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堯東 劉艷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推廣,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足球作為一種大眾化的運動方式,受到學生的喜愛和歡迎。傳統的足球教育方式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在校園足球教學中,如何實現現代化和校園足球的有機結合,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是足球教育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自身在校園足球教育中的經驗,為校園足球現代化推廣建
言獻策。
關鍵詞:校園足球;現代化;推廣路徑
足球運動是一項充滿魅力的同場對抗性的競技體育運動,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孕育著豐富的內涵,受到全世界人類的喜愛,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1]。國家和社會越來越加強對足球的重視。2009 年,我國啟動校園足球計劃,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及實施方案,旨在增加足球后備人才儲備、推廣足球文化,以達到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目標[2]。校園足球教育承擔著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促進我國足球體育事業發展的雙重目標,在現代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一、校園足球現代化推廣的重大意義
提起國足,人們總是嘆息不斷,關于國足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屢見不鮮。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跳水、田徑、射擊等弱項體育項目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只有足球水平裹足不前,甚至還出現了倒退的問題。中國足球發展任重而道遠。中國足球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就必須從學生抓起,重視校園足球教育,為足球發展提供新的活力。但是現存的足球教育由于方式老舊、思想傳統,并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足球的熱情。學生除了在體育課上喜歡足球,下課后反而更喜歡上網、看電視、玩手機。因此,教師在足球教學中,應關注如何把校園足球教育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有機結合,以適應時代的潮流,引發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促進足球的長遠發展。
二、校園足球現代化推廣的路徑
(一)校園足球和互聯網相聯系
2016年,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等單位聯合發布《第八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91.9%的未成年人有使用互聯網的經歷,56.4%的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在10歲以前,娛樂游戲、完成作業、查閱資料和放松休息是他們上網的主要目的[3]。互聯網在青少年之間大量普及,如何將互聯網和足球教育有機結合,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網絡足球課程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例如,教師錄制一些運球技術小視頻,將腳內側運球、腳背正面運球、腳背外側運球、腳背內側運球等常用的運球技術,和使用它們時的姿勢、重心、移動速度等常見問題,錄制成小視頻,同步到網絡上,讓學生在課后通過網絡進行訓練。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網絡學習,這種網絡課程的方式,有利于溫故知新,很好的適應青少年喜愛上網的現實,激發學生對練習足球的興趣。
(二)校園足球和手機相聯系
手機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教師體系,基本上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將足球運動和手機相聯系,充分利用手機足球運動APP,將學生的運動情況反映到APP里,教師就能根據APP里反映的數據,實時調整訓練方式,更好地適應學生訓練要求。例如,利用runtastic APP,通過衛星定位,測試學生在訓練中的速度、距離、所消耗的卡路里等情況。或者是利用Nike+ APP,將學生足球運用前期準備工作,如跑步的步數、長度等精準的記錄,確保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運動。一些實用的手機APP,不僅能記錄內學生的運動情況,幫助教師調整教學活動,還能通過比較成績的方式,激勵意志不堅的學生,足球教學就會達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目標。
(三)現代化理念體系的建立與發展
現代化的足球理念體系,是足球獲得長足發展的精神支撐。傳統的足球教育中,學校和教師只是把足球當做體育課或者課外活動課教學,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足球課教學的長遠發展。而現代化的足球教學理念體系,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將這種觀念融入到足球教學,足球發展就有了長久的動力。例如,將足球教學和“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觀念融合,吸引廣大青少年走向體育場、走到陽光下,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切實提高足球水平和體質健康水平。還比如,將足球教學和開展“奧運文化進校園”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普及奧運知識,促進學生“健康第一”思想的形成,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足球體育活動中去。
三、結束語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頒布,標志著足球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為中國足球的未來指明方向。綜合現代化的互聯網、手機和足球理念,在充分考慮青少年實際的基礎上,構建現代化足球發展路徑,是對中國足球教學的理性思考。校園足球現代化推廣,前路猶遠,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協同助力,促進中國足球真正乾坤扭轉,改天換地。
參考文獻:
[1]毛啟霞.校園足球的推廣對小學體育發展的影響研究[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6.Vo1.30 No.3,30.
[2]陳軍,李獻青.我國校園足球發展的時代意義和戰略構想[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Vol.40No.7,81.
[3]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等單位,《第八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2016.