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芬
摘 要:文章以現階段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探討并分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小學德育教育家校聯動長效網絡的構建,希望能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德育教育;家校聯動;長效網絡;方法策略
作為教育工作的核心,德育教育既是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國義務教育開展的基礎和前提。在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引領的社會風氣的大背景下,小學德育教育的相關工作者應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教育主題,深入開展德育教育,建立家校聯動的長效德育教育網絡,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當前小學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1. 合作層次低
一些學生家長認為,學生進入學校以后,監督孩子學習的責任就全部是學校和教師的了,家長沒有必要再操心,并在此種錯誤觀念下的引領下,疏于對孩子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從而導致學校和家庭無法實現真正有效的合作。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不主動去尋求與學生家長之間的合作。他們認為,讓學生家長參與到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反而會為學校的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之處,影響學校正常德育教育工作的進行。正是由于學校和家庭雙方都在合作上采取了消極的態度,才導致家校聯動的合作機制長期滯留在低層次上,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 合作內容空
學校和家庭在合作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計劃性和系統性。雖然很多學校都建立了與家校合作相關的德育教育模式,但是并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往往流于形式。一些學校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方式還停留在定期舉辦家長會的形式上,教師和家長之間很少能夠做到暢通、有效的交流,此種簡單的家校合作形式無法滿足家校聯動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的目的。
3. 合作渠道窄
根據筆者的走訪和調查發現,大多數學校和家庭在合作過程中,很少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由于各自立場不同而導致的溝通不暢的情況屢見不鮮。一方面,雙方都沒有正確認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雙方都沒有做到換位思考和相互理解。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嚴重影響家校合作的實際效果,進而導致家校聯動、共建德育的目標難以實現。
二、家校合作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 家長缺乏德育教育意識
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極大的希望,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和今后發展極其重視,但是卻并不十分在對意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這就會讓學生形成一種只要學習成績好,犯點小錯誤也無所謂的心態,家長在和教師溝通時,往往也只是討論孩子的學習成績。一些學生在學校時能夠接受教師和同學的監督,有良好的表現,但是回家后,在父母不顧原則的寵溺下,在學校接受到的德育教育就會被扔到一邊。
2. 家校合作定位不準確
傳統的“以學校為中心”的觀念,“師道尊嚴”的傳統心理,使教師和家長不自覺地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領導者和被領導者。在此種心理認定下,家長一般不會主動與教師溝通,也很少說出自己對教育孩子的看法和建議。即使家長向學校反映了情況或提出了建議,也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此種家校合作根本談不上是合作,只能說是學校單方面對家長提出的要求,而家長是否認可,配合的效果如何根本沒有得到反饋。因此,教師和家長能否正確對自身角色進行定位,是關系家校合作成敗的重要因素。
三、家校合作開展德育的相關策略
目前,我國在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主要依賴學校進行,對于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卻較少關注,導致出現“5 + 2 = 0”的不良效果。因此,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必須整合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1. 以課程為核心推進家校合作
長期以來,教師對課程的實施具有決定權。借助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們可以找到家校之間的結合點。根據對家長所做的抽樣調查,發現家長參與教育的愿望迫切,學校在家校合作方面做了一些嘗試,采用了新模式,即讓家長當教師,教師當助教,全員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此模式中,家長和教師形成了一種較為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大家一起備課,共同討論學生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家長執教作為常規教育的一種補充形式,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里學習和生活的基本情況,并與教師共同交流教育心得。教師也可以通過此種方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增進對學生的了解,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
2. 開通家校合作專線
為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學校可以開通專門的家校合作熱線電話,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解答家長提出的關于學校課程、學生活動,以及德育教育方面的問題。同時,此熱線電話還可以在假期中讓家長和教師相互溝通,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分析并采取措施,以保證學生在假期中的安全,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
3. 開展家長俱樂部
學校應該積極與家長建立聯系,制造輕松而有效的溝通機制,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平臺,在線上聯系的同時,建立線下的家長俱樂部,形成良好的家校聯盟。定期組織家長之間的聯誼會,家長相互交流教育經驗,為更好地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探索更有效的方式,同時也可以以討論會的形式,對德育教育方法、教育內容等進行廣泛討論。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家庭和學校進行關注,更需要社會的共同關注。我們將不斷探索并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合力,加強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劉元鳳. 溝通家校聯系 形成德育工作合力[J].天津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