益的經驗,結果往往也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有對事物獨特的認識和觀點,教師不應該把自己的主觀意愿以愛的名義強加給學生。
2. 有利于開展教學
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應該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水平出發(fā),結合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理論聯系實際。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因為生活環(huán)境不同,除了基本的教學內容之外,還應該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添加不同的地域性教學內容,實現學生教育的“本地化”。
3. 有利于身心健康
學生的身心正處于一種迅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教師要利用學生好敏感期,在最好的時間使學生得到學生最好的發(fā)展。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具有一種天賦的、強烈的內在能力和不斷發(fā)展的積極力量,就像海綿吸水一樣,能持續(xù)地從環(huán)境中吸收感覺信息。同樣地,列夫·托爾斯泰認為,處于智力最佳狀態(tài)的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一旦有了學習的動機和愿望,就不應該錯過這一時機。
4. 有利于重視學習環(huán)境
無論是社會環(huán)境還是校園環(huán)境,對學生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是,學生的抵抗能力還相當微弱,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為其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溫馨的、舒適的環(huán)境不僅是學生的需要,也是教師的需求。列夫·托爾斯泰認為,學校應該建立在鄉(xiāng)村附近(因其主要是為農民子弟辦學)。這對于我們的啟示是學校選址應該遠離鬧市區(qū),環(huán)境安全,周邊無污染的地段。
參考文獻:
[1]魏長達. 論列夫·托爾斯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J].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